覺得軟體重要的人請看過來!!


一切隨風去 wrote:
Line由韓國互聯網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的,韓國的軟體互聯網實力一點不差,只是大部分台灣人只關注韓國的硬體發展而已


韓國的online game軟體實力,臺灣應該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倒是代理很有一套,

硬體代工,軟體代理...

另外韓國這幾年網路的發展也快,2011年就4G了,臺灣是哪一年4G?
一切隨風去 wrote:
你最多隻說對了一半,...(恕刪)


我前面回覆的重點也不在針對整個市場的狀況回覆,在本篇討論串我所有的回覆都是在強調行銷的重要,而不是想去完整每一個被丟出來的訊息真實的狀況,那會偏了我的初衷。

中國的東西在中國很成功,但走出中國以後有很多問題還要突破,在大陸能成功的模式跟其他東南亞國家本來就不同。

非常想認識一下前輩,我猜前輩有project正在startup或者您一直想要startup,要不您就是在創投產業工作。

tian wrote:
有沒有國際化,有沒有...(恕刪)


如果這時候還在說台灣不欠技術,那台灣永遠也只能這樣了,你告訴我台灣在軟體\互聯網 領域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技術或產品。大數據負載等很多東西台灣可能一輩子也接觸不到。就以淘寶網為例,雙11如此巨大的訪問量伺服器正常運轉,這需要什麼樣的技術?阿里巴巴的資料庫早就開始了去Oracle化,資料庫都是擁抱開源自己開發的,現在還向外出售資料庫技術。面對海量的數據,如何分析從中得到有用的正確的咨詢,也就是所說的Big Data ,阿里巴巴早就開始做了。請問阿里巴巴做的這些台灣能做到嗎?不能,首先你就沒有機會來接觸這些東西。不要以為阿里巴巴、淘寶就是賣賣東西那麼簡單,Amazon也一樣。

樓上說了好多卻沒有人提到一個叫甲骨文的公司,這本身就能說明一些問題。
TT2K wrote:

研發主導公司經營,那是新創公司才用的方法。一但站穩腳步了,是要用行銷策略來經營,來引導研發走向。工程師適合創新研發,但不一定適合經營,而只懂行銷也沒用,要兩種人才都有才會成功。..(恕刪)


基本同意,有個別地方有意見,在我看來研發和行銷是公司的雙核,兩個一起運轉公司才能發展的更快。公司的方向是由哪一類人來把控,這個很難說。Jobs是研發出身,Bill Gates也是,他們經營的也不錯(當然中間Apple差點破產)。Android是Google的吧,可是專利金大部分是交給了微軟,為什麼呢?很多看著沒用的研發未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也不能完全靠行銷策略來主導。走在前沿的科技公司一般都投入重金研發,其中很多都是看著沒什麼用的。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作一個武林高手,那麼研發就是他的內功,行銷就像招式,都是很重要的。記得養過在華山之巔指點張三丰嗎?空有內功不會用一樣是挨打,楊過教了3招后就打敗了對方。如果反過來呢?沒有內功教100招也打不贏。當然如果你內功強如張三丰的師傅覺遠大師,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再返回來看這些IT公司,Oracle就像覺遠大師,不需要太多的行銷,就可以達到頂尖水準,Jobs是研發出身卻干行銷的事,屬於內外兼修。
一切隨風去 wrote:
如果這時候還在說台灣...(恕刪)


海量技術的需求和操作方式在對岸很需要,但是台灣2300萬人沒有那種需求,在台灣熱的創業著重在想法,技術面的東西只要想法成熟,走出去海外市場的時候到大陸可以很快找到適當的技術人員,創業絕不是有適當的技術就能成的。

兩岸的經營本就不同,台灣就2300萬人,行銷手法和市場狀況跟大陸根本不可能一樣,大陸的行銷不適用電子報,但台灣就特別適用,所以你可能也想像不出一個商城每天可以給每個會員都發出一份電子報,這種事情在大陸絕不可能發生。

