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台干 wrote:
02年我就到大陸工作...(恕刪)

KPI是一種管理工具,有沒有用要看是怎麼用,如果大家只是作作假數據,那當然一點屁用也沒有呀
axr6902421 wrote:
應該是高層就愛看造假...(恕刪)


就如同前的人講的一樣!

本來是好的手法,結果變只用來盯員工跟趕走員工的手法……

再多KPI數字漂亮,一旦爛用就已經失去原來的用意了。

只可惜臺灣很多大公司最愛用,也爛用!
就是一個充滿了假數據的玩意
按理來說私人企業使用就算了
結果還有人拿來套用在沒有要營利的政府機關行政上
搞得一團亂
還洋洋自得呢
看來大多數人受害頗深
且多半從下往上看,鮮有從上往下看

分辨KPI玩真玩假很簡單都有其依據
如果制定KPI單位是人事行政部門
很明顯的做人比做事還重要
要嗎上班如沐春風年終裁員也是正常換血
要嗎氣氛風雨欲來讓自己保持考績在中上

但是KPI如依據財報預算營收費用由財務單位發起
落實到每個單位讓部門最高主管,只看數字說話
經營會議時對老闆報告並逐一解釋差異提出對策
週週分析月月檢討對策是否有效持續改善再改善
好處是人才不會被埋沒,公司年度營業賺賠可預測
壞處是數字過於冷冰冰,研發業務等單位壓力巨大
這種財務底KPI讓「意外」「不可預測」降到最低
但是老闆如果看不懂財報,財務單位解釋偏頗
一樣可以成為東廠,劣幣逐良幣操弄公司至死


軍閥 wrote:
看來大多數人受害頗...(恕刪)


您真是有趣, 沒人回你文, 但本樓看來看去只有您真正了解KPI, 想必是工作有成就的高手吧?


我公司也玩KPI, 但小弟層級過低, 頂多定定本身負責技術的KPI而已,

KPI定的好, 玩得好, 其實很容易就鶴立雞群, 這是非常大的好處, 我不懂為什麼很多社會人士不明白 ...

我也常聽到公司很多人都說KPI沒用, 看不出實際成績, 是人事部門拿來砍人的工具, 等等

但我都覺得這麼簡單的數字遊戲都玩不好的人, 能拿出什麼成績呢?

或是沒達標被砍掉, 想想不也剛好而已嗎?

軍閥 wrote:
看來大多數人受害頗...(恕刪)


以前我們公司執行KPI完全無法做假的的確是"部門費用",此項各部門統一占30%,其它三項合計70%

老總不怕花錢, 但要有理有據,只要説的出理由, 預估多少都給你

每個月初財務把上個月各部門發生費用PASS部級以上主管,每個月有三大例會(品質/KPI/財務),KPI檢討會不用討論部門費用,而是在財務會議時報告,逹標者不用報告(如果高估太多者,個案會通知也要報告),每人有三十分鐘表演時間

至於部門費用預估做法如下:
1.總經理於11月初拋出forecast
2.各部門參考前一年11月~10月一年內的費用來預估,分人事費用、固定費用及變動費用三块
3.定出費用後廠處內先檢討(通常會被副總退二到三次),初案確定就要花半個月左右
4.12月排二天向全廠廠處以上主管報告,會一直被挑戰為什麼要花這錢,没過的修改后擇日再報告一次

我那時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下

我是十月到職,第一次傻傻的跟著老手編,中型公司的台干都有一個問題,喜歡叫文員做報告資料,這種重要的項目我習慣自己做,那次做的很痛苦,每次修正都要花好幾天時間,第二年我就發揮以前幹IE的精神,把出多少台相機要多少人這些原始資料開始展開,內容拆到最細,連員工多久要用一枝筆都做成數據,整理成一張EXCEL源數據,這樣管他要怎麼改數量或社保費調漲什麼,都只要改源數據就自動帶出部門費用

當年報告時,總經理在問我二項數字來源後,看我在每個數字的註解都寫的一清二楚,后面幾乎就放手了不卡了,可能是因為其它主管一問就要翻一堆紙本資料,我的直接點到那可以看到那,內容太多的會連結到其它工作頁面做說發

我算是為公司做了費用管理革新,那次報完后,有幾個部門都叫文員來要我的資料,隔年他們都學我那麼做,叧一項改變是本來開會大家都拿筆記本,只有我都抱電腦(我們每天都要估算實際發生金頟,每周周報向副總報告),電腦可以快速看到數字與內容,剛到公司那時還被副總問没事抱筆電去開會干嗎?後來我才發現一堆台干不太會用EXCEL,看他們打字也很痛苦,所以習慣用紙)

這樣的數字管理的確有用,只不過每個月都要用痛好幾天
KPI不太實際
非常被濫用的工具
18年台干 wrote:
02年我就到大陸工...(恕刪)


KPI已經被玩爛
已經有許多公司捨棄不用,改用OKR了
18年台干 wrote:
以前我們公司執行KP...(恕刪)


kpi(績效衡量指標)只是工具,問題不解決要不達不了標,要不資料作假達標。很多老闆都認為訂了kpi,公司績效就會變好。導致後來kpi被玩到爛掉
分享一個腦袋清楚老板的思維

曾到上海台資服裝廠面試,直接在董事長辦公室和董室長對談,期間行政主管進去向他報告一些事情,他隨口問了交代的員工考核有落實執行嗎?

回答,有,現在每個人都有打成績,而且都準時上交
董事長問,只有打成績吗?有没做其它輔助的項目?

回答,沒有

董事長的回覆是這樣

考核應該有可量化及不可量化二部分

量化就是你做的這部分,設定的標準是否完全合理是一個問號,就算標準合理,若主管偏頗也可能造成考核成績失真,效益好的讓親近的人做,效益差的交給不喜歡的人去做,怎麼看的出員工真實的表現呢

非量化部分,應該針對員工上、下級去做面談,如果都説好,成績也好,基本沒問題
如果大家都説差,成績自然差
如果上、下級的看法二極化,就該多了解為什麼

最後他說考核是為了讓公司成長,如果因為要好成績而造成大大小小派系,那不是公司要的

這位董事長那時约60歳,也許是早期留美,習慣了對事情都持正反二面去思考吧

最終我因薪資問題沒去工作,但我尊重這位有客觀思維的老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