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不知道該發在職場甘苦談還是閒聊與趣味...

咱們張忠謀張大老闆昨天才在說

相較20年前,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想、抱負,卻較為憤世嫉俗,這才是目前人才的大問題。

人才的問題,應包括年輕人的理想和抱負。想想20年前,當時台灣的年輕人(指20-35歲)都富有理想、抱負,對自己前途也多有期待。但近來他發覺,這樣的年輕人減少很多,不容易看到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反而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不少。

人才問題,並不是看這個人的知識多少,如果缺乏理想和抱負,才是一大問題。20年前,當時只有20%多的人可以進入大學,如今進入大學比例已經提升到7成,年輕人不應存著進入大學,就等於拿到長期飯票的錯誤想法。


才剛說完沒多久就有人回了以下一串

【1980/03/29 民生報】:

「許多電子廠老闆認為,教育水準提高後,對工作固然有幫助,但相對的作業員也不好帶。十幾年前作業員教育程度低,慾望小,交代事情均能如期完成。現在的年輕人卻好高鶩遠,高中以上的人想法與國小程度的人想法完全不同,國中畢業生尤其難帶。」

「一家電子廠人事管理員說,現在年輕人太浮躁了,動不動就想離職,跳到其他地方去;他們的工作態度比起十幾年前要差多了,也較不負責任。」

【1984/02/29 經濟日報】: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現實,重視薪資待遇和福利的多寡。在一個公司裡面待了兩三年之後,如果薪資沒有增加,福利也沒有調整,他們就會覺得繼續幹下去沒有意思,而興起了跳槽的念頭。」

【1986/09/08 經濟日報】:

「一位老闆說,經濟結構的改善,生活水準的提高,現在的年輕人都已不願投入這些『吃苦』行業,造成新手來源不足,如果有新工廠投入,只好在同業間搶拉技工。」

【1987/02/11 經濟日報】:

「老闆們大部份振振有辭的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肯吃苦,好逸惡勞,老闆稍為說一些重話,臉馬上就臭臭的,遇上加班,就馬上把勞基法搬出來,從來不肯為老闆設身處地想一想,週末假日的活動特別多,一下郊遊,一下烤肉,罵他,他永遠牢記;誇他,一下就忘了,現在老闆愈來愈難做了!」

【1992/05/20 聯合報】:

雅皮後、嬰兒潮後出生的年輕人有六大特徵:

●唯我獨尊:他們不屑護理、社工及教育之類的「利他職業」,傾向選擇如投資銀行這類報酬高、晉陞快的專業工作。
●憤世嫉俗:許多年輕人認為,上一代「敗家」留給後代的儘是汙染的大地、種族紛爭和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簡言之,好日子早被過沒了。
●拜金主義:他們重視金錢、權力和地位,把自己視作商品,以推銷到更好的賣價。
●青春期延長:由於晚婚,和父母同住的時間拉長。另外,不喜歡太早退休,以便有更多的旅遊和休閒。
●定性不夠:因此,今日大學生不似上一代,少有固定的男女朋友,且不會固守同一公司。
●目中無人:他們鄙視傳承、挑戰權威,且對事絕不吝提出「為什麼」。


身為老屁股的人被更老的屁股踢一腳不知道感想如何。
那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台灣特有"退化論"
This is not an opinion, this is a fact!
就是這樣台灣才會越來越慘
靠這些六七十的做創新嗎

ty880336 wrote:
相較20年前,現在的年輕人普遍缺乏理想、抱負,卻較為憤世嫉俗,這才是目前人才的大問題。


現在是滿山遍野的憤青...都在罵全世界...全世界都欠他們...

ty880336 wrote:
咱們張忠謀張大老闆昨...(恕刪)

老闆都只會說別人, 個人覺得20年前的老闆有良心多了...
現在一切以最大利益為優先, 不惜剝削員工或者降低產品品質
hkw163 wrote:
個人覺得20年前的老闆有良心多了...


是20年前的老闆看得還太少,加入一些商會、壞老闆聯盟…啥的,互相學習剝削勞工跟哄騙消費者,才有今日的慣老闆。

不過現在最苦的確不是勞工,而是剛要創業的小老闆,
一方面員工也不相信老闆會善待員工,工作熱忱很少。
二方面很多員工也學精了,有機會就跳,管你老闆找不找得到人接手…
合夥人也隨時會提議拆夥…

其實不是今日這樣,當年大家樂簽賭風行,我爸做個小包工,找工人還要靠交情,週二四開獎還要放至少半天假(不放也沒人會來)…
為了缺人,我還在唸書也是拉去工地幫忙。

只是當年媒體沒這麼發達,政黨沒這麼對立而已…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ty880336 wrote:
咱們張忠謀張大老闆昨...(恕刪)


台積電老闆說的話聽聽就好

拿一堆政策補助優惠怎不講

有本事都別拿政策補助優惠,看看還能不能這麼大方大手筆

台積電繳稅的比例都比其他家公司少了 還講些543的
我是覺得很多層面還是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

只是大家再不團結做個大改變
也只能繼績這樣下去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