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科父母培養醫科子女;政治父母培養政治子女,商業父母培養從商子女,形成所謂世家。
因為這是父母走過的路,而且覺得不錯,希望孩子也能這麼走。
2.勞工、農漁民,因自己辛苦,不希望孩子也辛苦,鼓勵孩子念書、坐辦公室、考公職。
若真的不行,就當勞工吧。
因為這是父母走過的路,覺得辛苦,不希望孩子這麼走。
想跳脫這個框架,孩子對社會一無所知,只能父母先改變。
時代不同,台灣環境差已成事實,未來可能更差,朝國外發展。
可「不逼」孩子讀書,但孩子「一定」要讀書。
求學階段,若不讀書,請找出比讀書更能充實自己能力的事。
以前的「國立大學文憑」是一個鑑別工具,現在則是一張廢紙。
現在「國立研究所文憑」是鑑別工具「之一」,
「經歷、成果」是談薪資的另一項工具。
有了這些,請找到好老闆...即使要出國就業。
國三時數理很差,也完全沒興趣
聯考完,高中只考到第六志願,五專有到第一志願
因為如此,就去唸五專(第一志願比較好聽,又是國立的

分發當天完全不知道要讀什麼,反正第一志願不是工科,抱著只要不是唸會計就好的心態
到分發主辦的學校後(也是我後來的母校),遇到未來同科的學長來發傳單
他說台灣對外貿易很重要,但大家都有學英文了,如果多學一個語言,對未來就業是很有幫助的
當時日劇超紅,我也愛看,加上我國中的英文成績很好,所以覺得那位學長說的很有道理
後來準備填志願時,父親還是覺得不然讀讀資管,當時電腦開始流行,好像也不錯
第一批分發報告結果(我是第三批),資管滿了,我差三分......
第二批分發報告結果,國貿滿了,我差一分
國/會/銀/企/設/外/資
國和資都滿了
剩下的好像就剩"外"我比較有興趣
第三批到我填志願後,就直接填應外的日文組(那時台灣的五專只有二家有應外日)
就這樣在五專畢業後學了二種語言進到職場,其他什麼都不會
職場生涯的第二份工作,做了十年,長時間接觸日本和德國客戶接觸
能理解二個工業強國在同件事情的想法/設計/堅持處不同的地方在那裡
也知道在和他們溝通時,重點要放在哪裡
我兒子今年才要讀小一,我買了很多樂高給他玩
第一件事就是教他看GUIDE BOOK,然後按圖施工,這點我很堅持
組裝完後,才可以開始改造,他也樂在其中.
另外就是讓他學英文,讓他敢對大家開口學英文
然後要求他要有禮貌,很高興他表現的不錯
至於未來,我沒有特定要他去做什麼,也沒有刻意要把他培養成什麼人材(如果他願意打棒球最好

當然我沒那個時間也沒那個資源去特定培養,周遭有錢的朋友都會刻意培養,這沒有誰對誰錯.
但就像大家都會注意到的現象,就是所謂的藍領爸生藍領兒,公司爸生公司兒.
除非我們非常刻意想要去打破這個規則,不然我覺得這個現象很合理,也可以被解釋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我自己只能想,現在的我們回過頭看看以前學生時期,為什麼不好好唸書之外
我應該要去選什麼科系,才是我自己的愛壓,而且現在的社會跟產業 也比較吃香
只能盡可能的幫助孩子不要走自己的回頭路,多多從日常生活個性去觀察
你的孩子 再哪個領域 是他天生的料子 不好找 但是想辦法吧
唸書不是未來唯一的出入,一技之長也不一定未來吃香的行業,
但因為天生的興趣而去主動求知相關的知識,將興趣跟知識發揮到工作領域
未來一定過得比從事自己不愛的工作來的快樂。
但另一個問題點,如果這個興趣跟產業,絕大多數都會發生,吃不飽?
那可以做多久? 別說養家了 養的起自己媽? 到頭來放棄 跑去從事傳產工作 作工 賺得多
可是會不會又發現 那不如早點投入相關行業 年資有了 也可能往上爬了 何必花那麼多時間 繞一圈?
但我看到這文章有感而發也想表達一下意見

