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費用化」 導致 科技業落寞 ?

其實國際跟美國會計準則都是以此觀念制定,在同樣的遊戲規則裡,台灣科技業要有競爭力應該回歸"技術"本質,員工分紅費用化只是被污名化了.
ddcatt wrote:
說得真好,
當初弄這...(恕刪)

tkujj wrote:
其實國際跟美國會計準...(恕刪)


何來污名化之說??

研發技術 = 員工爆肝+工時 = 高報酬(股票+獎金)。

當分紅費用化後,高報酬沒了,等式就不存在了。
外商公司仍舊願意提高報酬藉以吸引人才創造高毛利的技術,跟人工成本費不費用化沒有太大關係.
coolansean wrote:
何來污名化之說??
...(恕刪)
tkujj wrote:
外商公司仍舊願意提高...(恕刪)


第一、在台的科技業外商公司,並沒有研發的能力

第二、國外薪資結構與獎金福利,與台灣結構不同,當初台灣是以股票當誘因,月薪只是基本開銷,所以薪資普遍偏低

第三、外商能用高薪吸引人才進入,那是因為有高毛利。現今台灣代工低毛利狀態下,能給員工多少月薪??

不要把國外情況,一直套用台灣,國家的產業結構、薪資福利結構,根本不同。當初紅利費用化跟證所稅,就是跟你有相同想法,造成台灣慘況!!
tkujj wrote:
外商公司仍舊願意提高...(恕刪)
我們要有外商公司的制定規格,技術,專利,資金,也是可以這樣做


但是可惜的是,我們少有這樣的公司

所以我們想要從這樣的全球競爭艱難環境限制突圍,就需要有特別的手段

可是我們政府愚癡,自廢武功,把自己搞死了


好像小孩與大人對打

大人說,只可以用手與腳,不能借用外物,不能用咬的

是很公平的打架,但小孩打的贏才怪
同意!!!

很多外商在台灣,都是service engineer與tech support, FAE之類的,單純的研發真的很少。
或者是撿一些不重要的function來作。

研發主力都還是在他們的母國 (US, JP)

coolansean wrote:
第一、在台的科技業外商公司,並沒有研發的能力

第二、國外薪資結構與獎金福利,與台灣結構不同,當初台灣是以股票當誘因,月薪只是基本開銷,所以薪資普遍偏低

第三、外商能用高薪吸引人才進入,那是因為有高毛利。現今台灣代工低毛利狀態下,能給員工多少月薪??

不要把國外情況,一直套用台灣,國家的產業結構、薪資福利結構,根本不同。當初紅利費用化跟證所稅,就是跟你有相同想法,造成台灣慘況!!

coolansean wrote:
不要把國外情況,一直套用台灣,國家的產業結構、薪資福利結構,根本不同。當初紅利費用化跟證所稅,就是跟你有相同想法,造成台灣慘況!!


我舉個例子。大同,歌林多早以前就成立!
現在變成什麼樣子?
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最先需要是家電用品。當年可賺翻了。
結果現在還是日本家電用品最好。台灣還是只能跟日本合作。
日本是先模仿歐美東西,然後做出自已的東西。
台灣永遠是先看別人有什,我們再做什。
雖然這種做法安全,但永遠只能喝湯。

至於說沒錢。那是笑話了。這麼多年來大同已變成資產股。
既然,資產多到隨便賣一塊地都能撐公司一年營收。
那說沒錢沒資源投資RD。根本是一個笑話。這是心態問題。
如果只想美化財報,藉著炒股賺錢,事實已證明....是走不遠的.

雷蒙斯 wrote:
當初員工分紅費用化說...(恕刪)

都不念書只想賺錢要怎麼轉型?
就算要唸書去追轉型沒有個十幾二十年怎麼追?
把轉型這兩個字推到老闆身上,老闆也不過錢比較多。他那一點點錢就能短時間超英趕美?
美國一個月印出來的美金比 你一整個島的人去賺一年都還多,你要去跟他接軌?
總之,不自量力加上眼紅的相對剝奪感製造了目前的困境。
能作甚麼?享受現涚吧!這不都是你們要的?
我的全文是這樣歐


這不就對了嗎. 重點是別人的要求不是不合理。


跟不認識人借錢會是 0 利息嗎? 拿人的手軟,不要去拿別人的錢就不用接受別人的要求


heliboy wrote:
您在開玩笑嗎?

不拿人錢, 那有好idea的窮人怎麼實現他的想法? 窮人怎麼翻身?

您買房有貸款嗎? 如果沒有的話恭喜您!

如果有的話, 您利率讓金主瞞天開價嗎?


您要看清楚歐。我說的只是外資。有辦法,不要拿外資,自己出錢,就可以自己訂規則。 請問你有沒有想過,臺灣公司在美國的 ADR 的外國的報表是不是用臺灣這份?

您知道嗎,這問題不只是臺灣有。就算在美國開公司, 自己沒錢,也是被人吃的死死的,出錢的人就是要控制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