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戰老人 老人批年輕人

四個字-弱肉強食 學校都教說要溫良恭儉讓 根本屁話 實際上出了社會才知道是弱肉強食~~ 現代年輕人若懂這四個字就不會有那麼多怨懟了 想辦法用盡全力搶肉吃才是重點 人與人的相處不是很重要 畢竟世道艱難 活下去才是重點!! 真不爽就想辦法不擇手段把老人拉下來吧 我想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內心深處早已清楚才不會浪費力氣打嘴砲 想辦法改善自己比較實在 大家共勉之

liankuan2003 wrote:
講一個最簡單的我高...(恕刪)


基本同意大大說的
我以前短暫租屋住過台北市的寧波西街(建國)後門那裏
裡面住有許多建中生
看到建中的學生在宿舍讀書的情形 我真的好慚愧啊
搭公車看到北一女的 邊等公車邊埋首背書

嗯…網路上一堆老人?…還是年輕人?
不過…看了一些三十幾年前的報導…我也覺的沒什麼了。
這好像是必經的路程!

順帶一提…1993年出版的職場叢書《辦公室物語》一書中!
「草莓族」就用來形容當時剛踏進職場的年輕人,而這批人大部分是1970年前後出生的…

1980/03/29 民生報


1984/02/29 經濟日報


1987/02/11 聯合報
這有什麼可以討論的?
就是想法不同而已

我年輕剛退伍的時候曾經為了趕一個案子,5天沒回家,沒趟下來睡覺過,頂多趴在桌子上瞇一下
趕出來了以後,只得到兩個字“good job"................沒了

為了想更上一層樓,覺得需要充實自己的專業(職務以外的)
每天下班跟休假就是跑補習班學英文

英文練起來以後(我外國同事被我嚇到,怎麼會有人幾個月內從英文文盲變成可以電話會議跟他討論工作),變成每天下班帶著雞排跟搖搖茶去找同業的前輩請教專業問題
就算我覺得自己已經在同儕裡面算突出了,我還是領著低薪,我從來也沒有去開口要求加薪
這樣過了幾年,我被挖角了(只要你真的有實力,老闆裝作看不見,自然有人會看見),主管馬上開條件要我留下來,我回他說不是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更!我離職前你怎麼沒想過要給我調整??????)還是離開了
後來的3個工作都做了蠻長時間的(上一個工作是7年,現職已經5年了),我還是從來沒有開口要求過加薪,但是老闆總是會自動幫我調整
我常跟年輕一輩的人說,沒做滿兩年根本就不能算是經歷,因為你根本只學到皮毛而已,但是年輕一輩的人似乎想法跟我不同
我建議他們可以從什麼方式來快速學習跟累積專業知識...........他們表面上/嘴巴上表現的很認同我,結果實際上是.............你休想要我用自己的下班時間來學習工作專業!!!!!門都米有!!!!

所以......我現在看開了
你們正值風華年代,精力旺盛的時候,卻不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不是我的損失
身為一個你們口中的老人,我盡了道義責任,對得起自己就好
你以為在工地的老人不想待在環境好的地方工作嗎? 工地最喜歡被拿來說嘴的案例, 工地就算你想做, 你的身體也不一定撐的下去。


johnny8123 wrote:
先不管低薪還高薪
的確是 這時代年輕人 真的比較沒辦法吃苦

這不是經驗 而是事實

舉個大家都很愛舉的例子
工地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沒錯有比較輕鬆跟高薪 未和不去 合必選工地

但通常會靠邀跟抱怨的 都是領低新的年輕人
那工地的報酬跟薪資 都比你現在服務業高 為何還不選
為何工地都是老人

人濫沒有錯 錯的是明知道自己爛 還硬要說是社會時代搞爛我們


終極書僮 wrote:
年青人批老人都沒留...(恕刪)


老人子女是年輕人

年輕人父母是老人

哪有什麼好戰的啊
現在年輕人的學習資源看似很豐富,其實是假的
透過政治化的教育洗腦,學生族群開始選邊站,學習對立
而老一輩的人缺乏變通能力也是真的
面對這樣容易對立的時代,也只有煽動對立的那幾少數人得利
會讀書有實力的人普遍來講以前、現在都差不多相同

但不想讀書的人就差很多了!

30年前,也就是現在50、60歲的青少年時,那時有多少工作是是學徒制,那時哪有加班費、哪有薪資,有零用錢就已很好了,當時不管如何困苦追求的就只是一技之長,那時不想讀書的就拜師學藝,好一點的會進職業學校,畢業後就入社會賺錢,30年後的那時青少年就變現在的中老人大部分也都成家立業了!

也就是不想讀書的人就拚技術、拚實力來打拼現實生活!

反觀現在不想讀書的年輕人
混進科大,就自居是大學生!勞力工作不做,不培養技術與專長,不想自己的實力有多少,如何與別人競爭! 整天只想月薪有多少錢,要有多少休假,埋怨社會、對現實不滿!

也就是這種人與30年前的年輕人最大的差別!



終極書僮 wrote:
年青人批老人都沒留...(恕刪)
gworong wrote:
會讀書有實力的人普遍來講以前、現在都差不多相同

但不想讀書的人就差很多了!
...(恕刪)


(大學太多了....也是姓李老人造成的)



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對岸掘起.....造成的強大的產業競爭與排擠效應吧???

再來就是人口問題......30多年前全球才多少人???現在又是多少人???

人口紅利的國家不斷的把工作機會拿走....

再來我們專注的產業(電子業)產品售價一直跌....不斷的價格戰
(然後再砍供應商的利潤,最後當然砍薪水)

人多了...機會少了....競爭狂了

然後就開始怪東怪西

這其實是政府的問題吧???~~我們到底該做什麼產業??是賺錢無人知的???然後又可以掌聲關鍵技術的??

其實台灣並不是沒有這種產業....只是政府沒用心再看再想而已!!

4年一次的執政與行政方式(眼光只放在4年左右)

永遠不會成功!!!!根本來看就是制度很有問題
看到前面大大說到的3C賣場

以前橋下光華賣場裡面的員工老闆很多都是專業的,當時一定也是常常藉由雜誌等裝備自己的能力,我真的很喜歡去逛甚至詢問。

但是現在不管是各地都有的連鎖賣場或著光華內的商家們,在這資訊髓手可得時代,顯然的專業不能說沒有,但是跟大多數人來說,價值性低很多了,甚至更多人喜歡網購,賣場人員的產值大大降低。

薪水能高嗎? 甚至遇到一問三不知 只知道推銷的工讀生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