我是從事美術相關行業,
自己國高中也是不愛讀書,
後來高中是拿肄業證明來申請四技。
但因為我畫圖的興趣一直有持續,
所以目前收入在同儕應該算不錯(但要扣掉某些收入特別高的產業...或是有家庭背景的)
我是真的認為版大需要協助您的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
只要找到了這個點我想就不需要太擔心他了~
我剛出社會也是什麼都不懂,
以為學校教的東西還堪用...
但工作第一年真的是震撼教育

因為大部分公司都是要求很多,但出的錢又很少(美術設計新人來說待遇好的也只有30k出頭)...
再來開始講重點

我相信不管什麼領域都是因為有興趣才會持續鑽研下去,
工作一年後我發現這樣沒辦法生存,
所以我白天工作,晚上自習(也是練畫和讀視覺概念的書)
2個月後又把工作辭了,在家自習了半年(後面幾個月真的是感謝父母有給我精神和金錢上的支持..)
那半年結束後我收入提升了一倍,之後也不太需要投履歷了,都是主動的面試邀約或挖腳,
如果是自己沒興趣的東西,基本上很難像這樣自發性的去加強它

我想我的家庭背景應該和版大家庭狀況很接近,
個人經驗,雖然自己是應該要獨立自主,
但目前環境真的很難...
即使自己硬撐著餓不死,長遠來看也沒啥好處。
所以版大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在小孩出社會還沒站穩時,得多少出點錢和力
然後更重要的是幫他找到願意努力的點,才能讓他獲得資源後能確實的成長~

二次元大大所說的不學壞也是一個重點
我認為即便是鐵飯碗、老企業其未來變化也是很大
沒人說得準哪一個行業是可以走得長久
而很多成功的創意是來自異業的結合
所以求廣不求深,儘量準備好自己就好
先說自己的背景故事
******************
我自己在五專畢業後準備再考插大
念了幾遍微積分後,才略為有感地發覺讀書的方法
大學玩了三年,畢業後到了工研院
有天老闆交待新進的二員各準備一篇報告
結果與我同期的碩士同事隔週上台報告得十分有條有理
因此,隔年我就跑去讀研究所了
同時也在資訊公司打工寫程式
畢業後先在科技廠當資訊工程師
而後轉進電信產業
現在的工作內容多半是靠一張嘴
但不是在做業務推銷
有點類似技術顧問、專案管理之類的
也算是拿之前累積的經驗來說嘴(應用)
幾年前有次半夜家裡水槽熱水管破裂
全家人都沒法洗澡
間接找到水電師傅(朋友的朋友)想請他修理卻被酸了一頓
後來依其指示買條幾十塊的水管自食其力地換好
自此下定決心不做生活白癡,要好好過人生
之後不管改裝自行車、洗車打蠟、汽車保養、組裝廚櫃...
我都是自己想辦法買些工具來體驗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
學問是如此,一般技術亦是如此,學夠了就行
重點是要能學以致用
用不到的學問或技術,花再多的時間又有什麼意義呢?
只是又怎麼知道已經學到可以用的???
所以儘量在自己經歷的事物中學習並培養興趣!
我的碩士論文(後來有上PR期刊)在審查時
其中一位審查委員問我
什麼樣的靈感啟發,讓你在別人的公式中加入了LOG就得到改良?
我很想回答『多虧了之前猛K微積分和重修三次離散數學的經驗』
但我最後只有笑笑地說『就是找個數學方法來抑制浮點數的比例而已』
這也是個預先準備的概念
回到前面說的體驗
個人認為多少還是可以從中知道一些(行業/技術)眉角
畢竟沒人知道懂得這些碗糕後在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
但藉由做中學,或許可以在興趣中多瞭解一些
雖然預知有些冤枉路要走
幸好這年紀了還承受的起些許(時間/金錢/...)損失
因此,我比較主張精學一二樣就好,其它求廣不求深
希望也能將此概念教育給下一代
終究人生還是要對自己負責
要懂得自己多瞭解自己
而人生課題中也有好多難題
尤其很多人都是做了○○才開始學當○○
過程中總有很多遺漏也留下些許遺憾
不過沒關係,很多人已經是大部份的人
包括你我
當然也包括下一代
所以,態度很重要,
保持一顆向上的心
但一定不要學壞,
而且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其次,語文溝通的能力很重要
可以的話,再多學點音樂,保持運動的習慣,適當的舒發心情
重點是要多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和技能
曖曖內含光,久久自芬芳
michaelhuwi wrote:
我是不會留錢給小孩子的
我已經跟小孩說,我頂多供你到大學畢業不讓你有學貸
其他你要靠自己
那就得靠基因!一開始生他時,就必須讓他擁有超於一般人之腦智(這也是為人父的其中一項責任)!(就不用太苦讀,可能就台大醫學系前一二名畢的那種。)
藉著先天資質,(後天一點點努力)[大部份人是靠後天努力],成就他脫離你未來所擔心他所處的環境。
-
事實上以樓主你的觀念與做法,孩子大概將來還是脫離不出你所擔心的那處境?
-
案例:我們這邊一位眼科醫師的孩子,到家教那邊都乘坐BMW,應該是蠻高貴等級,不是初階的。
一對一家教。(費用高)
其它感覺也很聰明的孩子,大概是一對十家教。(費用低一些)
更多沒資源的孩子就是到補習班。
或是從來沒得補。
我另一朋友兩位孩子雖都沒補,成績也很好!那是因他們雙親都師範大學畢的,本身就是教師啦!現成的家教。隨時都有得問,與解答
-
若比較不是在大都市區,或許可找看看哪些行業還有不錯穩定獲利,投身於這產業?
(類似德國技師養成,專精於這行業,不出幾年所有技術全會了。自行創業試試?月淨入一兩百萬 甚或四五百萬也是可能達到。不然也有二三十萬月淨入。)
rudolph13 wrote:
什麼壞事沒幹過
翹課、作弊、翻牆、打架樣樣來…

