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先進大大們大家好
小弟自大學畢業到現在已近兩年,期間任職於一間專門生產觸控導電薄膜的廠商,擔任製造助理工程師有半年時間(算是帶線的)
基本上,由於產線人多事雜,以出貨為首要任務,每天僅僅盯著排程或對作業員進行SOP,所以工作上較偏向工業工程方面的學習
當時正逢公司開發新製程,由傳統的ITO過渡到基於Roll to roll的Metal mesh,有天協理把我叫進辦公室問我是否有意願到新廠區,我當然想也不想地直接答應了,伴隨著調職,調到我理想中的單位(新製程材料開發部門)
公司顧忌know how外流,我雖然名義上是RD,其實僅僅是支援主管在產線中的回饋者
舉例來說,產品正在蝕刻階段,那我便是負責量測蝕刻液濃度
新廠區不見任何品保部門的人員或主管,而剛進廠的原物料總需要有人來檢驗
自然而然,檢驗的方法及規範就落到我頭上
當然,製程及產品都尚未穩定,難以將檢測方法標準化,更遑論初期交由品保單位定義
從被調至新廠區到離職時,期間一年也都是日復一日的重複
(照理產線上使用強酸應該藉由管路輸送,而不是,我們部門似乎與廠務間的溝通不甚順暢,大規模試產前一禮拜才發現中央桶槽與管路的管壁材質無法承受某強鹼,就這樣我們人工搬運藥水搬了兩個月左右)
每天試作最後一批完成,大概基本上都晚上九點起跳,一個月當中有七八次留到快一點
前兩禮拜提出離職,現在正愁下一步該如何走
---------------
目前只想到三條路,第一就是化學原料製造商,屬上游,但要在這行脫穎而出,似乎純化學底子要很深厚
這想法是癩蛤蟆想吃天鵝屁吧,尤其現在一律碩士起跳,考量到自己純化學知識(有機合成、電化)幾乎與大二學弟妹們差不多,可說是完全沒優勢,而且化工系也不開無機、量化,所以走這一步似乎比天還遠
第二,到系統大廠作製程工程師,屬中下游,但似乎學士學歷的製程工程師難以升到大公司研發部門,且製程工程師的技能較為片面(為何這樣說,我在前公司新廠區觀察到,當一切參數都依照原廠建議作生產,但有重大issues時,製程跟設備能做的僅僅是調整參數,而往往無效,其中不乏從大廠挖來的製程前輩)
第三,回到我大學優勢科目,輸送現象與基礎物理,熱力尚可(其實上述第二條的製程也算是這些科目的應用,只是作為相當有限),或許可以作為涉足化工機械產業的優勢之一,不限於化工系統機械,一些化工管路製造,但小弟又完全沒碰過SolidWorks 和AutoCAD、ProE等等
當然,繪圖技能必須具備
但對於這領域,是否對於化工專業的人過於艱難?
所以現在對於這條路仍然毫無頭緒,需要前輩們指點迷津
kobejustin2000 wrote:
各位前輩先進大大們...(恕刪)
你說的三, 也是碩士以上比較有機會進入.否則叫你天天畫管線.也是畫到十一點.你接受嗎?metal mesh是觸控未來的
唯一救贖.應該還有三至五年光景.metal mesh在台灣,多半走的是蝕刻線路.蝕刻液難道不會自己有空利用自己的管道
做逆向工程破解配方嗎?老師教了那麼多分析.難道不會好好利用?包括蝕刻前所需要用的光罩,線路壓印版.甚至奈米銅
的配方.我要是你,我會認真把上面的東西利用下班自己找資源弄懂. 並且有空就安排去參加上述的研討會,去了解
其他業界的製作方式是怎麼樣.教學相長,絕對比你換工作強!!!
強鹼為什麼用人工輸送?能否提出中和鹼液的酸液配製,提供給公司參考.之後變成鹽類後沉積到某段時間再撈取或是排出
都可以.若鹼液是必須配送.是否可以提出新管線建置(teflon tube)以及建置費用.在和自己與其他人的搬運時間的成本計算
相互比較後讓公司參考.維持現有人力輸送優良還是全面更換管線.要有向上管理的態度與想法.這樣你才會成長.
不要再說自己不熟,沒有活用知識就會這樣.給你ICP/MS,XRD,UV/VIS就是給你分析元素用的.FTIR讓你知道官能基和有機結構
, SEM/TEM可以查表面結構,這些不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工具?
我也是化工背景.剛開始的兩年也是你這樣的想法.也許我幸運.人生後面的經歷讓我體悟到.不是要你離開現有的公司
而是你能不能在公司工作的這段時間.算出你自己的產值.如果你沒有貢獻於公司.換到哪一種跑道都沒有用.人可以拿高薪
在於它所提供的價值.如果你能完全都懂了METAL MESH最重要的東西.你離開這個公司換到下一個公司還怕沒RD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