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使用產品的人是否是使用者。如果又是貿易商跟製造商買,也沒辦法談。但老闆的心態確實,哪怕商品有瑕疵,客人可以接受可以用就好。因為以老闆的立場來看,賣不出去就是賠錢,就看老闆可以接受多大成本的損失,畢竟老闆就是要賺錢。但往往技術品質通常與現實價格不成正比。有時候東西做得好,即使這背後的技術成分跟工錢佔了多少,消費者不會管這個,只會覺得這價錢他接不接受而已,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我頂多找別家,所以有些廠商即便沒有那個技術機台儀器,也要硬著接下來做。做不好了再用特裁賣客人看看。除非是走在時代最尖端的技術,不然是不會有人想花高價格去買它只能說研發技術的根本都是做善事做理念的,因為大部分都是賠錢,縱使東西做出來,技術人力研發成本太高,沒人想買因為用不到那麼好的。所以品管算是老闆用來背黑鍋的職位,哪怕東西品質不行,老闆一句說了算,造樣給客人,客人不行老闆再來生氣氣說品管怎麼搞的。某種程度老闆是在訓練製造師傅的技術,但前提是不要越級打怪阿,要越級打怪可以,但至少裝備也跟著提升,不然做不到的東西,硬是要接,然後在來說以前的師傅多好多厲害,我只能說以前那是50奈米14奈米的時代了,現在都可以到3奈米1奈米了,能夠比嗎?(只是比喻而已)或是以前那是已知用火的年代,現在都雷射了。
忍不住想回復目前我在大陸台資廠上班,負責品保部門,前幾年接了研發,預計今年還要接工廠廠長品管跟品保部不一樣,你要了解一件事情,老闆請你來就需要你產生價值如果只是做檢測、做表格,那對老闆來說你只是減少了外部失敗成本但是你把品保做好,能做好預防,公司節約了更多內外部失敗成本最起碼生產線會願意配合你工作,因為的確能幫生產線降低不良的風險,而不是覺得你來找碴另外,跟客戶的關係一定要培養好,其他樓層也說了,能主動跟客戶談好標準,甚至關係能到影響特採結果對老闆來說,品保就是能影響訂單的人你說ISO、5S啥的,對老闆來說都是非必要的最後,特採品保是否要卡死的問題,得看失敗成本的多寡例如我以前在汽車產業,有批貨客戶加工後不良率10%,客戶只允許2%,超過得賠償加工費但是客戶斷線得按小時賠償斷線費,這時候卡死,老闆肯定不爽品保我的作法是特採一小批貨發過去,然後趕緊改善做新品,安排品保在客戶的駐廠進行換貨整個月算下來不良率也就比2%高一些每個部門都要為成本負責,品保也不例外,就像你有證書再多,對老闆也是沒用但是如果客戶要的體系,剛好你有證書還能培訓,那對老闆省錢了,他就認為你是人才以上來至從事品保快20年的經驗,經歷過汽車產業、電子業、當過輔導顧問,最終回歸到傳產
當公司組織越來越大,這品保部門就可能越來越弱,,品保這部門,對自家的產品不熟,,或是對發出去加工的廠商如何製造不瞭解,,那要如何掌握品質XD總不能總是靠官威或是總是拉一堆人開會,最後最不清楚情況的就是這位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