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薪資已經超越台灣了

看看樓主的發文記錄 .

廢文也可以吵成這樣 , 真是佩服 .
jinlin wrote:
日美不少廠商撤離大陸回歸本土,所以依閣下的看法是.....大陸工人的薪資比美日還要高耶????哇,大陸的薪資已經超日趕美了耶,好棒棒喔!...(恕刪)


日美撤廠的原因是複合性的,不只成本,也包括政局穩定、國內經濟等綜合考量,這邊不一一討論。

薪資,以我熟悉產業的產品經理年薪來看,台灣約80萬、大陸150萬、日本200萬、美國300萬,以上都台幣,而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日本>=美國>>>台灣>大陸,日美的消費可以在台灣的2-3倍,說超日趕美也許不到,但大陸部分領域確實比台灣更貼近國際,絕對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麼不勘。

其實很好奇jinjin兄的工作,為何深信台灣薪資環境較他國優異,也許是看到的領域不同,才造成大家爭執不停。
大陸"某些領域薪水"確實很好,這一點沒有任何人否認吧?你自己也知道只是某些領域.比例佔多少?你自己看看上海平均新薪才多少?
而且,我也並沒有說台灣的薪水環境較他國優異吧?有誰不曉得輸日韓新加坡一大截,光看GDP就知道了.
只是實事求事,多看看國家所發佈的數據.不用"自己身邊云云","聽說云云",把特例當通例,摸著象腿,就以為是一整隻大象了,結果回頭看看國家所公佈的數據竟是這麼低,會變得很搞笑的.


HighPrice wrote:
好啦好啦,大家別吵...
看完"小確幸",那來看看隱藏在背後的事實...
那是因為外商幾年前早就已經算過,
在台灣的"薪資總成本"支出比較低,(基本薪資,薪資成長率,各項保險總支出...)
"忠誠度"也高.(不會每年找主管要求加薪,漲不到自己需要的,就跑別間找去了)
至於台商號稱把"研發"單位移回台灣的,基本上也是這兩個理由啊.
(其實他們想說的是那薪水請不到人啊....要不就是教完了就跑別地方拿兩倍薪水去了)
(恕刪)

可以告訴我隱藏在背後的事實嗎?
台商薪水請不到人所以回來台灣,
而外商也算過台灣的"薪資總成本"支出比較低,
台灣滿街大學生,"忠誠度"也高,
聽說台灣電力穩定價格又超低,
台灣勞工也不罷工,
這麼多優點的"寶島台灣"....,
台資回來投資多少了?
外資又來投資多少了?
事實到底是什麼?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sardine001 wrote:
可以告訴我隱藏在背後的事實嗎?
台商薪水請不到人所以回來台灣,
而外商也算過台灣的"薪資總成本"支出比較低,
台灣滿街大學生,"忠誠度"也高,
聽說台灣電力穩定價格又超低,
台灣勞工也不罷工,
這麼多優點的"寶島台灣"....,
台資回來投資多少了?
外資又來投資多少了?
事實到底是什麼?...(恕刪)

就算你不在業界,也該聽到看到過這些新聞.(懶得再查了)
但我只能說,移回來的多數是office的工作,絕非工廠.
(現在中國工廠的運作成本,已經讓只會cost reduction的台商往東南亞跑了)
如果你是他們"要"的人,價格兩倍跳也可能.(反正說多了你也不信)
如果你夠格,台灣碩士起薪可以到22K的兩倍.(我沒見過22K的工作)

2014年的新聞
英業達加薪3% 2年內徵才千人
http://www.1111.com.tw/news/surveyns_con.asp?ano=59483
[焦點新聞: 經濟日報] 聯想挖角 薪水比台北多一倍 鎖定英業達、廣達、緯創等ODM大廠 2014/1/7

2015年的新聞
仁寶砸165億越南擴廠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51003/36813517/
捨越南、擁雙印 鴻海加快東南亞佈局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708/531855.htm

2016年的新聞
五大PC廠 年後徵3,000精兵
http://udn.com/news/story/7240/1479492-%E4%BA%94%E5%A4%A7PC%E5%BB%A0-%E5%B9%B4%E5%BE%8C%E5%BE%B53,000%E7%B2%BE%E5%85%B5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HighPrice wrote:
就算你不在業界,也...(恕刪)


坦白說,我看不懂你想表達什麼耶????

