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ylee33567 wrote:
如標題小弟今年27...(恕刪)
1.我不知道你想要多少的薪水,但你說的日夜輪班設備新進人員,一個月休15天二休二,
我們公司中部被併之後要換名字,國立起薪現在應該36K,一個月他們加5-6天破50K沒問題。
夜班再多9K左右。下班不用on call.
2.你也可以找輪班產品工程師 or常日產品工程師,不用整天搞機台。但是要面對電腦面對報表,
常日外加面對客戶,假日on call.前者加班費多後者分紅績效多!
另外當常日產品做得好,有很高機會被客戶挖走去國外,我以前同事被外商賽林斯挖走去新加坡,
月入120K超過(3年前價碼)。
總之,我覺得什麼工作都能發光發熱,看你有什麼目標!
有多少商科羨慕工科,起薪怎麼莫名高10K,這就是差別之一了。
如果沒一直往上爬的目標,那就在職場多認識一些好朋友,充實下班的生活。
(運動跑步單車...或其他休閒興趣)
總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因為剛好做這行快滿8年了,給你參考一下。
我有幾個朋友令我非常佩服,因為他們早在大學時代就已經立定志向,決定了自己的生涯目標,都是工科畢業的,一個在大學時就決定將來要工作幾年後去美國念個名校MBA,雖然在工作N年之後,真的去了美國,但沒擠進名校,不過他不氣餒,依然積極的經營人脈,主動努力爭取機會,最後真的運氣好,讓他擠進了一家小投行做equity research analyst(就是所謂的分析師),從開始沒沒無聞,到最後熬出頭成為一個所謂的明星分析師,年薪超過千萬台幣。
另外兩個則是立定志向創業,所以出社會之後選擇先在小公司練功夫,因為小公司一個人可能會當幾個人用,有心學習的話,什麼磨練機會都有,磨練了近十年之後,各自毅然決然獨立創業,公司不大,但去年分配到的淨利分紅都超過一億台幣。
此外,我一直都搞不懂,為什麼在台灣會普遍認為唸完書30歲左右已經很老了?在美國唸商學院,畢業時的正常年紀是27、8到30歲,我有一個香港同學,立定志向進投行,去唸商學院時已經30歲,暑假實習的時候順利找到香港投行的實習機會,面試的時候,面試官故意以很不屑的語氣說,你大學念的XXXX州立大學根本是一個二、三流學校,你怎麼會有勇氣來申請投行?結果,他老兄回答: 我就是要來證明你們這些藍血人的優越意識是錯誤的! 當然他在稍後的測試中表現極為優異,所以順利拿到offer,畢業之後,先在華爾街工作幾年,再轉回香港,前兩年我在曼谷巧遇到他,估計他的年薪應該超過百萬美元。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要以賺錢多寡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我真正想表達的是,認清你自己對自己的期望,做你真正喜歡做的事/想做的工作,如此,則不管遇到怎麼樣的困難,你都比能較應付、克服,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