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r1000 wrote:
這跟主題沒關係

因為本篇在談文憑,

我的確是有點離題了。不過創業是失敗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失敗者當中有高學歷文憑的人可以跑去大公司領穩定的薪水。那沒有文憑的人要如何翻身呢?這點我倒是很好奇。
bobbycomboy wrote:
我想你跟tracer1000所認為的差異點在認知誤差

tracer1000所認為的是他在美國所看到的現象,很多人以創業為職志



怪了, 我在美國待很久, 認識的人也是不少, 幾乎每個人都在大公司(Intel/Broadcom/ Qualcomm/Apple/Cisco....), 這個"很多"人的這個"很多"是什麼定義啊?

要說美國創業風氣(比較)盛是我是很贊同, 但也沒誇張到全民皆創業家的地步啊! 美國畢業生想進大公司的也是一大堆啊(10幾年前去應徵Qualcomm還要先叫去考試, 不管你是學士還博士, 聽過一個例子是同校的博士畢業生考輸同校的學士生的笑譚)! 不過這幾年美國科技業不好, Startup也越來越少了!

對創業(科技業)我粗略的把它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轟動武林, 驚動萬教, 前無古人型. 也就是此類公司做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是以前從來沒有類似的產品(或商業模式). 這種是可遇不可求, 比較有機會的是Application Software及Internet. 其他硬底子的學門非常難(幾乎不可能)找到這種產品.


第二種是專業辛苦型. 也就是此類公司做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是針對目前既有產品(或商業模式)加以改良, 或是正在發展的次世代產品. 這種是硬底子功夫, 也是大多數科技業創業的目標. 你必須要在該產業工作過一段時間, 對該產業的domain knowledge有很強的掌握. 甚至知道該產業的龍頭公司未來幾年的
roadmap, 或者是你提出某個想法給公司, 但公司不願意做, 然後你跳出來創業.

這類型的公司, 最近臺灣最紅的就是股王爭霸戰的漢微科, 最近的今周刊有介紹. 創始人是交大畢業,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電機博士. 當初在美國的半導體設備廠科磊(KLA-Tencor)工作負責電子束檢測設備研發. 當初科磊已經在光學檢測設備占有絕對優勢, 加上電子束檢測設備成本及可靠度問題而不願意大量投入. 這就給創始人一個機會, 跳出來自行創業, 連虧了12年, 今年才大放異采變成股王.

這種硬底子功夫, 你要是不在龍頭公司做過一陣子, 擷取該產業的domain knowledge, 你認為光靠你憑空想像能想的出來嗎? 這種龍頭公司, 很抱歉的是, 核心人員一定都是名校畢業!

進大公司不是抹煞創意當個小螺絲釘的罪惡, 重點是有沒真的掌握核心知識. 科技業有太多的是類似像漢微科的例子. 絕對不能光拿個Google/Facebook成功的例子就以為只有這類Google/Facebook的公司才是創業典範!


學歷文憑有用也沒用,
不單純是張紙而已,
包含學校教育訓練過程及見識...
但用於就業工作上文憑未必有用,
愈專業愈有排他性越有用,
有些工作在入大學時就設下門檻,
沒那張文憑就再努力也不能做這行,這文憑算有用吧?
至於那些沒設進入障礙的工作,看的多是工作表現~可能沒差吧.

heliboy wrote:
怪了, 我在美國待很...(恕刪)


我認識台大電機的創業的就有3家,只是不是每家都上市。
Mainline Pocket wrote:
我認識台大電機的創業...(恕刪)


更正, 我也有認識一個台大電機的創業, 不過1年後關掉了, 後來跑到Nasdaq上市公司去. 還有一個韓國同學, 畢業後從韓國同胞拿到funding, 開了一家公司做某樣產品, 不過該產品一直沒起來, 估計也撐不下. 這種創業的人畢竟還是很少數!


你老是繞著說,我問的幾個問題,你好像一個都沒囘答。再試問,如果輟學創業沒成功,需要用履歷表找工作時,他們的最高學歷會寫高中畢業嗎?