台廠在台灣徵才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嗎?科學園區也常在徵才啊,有些經營得還不錯的台廠在擴廠時,難道不徵才嗎?某些公司也有台廠跟陸廠,其中也有職缺是外派大陸的,因為有台幹需求,一直以來不都是這樣?
HighPrice wrote:
就算你不在業界,也...(恕刪)

我也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台資企業付不起高薪?
我兒子是交大電子2012年大學部畢業,
他3個大學室友碩士替代役年薪是150,
就在台灣的台資企業,
台灣不是給不起高薪,
是高薪職位不夠多,
高薪職位不夠多是因為投資不振,
(我前面問的,寶島台灣有低薪人才,就地取材又不用2~3倍高薪挖角,為何台資外資不投資?)
至於低薪職位就不用提了,
沒能力又不努力去那裡都一樣!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沒有機會!
以一個台北120萬左右的資深工程師而言
上海約是30~35萬RMB 日本不知道 加州大概是9~10萬美元(沒辦法 現在美國是軟件工程師高 其它的還好)

而生活成本是 加州大於上海大於等於台北
也就說這個人 在上海也能找到工作 加州也能找到工作而言
當然這是指這個階層而已
低階根本沒人關心 到哪都一樣 能活下去先吧

其它環境好不好等因素暫時沒有加入考量

brilliant wrote:
薪資,以我熟悉產業的產品經理年薪來看,台灣約80萬、大陸150萬、日本200萬、美國300萬,以上都台幣,而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日本>=美國>>>台灣>大陸,日美的消費可以在台灣的2-3倍,說超日趕美也許不到,但大陸部分領域確實比台灣更貼近國際,絕對沒有某些人想像的那麼不勘。(恕刪)
sardine001 wrote:
我也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台資企業付不起高薪?
我兒子是交大電子2012年大學部畢業,
他3個大學室友碩士替代役年薪是150,
就在台灣的台資企業,台灣不是給不起高薪,
是高薪職位不夠多,高薪職位不夠多是因為投資不振,
(我前面問的,寶島台灣有低薪人才,就地取材又不用2~3倍高薪挖角,為何台資外資不投資?)
至於低薪職位就不用提了,沒能力又不努力去那裡都一樣!...(恕刪)

那些報導總合起來就是.
台商在台大舉徵才,但廠房沒回來,為了追求更低成本所以往東南亞去.
> 也就是因為大陸成本墊高,所以研發回來了,廠房開始往東南亞去.
聯想一出手,就是兩倍的薪水開挖他認為有用的台灣工程師.
> 該不會要把陸商也算成是"外商"吧?(不過這樣算可以快樂點)
就連仁寶跟聯想合資的"聯寶",薪水也是比照外商,
年終分紅比仁寶還高,搞得仁寶員工心裡也不怎舒服.
以上這些在電腦界都早是公開的秘密.

至於台幹赴陸的問題,現在各大廠都盡量縮減"老"台幹數量了,
當年台幹過去職級加一等,外加5000~10000rmb租房津貼,
再加上其他外派津貼的情況已經不復見.反正多的是新鮮肝願意去.
然後待個幾年換外商,陸商.

至於說您的兒子,有這樣的條件,記得日後慎選公司,
就算不成,但如果加入了對的產業,做個五年後,自然會有人找,
談得好,那開價就會是rmb$60~100萬.
我同學一樣交大畢業,當初選對未上市公司,
等到上市最高跑到一千多,所以40歲退休去了.
不過我也面試過過台大畢業國外留學,結果每次都凹錯,十幾年換了六七間公司的,
最後不是公司收了,就是部門裁撤,到頭來還是回家收租去了.
唉,小弟不才,第一間公司沒趕上上市前,所以到現在還在打工.

不過你這句話倒是啥時都是對的.
沒能力又不努力去那裡都一樣!...

反正,這邊就是討論,我也就是就"同一領域"來做比較,
不用最高比最低,也不用最低殺最低,那種比較沒意義.
如果還繼續相信所謂的統計/平均數據,那我也沒辦法.
就算同一份數據做簡報,同樣能做出不同的結論,但數據都是對的.
但是如果當所謂的GDP真的超過...那可就完全來不及囉...
還在想CP值嗎?世界上沒有所謂物超所值的產品,但高價卻也不一定就能買得到好產品.
YKK104 wrote:
看看樓主的發文記錄 .
廢文也可以吵成這樣 , 真是佩服 ....(恕刪)

哈哈哈....
說實話,好像真是這樣沒錯.....
年輕人隨便問,老年人認真答,還有的都快要退休的還爭得面紅耳赤.

不過,這邊怎麼爭辯都沒用,
還是趕快讓自己能夠更上一層樓比較重要.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