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palicep wrote:
民國9十幾年我在園區我就已經感受到了
那時公司最老的是董事長45歲 ,總經理44歲
40歲以上的人,真的很少(除非是當主管),不然都是陣亡了,
雖然後來離職也當了主管,但最後還是選擇離開科技業
已經離開三年多了.........這決定現在看是對的!!

台灣不是喜歡新鮮的肝,而是喜歡低薪的肝!!...(恕刪)


喜歡低薪的肝!

..

有經驗 反而不要


A 老闆發現 一個客戶 ,死報客戶
老工程師那是別人唬弄你跟本沒單 ..
A老闆 : 不管

一年後 ..
A老闆 : 終於認清..但公司 已經沒錢了.
但不肯承認自己錯, 都是你們RD錯 ..


我覺得倒不一定,現在台灣的科技業遇到一個瓶頸,昔日賴以為生的PC產業正在走下坡,所以不論你幾歲,你隨時都有面臨公司可能倒閉的危機。

但這卻也成為另一個商機,因為產業正在轉換更新,所以只要你的思維比別人快,能夠在產業輪動前找到產業的需求面,那即便你五十歲,能夠替公司賺進鈔票,那其實還是大有可為。

台灣人因為過往的20年,生活物質都過得很不錯,所以普遍缺少創業立新的勇氣,所以許多決策似乎都還在樣賴50歲以上,這一代人因為年輕是吃苦過來的,所以冒險犯難的心態較高。可是,偏偏時代在轉型,這一代人真的能了解社會需要甚麼嗎?


taiwan2008 wrote:
喜歡低薪的肝!..有...(恕刪)


老闆也會逐漸沒肝可以用的

今年的滿22歲的低薪新鮮肝比起11-12年前應該少了10萬吧

十年後,又會少10萬

嗯嗯

不知道台灣哪天會鬧革命啊....
嘘は真実の影!
清交未來學生還是會滿載的~~

以後~~本來是高職專科生作的事,換成清交的來作而已~~

所以還是有年輕的肝


z759134628 wrote:
老闆也會逐漸沒肝可以...(恕刪)
alicepalicep wrote:
民國9十幾年我在園區我就已經感受到了
那時公司最老的是董事長45歲 ,總經理44歲
40歲以上的人,真的很少(除非是當主管),不然都是陣亡了,
雖然後來離職也當了主管,但最後還是選擇離開科技業
大大那時會感受到40歲以上的人很少,那是因為台灣科技業是那時候才剛發展起來,自然沒有老人

靠勞力的勞工,都可以做到60多歲,沒道理靠腦力的科技工程師,不能做到60多歲


很多人認為40歲以上就應該是主管職,那也是因為那時台灣科技業蓬勃發展,所以有一堆職缺

現在,科技業不再蓬勃發展,不可能都是主管職,所以工程師年齡會越來越大,向美國看齊
mobile3803 wrote:
清交未來學生還是會滿載的~~
以後~~本來是高職專科生作的事,換成清交的來作而已~~
所以還是有年輕的肝



新鮮人越來越少,

所以這種情況下

老闆要請人,要花更多的

當然學生素質越差的情況下,你要請到越好的人要花越多的錢啦

人口過多,人力市場是買方市場

人口過少,人力市場是賣方市場

這都是供需問題

頂尖大學的學生素質滑落其實也已經逐漸顯現

但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嘘は真実の影!
真正需要技術的,年輕工程師不見得辦得到
需要體力的,老工程師也辦不到
那麼如果是公司都是年輕人的話,那麼更需要注意的是這家公司的前景

莫零 wrote:
真正需要技術的,年輕工程師不見得辦得到
需要體力的,老工程師也辦不到
那麼如果是公司都是年輕人的話,那麼更需要注意的是這家公司的前景


工程師的工作如果是"四十歲的體力"就辦不到的話,這種工程師工作真的不適合去做吧

估計跟工人差別不大

需要年輕工程師,講難聽點,不是因為體力好,是因為便宜!!

四十歲的工程師薪水可以雇兩三個年輕人,對於一些根本沒技術含量的工程師工作

公司當然不想選老工程師

這跟體力毫無關係
倒不如說是台灣業界領導高層過去20多年安逸於代工的模式, 等到其他國家開始追上,甚至競爭對手技術都已經超越了台灣 看到韓國開始把技術掌握在手中,只會買技術授權代工的台灣企業領導階層才開始著急,但還是死抱著過去那種心態, 不想砸錢拼新技術開發, 高階主管只想出張嘴 指使下面的基層而已.....

台灣現在檯面上的科技業有多少是靠著政府貸款起家的(當年公司名稱只要打上科技股份公司, 銀行的貸款都很容易申請, 現在已經不能再搞這套), 當年政府鼓勵科技發展,出錢出土地 還有一堆優惠補助, 看看科技廠裡的設備幾乎都是跟銀行貸款買的(之前一堆科技公司倒閉時 銀行多少壞帳, 到了現在新世代已經沒有這種"好康"/環境可以複製前人的路(現在開公司哪來的百億借貸??? 特別是現在新科技都是比燒錢). 還要考慮到之前那些佔盡天時的財團 以價格戰/併購來打趴後進的新起之秀. 只能說今非昔比......

就像大大講的 當整個產業技術都到達瓶頸/甚至有被取代的風險, 這時候不管之前學的再精, 但因為相關技術不值錢/被其他技術取代, 也是只能等著被跟產業一起被淘汰而已

js_corps123 wrote:
我覺得倒不一定,現在...(恕刪)
樓上有大大也點出, 10多年前代工廠的黃金時代,大家都是比賽擴廠/擴產線(反正 當時政府也拼命當散財童子,低息/無擔保借錢給企業), 很多時候公司裡老人不願意到新廠區吃苦受難, 年輕人只要志願前往 職等就是三級跳, 當時還看過總廠的小課長帶著部門內的幾個新人志願前往新廠, 職稱就直接變經理, 工程師直接變主任的, 造就了一種假象.(反觀長久以來就是一直要死不活的傳產,多的是一堆做到50~60歲依舊在現場當基層的老師傅)

這幾年科技代工業式微, 產線大幅縮減+遇缺不補 基層人員一人頂三人用, 主管職缺都被老人牢牢掌握著, 還輪的到年輕一輩出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