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一休影響大!大廠遇缺不補、將買千台機器人

目前科技並沒有所謂:人工智慧機器人

他們說的機器人,頂多算是 "高級生產工具"、"高效率生產線"

工具還是需要人類去維護和設定的。

並不是有一台會思考,會自我行動的機器人,只要用說的,它就幫你做好一切,那是科幻片的情節。

所以仍是需要聘技術員,仍是會有一例一休。

以機械比喻,就像把手工車床,換成自動CNC切割這樣而已,但CNC一樣是要有人去操作和顧台子。


ebola01 wrote:
2016-12-29...(恕刪)


真是天真,以目前的機器人,還是辦法取代人力,反而還需要人力來,安排它做事
怎麼簽名

fedora wrote:
目前科技並沒有所謂...(恕刪)


只能說

基本上

量大,單一的工作

早就外移了

台灣這邊都是量少多樣

機器人懂得應變?

還不是要靠人去下指令

至於一例一休

我相信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政府的立意就是以法令來讓勞工避免過勞現象

當老闆的

與其在那邊抱怨

不如去思考

如何讓新人容易上手

反正

勞工流動率也是很高的

你不要妄想請一位長期待的員工

除非你的條件比別人優渥許多

taipeifansho wrote:
為什麼我看到很多人...(恕刪)


實驗室展示的進步是一回事

實際投入現場又是另一回事

投入現場後的日常保養及維修還有更新再是另一回事


要投入不是不行 但肯花多少錢才是重點
補充水份 wrote:



現在民粹時代,...(恕刪)





非常讚同!
自己要先努力提升自由比較重要
ebola01 wrote:
沈國榮表示,一例一休後,和大初估1年的人事成本將增加9.4%,相當於1年約增加4300餘萬元支出。因此計畫4年內陸續買1000台以上機器人,資本支出逾10億元,未來不再增聘人力,遇缺不補,以現有900名員工,加上4年後機器人全部上線,2019年可望達到合併營收突破百億。


我們來算算和大的人事支出:

沈董說"1年人事成本初估增加9.4%, 相當於1年約增加4300餘萬元",
換算出一年的人事成本為 4300萬/0.094= 4億5千7百44萬多元
平均一個人的年薪為 45744萬/900人= 508274元

再來算算機器人的資本支出:

4年花10億買1000台以上機器人, 平均一年花 2.5億買 250台
折舊攤提假設以5年計算, 每年折舊 0.5億
每台第一年成本為 (2.5億+0.5億)/250台= 120萬

先撇開保養費用不算, 機器人平均一年花 3億, 相當於 590 個人的薪水 (3億/50.8萬元)
若現有生產線有 750 名員工, 只需留下 160 個人來管理這 250~1000 台機器人

重點是機器人可以 24小時生產, 人事成本卻是以 8小時計算, 一來一往所增加的產能利用率非常驚人!!

這算盤打得很精阿, 不愧能當董事長!
ebola01 wrote:
2016-12-29...(恕刪)

以和大的產量和產品多樣化換機器人保證虧死,別唬爛了
和大如果有量早就外移了
ebola01 wrote:
2016-12-29...(恕刪)


工業4.0自動化 成本要很龐大..

第一次導入 機器人+軟硬體設備+工程師
不是普通中小型企業負擔的起 甚至融資都可能融不到...

甚至是關燈工廠 遠端監控管理
資訊設備及專業人力都要錢的...

不是買台高階手機 2.3萬就一台了...

像 鴻海他們高階專業人才 價格很敢開的....
不是22K、30K就請的到...
整個廠的產線交給這價位的人 你是老闆 你敢嗎?
可能請一個 一般中小型企業 可以請10個基層人力...
加油
千台機器人 ??

一個線上操作員月薪也才20幾k , 生病了還要請假自己花錢看醫生 .

一台機器人 幾十~百萬 , 千台就幾十 e 外加每年維護+維修費用........

等到這些機器人攤提線上員工的薪水後 , 這些機器人也差不多要換了 .

不是不可能 , 而是要看用在啥地方 才值得 , 台灣老闆很會算的 .

ex 醫療界達文西......很貴 , 全台灣沒幾台 , 患者需自費 ; 不便宜 ,. 但卻能解決精密度高的手術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