史丹福有開創業的課,學校鼓勵學生創業,還幫他們找投資,你如果清楚的話,為什麽不介紹一下呢?這樣的資訊比較有用吧。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拿到錢才輟學的。你能找幾個沒拿到錢,家裏又沒錢的例子嗎?

tracer1000 wrote:
人家是進去學東西,學夠了,能創業,就輟學了啊

最近史丹福20位集體輟學的學生去創業

你認為他們念史丹福只是為了那只文憑(入場券?)

這就像你問我們賺錢的人,錢不重要?

錢是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錢買的東西的價值,而不是錢本身的面額(台清交或私大?!)

如果今天你發現你要的東西,不需要錢就能去得到,那錢的價值就一文不值了

就像文憑之後能實現的夢想

而他們輟學是因為,不需要一只文憑就能去追求他們的理想,因為他們所學的就足夠了

故事在這

也許這是唱高調,這群輟學生不一定能成功

但我們不難發現,成功者因為有夢想,所以他們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角落,不是集中在名校的畢業紀念冊上面

哪怕你是小學畢業,國中畢業,你一樣能成為世界一流的麵包師傅,臺塑集團的創辦人

或者大學輟學,卻創辦出世界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微軟或蘋果

所以差別就出來了,我們有兩條路

可以死抱著文憑當入場券打安全牌,

也可以勇敢冒險走別人不走的路,靠自己的實力去闖

多數人選第一條,安全牌藍籌股,所以文憑當然極為重要,因為是入場券,

但少數人敢選第二條也或者不得不選第二條路,我倒不覺得這些人就比較糟,

因為在最頂端的人很多都是這種人..是偶然嗎?

還是他們因為本身能力而來的自信,所以敢不拿文憑?

bobbycomboy wrote:
個人認為將所謂的"成就"定義為進入大公司領高薪,然後養老,這種定義未免太看不起"成就"兩個字了.



這段話就是我非常不認同的! 聽起來您認為的大公司現象是

名校畢業->進大公司->領高薪加分紅->無所事事->混吃等死

這種人在大公司絕對不少, 但您有看過真正的核心單位人員, 每天還要讀技術期刊及文件到半夜嗎? 絕對不是像您語帶輕蔑般描述的靠學歷進大公司後就躺平不幹事等退休了!

如果您看到您附近的名校畢業同事能力不好, 那您可能要問自己, 您是在公司核心單位嗎?!

Mainline Pocket wrote: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拿到錢才輟學的。你能找幾個沒拿到錢,家裏又沒錢的例子嗎?


我很多年前畢業時寫過一個business proposal給我認識的朋友, 也許是我的能力差, 認識的朋友是財力不夠的, 結果他們不願意投. 我家又沒錢, 只好找間大公司待著當個小螺絲釘養老! 不然我現在可能已經是上市公司的大老板啦, 也不會到現在還是一個小螺絲釘啦! 哈哈 <--自我苦中作樂


不過我後來離開那家大公司, 跑到一家startup當創始元老之一. 做了很久, 公司有活下來, 從10幾個人長大到200多人, 也IPO了, 可是我卻沒賺到, 反而還虧錢. 後來因故離開又迫不得已回到大公司繼續當小螺絲釘養老去啦


heliboy wrote:
對創業(科技業)我粗略的把它分成兩種:

第一種是轟動武林, 驚動萬教, 前無古人型. 也就是此類公司做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是以前從來沒有類似的產品(或商業模式). 這種是可遇不可求, 比較有機會的是Application Software及Internet. 其他硬底子的學門非常難(幾乎不可能)找到這種產品....(恕刪)


你這篇是一針見血。硬底子的學門要大三才開始入門。還沒入門,怎麽創業? 如果兩种一樣要 scale 的話,硬底子就難太多了。

heliboy wrote:
要說美國創業風氣(比較)盛是我是很贊同, 但也沒誇張到全民皆創業家的地步啊!


這邊有人說全民創業嗎?

我們都是講相對程度上,美國人會比較敢去創業,去車庫做東西,這應該沒錯吧

天底下還真這麼巧,Apple and Google都是從車庫發跡的呀!

這兩大科技業巨擘的創辦人是串通好從車庫發跡的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