甲骨文是美國人的,而這個主題根本不是在討論知名解決方案,我現在覺得你有點像是來賣知識的,而不是針對主題在討論。如果你能先了解海島型經濟再來批評台灣現階段的思維會比較貼切,因為在大陸著重的經驗和技術跟台灣不是同一個方向,而台灣要過去創業也不是說去就能去,我個人認為的市場反而是英語市場,這點可以從我前面回文看出來。
tian wrote:
我前面回復的重點也不在針對整個市場的狀況回復,在本篇討論串我所有的回復都是在強調行銷的重要,而不是想去完整每一個被丟出來的訊息真實的狀況,那會偏了我的意圖。

中國的東西在中國很成功,但走出中國以後有很多問題還要突破,在大陸能成功的模式跟其他東南亞國家本來就不同。

非常想認識一下前輩,我猜前輩有project正在startup或者您一直想要startup,要不您就是在創投產業工作。...(恕刪)


不是什麼前輩,只是一個軟體行業的從業人員,一個coder而已,startup?已經擱淺了,也許會有再次起飛。

不管在哪成功都是有成功的原因的,不管在哪失敗也都是有失敗的原因的,在國際化之前應該先想清楚為什麼要國際化,有沒有必要,如果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那還是算了。然後才是怎麼國際化,會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類似的教訓需要注意等等。

中國大陸能殺到國際的IT公司我目前比較看好3家:
1.騰訊 WeChat 是開始,另一個就是遊戲業務。
2.阿里巴巴 其實早就殺到國際了,只是B2B的業務在逐漸衰落。
3.小米 雷軍就是個技術出身的銷售人員,看他在台灣的方式以及挖來hugo barra這樣的人,還是有期待的,雖然我非常討厭他的飢餓營銷。


tian wrote:
海量技術的需求和操作方式在對岸很需要,但是台灣2300萬人沒有那種需求,在台灣熱的創業著重在想法,技術面的東西只要想法成熟,走出去海外市場的時候到大陸可以很快找到適當的技術人員,創業絕不是有適當的技術就能成的。

兩岸的經營本就不同,台灣就2300萬人,行銷手法和市場狀況跟大陸根本不可能一樣,大陸的行銷不適用電子報,但台灣就特別適用,所以你可能也想像不出一個商城每天可以給每個會員都發出一份電子報,這種事情在大陸絕不可能發生。

甲骨文是美國人的,而這個主題根本不是在討論知名解決方案,我現在覺得你有點像是來賣知識的,而不是針對主題在討論。如果你能先了解海島型經濟再來批評台灣現階段的思維會比較貼切,因為在大陸著重的經驗和技術跟台灣不是同一個方向,而台灣要過去創業也不是說去就能去,我個人認為的市場反而是英語市場,這點可以從我前面迴文看出來。..(恕刪)


本貼中的討論有國際化,國際化必須要面對Big Data,如果僅僅是把視野放到2300萬人,那起點就小了,最少也應該是華人市場。

創業不是有技術就行,也不是只要有想法就行,要成功還有很多因素,想法太容易被人模仿。

美國也會用E-mail發電子報,大陸呢?下面是大陸最大的B2C商城-京東商城的頁面,一樣有類似的服務。


但是呢,像你所說的一樣,這樣的方式在大陸並不好用,為什麼呢?首先,有使用E-mail習慣的人並不多,這跟很多因素有關,美國也好,台灣也好,發展的較早,而大陸發展的慢原來有自己電腦的都不多,接觸E-mail的更不多,這個習慣沒養成。其實也就是對當地市場的研究,所謂的本土化在地化經營。


我真沒什麼知識好賣弄,Oracle之所以被提出來是因為這是一個資料庫公司,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還有IBM的軟體服務資料庫等,也就是說軟體並不是只有看得見的地方有,而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再引申還會有安全的問題。

台灣的市場肯定不會是英文市場,即便開放如香港、新加坡他們的市場也是首先看大中華圈,旁邊有一個大的市場卻視而不見是很可惜的事,韓國最近幾年發展的這麼快靠的是英文市場?明顯是大陸市場。




一切隨風去 wrote:
不是什麼前輩,只是一...(恕刪)


你這邊說得很好,不過我得強調,台灣絕對要國際化,所有市場的東西都得要往海外做,不能像你們這樣光往國內做也沒什麼問題,因為台灣的網路商業市場狀況現在是被八國聯軍,我們不能再找一些東西進口內銷來加大資本外流,這只會造成台灣貧富更懸殊。台灣需要把東西或服務賣到國外,賺海外的錢回來。