真的沒做過這種事耶!
就算要打架,打的也是欺壓良善滴江湖敗類哦!
-
我的大略想法為 既然無法給孩子較好的整個人生,那就不必製造孩子出來!
(得將他生的好 基因好,萬中無一那種絕世絕頂帥哥。[這輩子我醜怕了]。再加上我輩中人那類重情義真性情,這種絕世帥哥才真的有帥!內外皆帥!)
後續得用非常大的資源協助孩子!(外軀生長,或所謂求學上的進展。朋友孩子小朋友每一年較其它小朋友約多了十萬塊伙食費,便成就於身高之上。) (心性方面較不擔憂!我們這一脈只需擔心太善良太純樸過頭!不需擔心會走偏途。 反而‧‧‧要學壞一點! 過去數年間 我便努力學壞! 雖然還是失敗了)
我同意某位樓主的說法,語文能力在地球村的時代是很重要的,畢竟孩子們未來的舞台,不能只侷限在台灣,過去認為台灣金飯碗的工作隨著時代變遷已經沒那麼優了,取而代之的是靠著自己的實力到國外去打拼或是在台灣走出自己的一條路,奶茶都可以賣到國外了,相信還是有很多機會靠自己創造。
如果回到30年前,我可能會多花些時間充實語文及其他能力,而不是花費許多時間在玩樂上,不是不能玩,玩的過程中還是要兼顧學習,主動的學習動力比強迫自己學習來得大很多,真正失去才會知道失去的可貴,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
對於現在的孩子,只能灌輸他們一些過來人的經驗,想要錢多事少離家近,就要有那樣的本事,那樣的本事是累積來的。這不代表一定要建北、台成清交,他們只是優秀的代表,並不一定是就業的保證,厚植自己的實力,才能和別人競爭。對岸的人口比例比我們更為懸殊,所以他們的學生很拼,我們的學生只要態度正確,不見得會比他們差。
結論:態度正向、時間管理、語文學習與世界觀是我自己認為回到30年前我所要努力的,當然也不代表說這樣就會變成巴菲特、賈伯斯,至少出國觀光時不會和外國人比手畫腳不知所措,也能夠把自己的就業機會或夢想與目標放大到台灣以外的地區,而不是侷限在目前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