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不佳的學校請趕緊退場吧

那是因為台灣太窮了 所以才把大學跟就業高度連結

大多數第三世界 跟新興國家 都是如此 如印度理工學院

真正的大學是菁英教育===文理學院為主 文史哲 物理 化學 等基礎科學之類

商學院 與工學院 較偏向職業訓練

較進步的地區如西歐 念大學的人口比率 是低於東亞地區國家 他們通常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

真正對學術有興趣的人才會去念大學 選擇的科系也是非常學術 國家夠強大 也夠有錢的時候 才會有真正的大學




美國很多精英大學或學院 也都是以文理為主 如蘋果Jobs念的reed college

這類學校也不削訓練學生就業 它們的目的是要啟發學生思想 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領袖

公立大學才會以工學院或商學院當主要訴求

早年常春藤也都是以文理為主==特別是東岸的學校 後來世俗化之後 才有開始商學院 而工學院比較類似台灣的科技大學

因此好的工學院 大多在公立大學









澳撕丁 wrote:
那是因為台灣太窮了 所以才把大學跟就業高度連結

大多數第三世界 跟新興國家 都是如此 如印度理工學院

真正的大學是菁英教育===文理學院為主 文史哲 物理 化學 等基礎科學之類

商學院 與工學院 較偏向職業訓練

較進步的地區如西歐 念大學的人口比率 是低於東亞地區國家 他們通常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

真正對學術有興趣的人才會去念大學 選擇的科系也是非常學術 國家夠強大 也夠有錢的時候 才會有真正的大學




美國很多精英大學或學院 也都是以文理為主 如蘋果Jobs念的reed college

這類學校也不削訓練學生就業 它們的目的是要啟發學生思想 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領袖

公立大學才會以工學院或商學院當主要訴求

早年常春藤也都是以文理為主==特別是東岸的學校 後來世俗化之後 才有開始商學院 而工學院比較類似台灣的科技大學

因此好的工學院 大多在公立大學


所以了

基礎科學,專業領域
這兩種學術都該要有

真的一直以職業需求為主
最終會造成基礎科學的崩塌
最後連帶現有的專門領域瓦解

而基礎科學當然包括社會人文

看看許多重量級科技大老
其實都會一直強調人文的重要
那是有其原因的
不是錢太多打高空嘴砲
philosophy2468 wrote:
所以了基礎科學,專業...(恕刪)


不過,不論是怎樣的取向
大學對於思想的培養,不可以放棄
就算是一個技職性大學
既然身為大學,其學生就有獨立,主動追求與思考相關知識的態度與習慣

不能把它當成職業訓練所,由上而下灌輸就業技能

philosophy2468 wrote:
其實一定有人覺得我們兩講的是打高空
卻不知今天無論是上網嘴砲,面對事情解決思考邏輯,到思考人生規劃
這些培養人的價值訓練,才是大學另一個更重要的價值
畢業後用學到的專業知識工作,對我來說只是大學的"副作用"

如果大學真的有在培養這些關於"人"的知識
現在就不會這麼多大學畢業生對自己前途茫茫然...(恕刪)


感謝P大這們精闢的闡述...
讓我想起20多年前上大一通識課程"國文"
教授所說的話了...
1.大學四年, 只要學好獨立思考這件事就夠了
2.要學好英文方便看更多的書
20多年過了,到如今才有深刻的感觸...

大學真的不是職業訓練所
也不應該是職業訓練所
用就業率不佳的理由做為大學退場的評量要素
小弟也覺得不妥


KCLin0423 wrote:
不過,不論是怎樣的取向
大學對於思想的培養,不可以放棄
就算是一個技職性大學
既然身為大學,其學生就有獨立,主動追求與思考相關知識的態度與習慣

不能把它當成職業訓練所,由上而下灌輸就業技能


非常同意
大學生本來就是該具備"許多"方面的資格
不是只有專業知識上的

同樣問題也是發生在研究所上面
研究所本質在研究
學習如何發現問題,設定解決問題的方式及目標

但是無論家長跟學生都常常跟就職綁在一起
也因此產生了唸研究所逃避失業這種畸形模式出現

spencerk wrote:
感謝P大這們精闢的闡述...
讓我想起20多年前上大一通識課程"國文"
教授所說的話了...
1.大學四年, 只要學好獨立思考這件事就夠了
2.要學好英文方便看更多的書
20多年過了,到如今才有深刻的感觸...

大學真的不是職業訓練所
也不應該是職業訓練所
用就業率不佳的理由做為大學退場的評量要素
小弟也覺得不妥


20多年前大一...

我應該要叫你大哥才是...





我美國念的大學很職業走向,老師全是業界人士,學生評價不好就換下來. 系主任是外面大公司training department 請來的. 我畢業十多年到現在還是很喜歡以前的學校

我記得大四有一堂必修resume and interview skill 2個credit 每周邀請不同公司來震撼教育,跟練習面試 . 這些課真的對就業有很直接幫助. 至少畢業時我得resume , covet letter 以經休改無數次.
說到大學教育
我還是很推薦看一下 徐一鴻教授對華人大學教育的看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sf-kvhw2yU
有點長,但是希望大家能把他看完


spencerk wrote:
感謝P大這們精闢的闡...(恕刪)


題外話了.台灣廣設大學多少讓人增長了知識,素質也比較高點
也因此25萬人響應洪仲丘案,有許多比率是20~35歲這群人走上街頭,而發起人也是這族群
如果這些人沒有受過大學學術洗禮,我想不可能成事的.農夫工人不太會帶動社運.
只是政府與戰後嬰兒潮這世代把好處都拿去了.苦了1980年後生的人阿.

澳撕丁 wrote:
那是因為台灣太窮了 所以才把大學跟就業高度連結

大多數第三世界 跟新興國家 都是如此 如印度理工學院

真正的大學是菁英教育===文理學院為主 文史哲 物理 化學 等基礎科學之類

商學院 與工學院 較偏向職業訓練

較進步的地區如西歐 念大學的人口比率 是低於東亞地區國家 他們通常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

真正對學術有興趣的人才會去念大學 選擇的科系也是非常學術 國家夠強大 也夠有錢的時候 才會有真正的大學




美國很多精英大學或學院 也都是以文理為主 如蘋果Jobs念的reed college

這類學校也不削訓練學生就業 它們的目的是要啟發學生思想 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領袖

公立大學才會以工學院或商學院當主要訴求

早年常春藤也都是以文理為主==特別是東岸的學校 後來世俗化之後 才有開始商學院 而工學院比較類似台灣的科技大學

因此好的工學院 大多在公立大學

...(恕刪)


台灣就是個小國,資源很有限,如kcl的理想論述是好的,不過太理想,看不到問題所在,當然如p先生論調基本上就是為討論而討論,看不到重點

你這則就說出台灣的問題所在,就是國小,資金不充裕

台灣的各大學主力就是偏就業導向為主體,不管大學是否該以職業訓練為主,但他就是職前訓練及養成的地方

無法未來是成為科學家,哲學家....都是一份職業,沒有人可以跳脫這個架構.

至於大學是是否該成為職業訓練所,這又是另一個問題的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