為什麼說台灣的網路商業環境是被八國聯軍呢?
台灣人只要上網,台灣錢就會出走,雅虎、facebook、google全都是外商,就連網站上出現的一個google廣告banner,就算沒有賣出,台灣商人也要付錢給google或雅虎,這樣的基礎下你說台灣要怎麼保住錢?這跟大陸完全不一樣,因為大陸的貿易盈餘還有2000多億美元,你們可以從做內銷生意想起。但台灣就是有必要做海外生意,東南亞各國都已經出去了,這卻是台灣最欠缺的。

一切隨風去 wrote:
本貼中的討論有國際化...(恕刪)


對台灣人來說的國際化、把市場做出去其實就包含大陸市場,不過IT的東西往大陸發展在起步很難,因為技術和操作上台灣人的經驗不適用大陸,這點勢必要過去以後再召聘。再來是大陸現在是兵家必爭之地,我不僅過去十年觀察歐美的作法,我也看大陸的,一樣是大陸型經濟但大陸就跟歐美作法不一樣,而且是特異於全世界。反而台灣人的網路成功模式跟歐美比較像,或者說台灣的環境一直都在跟拍,但跟的模式都是歐美來的,這種話題看了二十年,不是台灣人走不出自己的文化,而是人口過少的時候任何風格與文化都很困難造就有效支持其成長的經濟基礎,這一點差異在大陸型經濟體長大的你應該不會直覺就認知得到。

所以我才認為往歐美走,相對之下不見得難過於到對岸發展,因為台灣過去的模式跟歐美比較相仿,成長環境給出老百姓的觀念也適合。

一切隨風去 wrote:
這裡面錯誤太多了,百...(恕刪)


喔喔!原本以為這篇文章應該沒甚麼人氣,想不到還可以蓋到快60樓。

您說錯誤太多!?小弟認為還好而已,這世間的是非紛擾,表面上雖是這樣那樣,實際上卻是很難去分析預料的。不過小弟我很高興有人指正我的錯誤。畢竟我沒去過大陸,連這些大陸網站(包含新浪)幾乎都沒上去過。我是從企業網路流量統計前50大分析而來。

春秋戰國學說百家爭鳴的結果,雖然知名的就那儒道墨法,但若無百家爭鳴,怎成就我們學術思想文化盛極一時的當時? 印度當時如果沒有佛教思想盛極一時,又怎會在2,3000年後造就現在成為三大宗教之一。雖然很多事情發展了,也泡沫了。但泡沫背後也會有些可取的成果。就像您說曾經失敗,但是不怕失敗卻可能是下次成功的母親。

其實大家一窩蜂的競爭真的很累人,尤其每天寫程式,久坐久思,跟電腦為伍,不僅非常傷害身體,也是非常枯燥乏味。有時我也覺得很累,尤其快40歲了,比起以前20多歲更累。所以現在台灣人都在想怎麼靠房地產致富、怎麼代理別人做好的產品、怎麼玩外匯,以錢滾錢,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不正向,正向思考應該是要時時刻刻恢復當時做這件事時的快樂與成就感。正向思維應該是想現今社會有甚麼問題需要被解決,我們有甚麼知識和技能能夠協助解決,正向思考應該是要替我們的子孫打造一條活路。

我看到台灣人其實有高度創造力,有高度思惟變通能力,所以才更應該鼓勵台灣人百家爭鳴發展軟體發展創意。一起重拾當時創造的快樂與成就感,一起捲起袖子老老實實的投入,十年鑄一劍,不是半年就想獲利。即使可能失敗,但都失敗得很開心。10年過後,我想台灣就會有三家、四家甚至五家世界級的軟體企業冒出頭。

現在,台灣人對自己愈來愈沒自信了,只想做表面功夫騙騙人,只想大聲啷啷、東家長西家短來掩蓋自己的工作的不認真與專業知識的不足。只想在那爭功諉過和做些短視近利之事。雖都是人性,這的確是比較不好的。

結論就是,其實做任何事都應該覺得很快樂才是。不是說我自己從事寫程式的工作才說他重要,而是對台灣人來說,軟體真的有很大的市場,這市場不只在台灣這個小地方放光,它放的是全球性耀眼的光芒,光明在人類世界中是永恆無止盡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