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is0706 wrote:
個人認為"態度"才是一切的根本,個人在二十幾年前興農超市刊出,月薪四萬找儲備幹部,結果應徵者數百人,只要個位數的名額,當時未被通知錄取,事後檢討就是態度問題,因為面試官問:為什麼你會來應徵這個工作,當時二十出頭的我直覺式的答為了較高的薪水也希望能拓展人脈,面試官回我說大部份的人都是看到月薪四萬而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現在若要面試工作,本身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學經歷只是參考的依據,若要成功擄獲機會,先對要面試的公司做功課比什麼都重要,然後檢視自己的態度,為何想要得到這份工作,對這份工作的瞭解或是不瞭解都是關鍵,寫程式可能很多人會,但寫的好壞會差很多。所以若能讓別人知道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也很重要,但若完全沒經驗就直說完全沒有實務經驗,不要吹噓,事後被發現什麼都不會,就難堪囉。
態度正確了一切都相對較有可能~
蠻贊同你的說法,如果版主是學電機方面的,市場上的韌體人才蠻缺的,只是職場上所需要的技能,學校通常沒有教,所以一開始時,薪資不可能太高,大學學歷月薪32000就很不錯了,
但隨著經驗的累積,5年破百萬很容易,10年150萬也OK,之後就要看個人造化了,有一些比較認真的人,10~15年資歷可以領250~300的年薪、或超過300萬,但最起碼都有150萬以上。
給版主參考,加油。
大家對於企業是否有社會責任培育人才有歧見。
個人覺得是有的,
如同大家都喜歡去大醫院看"名醫",
不喜歡看菜鳥醫生,
可是名醫也是當過新手醫生,
新手醫生沒病人可看,
永遠不會變名醫!!
但大家比較喜歡享受成果,
比較喜歡即戰力的人才,
如果企業都不自己培育人力,
只撿現成的,
那人力市場就會出現斷層,
當然對出社會一段時間的人來說,
標榜自己是即戰力比較有利,
可是以長遠來看,
如果企業不培養自己的人才,
以後大家都要面臨無人可用的窘況。
各大企業繼續自掃門前雪、只用有經驗的人,
換來的結果就是這些"即戰力"很有喊薪資報酬的本錢,
企業要背負的人力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所以企業要不要肩負一些培養新鮮人的責任?
個人覺得還是需要的,
除了承先啟後之外,
最大的因素還是控制人力成本!!
想當然爾,
新人能喊價碼的空間十分有限,
學歷、語言能力、證照等大概就可以決定了。
新人就是要比即戰力便宜,
不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terrylaw wrote:
企業為什麼沒有培養新進員工的責任?
企業為什麼沒有社會責任?
聽了上面一大堆欺負新人的意見,也不枉政府22K的美意啊。
憑什麼美國日本新人就可以領22K的3倍4倍,他們的物價可沒有到我們的3倍4倍喔。
不要加入了壓榨集團就跟著別人一起壓榨,還以為這叫做能力至上論。
想到我20年前剛入社會就27K,就覺得現在年輕人好可憐。
話扯遠了。。。...(恕刪)
憑什麼美國日本新人就可以領22K的3倍4倍,他們的物價可沒有到我們的3倍4倍喔。
---------------------------------------------------------------
請查閱維基百科,各國最低工資列表。
美國:(年薪) 15080 USD = (年薪) 495332 NTD = (月薪) 41277 NTD
日本:(年薪) 13291 USD = (年薪) 436569 NTD = (月薪) 36380 NTD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C%8B%E6%9C%80%E4%BD%8E%E5%B7%A5%E8%B3%87%E5%88%97%E8%A1%A8
跟你說的美國日本66K or 88K 相去很遠喔!
如果你要說,資訊科系在美國日本不會是領最低薪資的族群。
那同樣的,資訊科系在台灣也不會是領22K的族群。
這個科系如果在台北,桃園,新竹等地,薪資至少也有30K 上下。
別再相信每個大學生都領22K了,難道台灣前1000大企業會給大學畢業生年薪26萬多而已。
這薪資是實習生,實習生,實習生,的價位!
Duck Dive wrote:
我任職於台灣前十大企業, 位處一個十多人團隊的部門主管.
而我對於眾人在這篇發文裡的回覆感到極為不認同,
我認爲企業本來就受惠於社會的種種優惠, 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實屬合情合理.
諸位認為企業僅需挑well-proven的人才, 恐怕在職位上都是些慣老闆吧?
好的主管都知道要怎麼布局自己的團隊
既然決定找新鮮人
主管自有其考量
而且一定有重頭訓練的心理準備
再說
不是新鮮人就沒辦法證明自己的能力
有沒有特殊表現(暑期實習 證照 作品等)
畢業學校 成績 得獎等等都可以讓主管做判斷
您自稱是前十企業的主管
您應該知道大企業的人資是怎麼核薪的
大公司薪水計算都有一套公式
對新鮮人來說
畢業學校幾乎決定了一切
樓主也不必想有沒有被坑
新鮮人就是死豬價
沒什麼討價還價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