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方市場 wrote: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恕刪)
不甘我的事 但論點是
1. 不是社會對不起某人 而是某些企業對不起社會
2. 他有說他是天才然後懷才不遇? 怎麼看都是在做研究吧
3. 學歷當然有用 不然怎麼會分派系呢
雖然他寫得很亂 但大致意思是風險與低薪減少了年輕人的籌碼 沒有該時空背景無法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茲 成為第二個吳寶春還比較容易 而引用多人例子只是在說學經歷不該是絕對的判斷標準 要闖說真的國外機會大的多
念書說真的除非是前面的10%人 不然很多時候也靠機運
念書跟能力也沒有絕對關係 有能力有經歷以後還是有人只看學歷阿
現實上 不會是這種二分法 混雜的很多 當然企業認為的就是
台灣會越來越弱 就是轉型失敗和利益者的把持 自己的努力 影響社會小
多看現實沒錯 但講屁話絕對上層的 還一開始定調都是因為一代不如一代
有因才有果 成功者也在檢討別人 為什麼我以前可以你不行呢? XD
有學位誰管你充不充實 這樣說明白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