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業師徒制與傳承

0. 前言。近年政策提倡青年返鄉務農,有很多的訓練補助計畫,從早期的漂鳥,現在的媒合新農和老農,農民學院,各大農會農改場的課程,期望技術傳承,讓更多人投入農業撐下去。但這真是美意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 據農委會統計農校畢業生從事相關科系者不到兩成,那務農的產業鏈人力缺口,可以靠對農業有興趣的青年來補足,但也不是一張白紙就可以,有條件限制,如農業工作年資,上課訓練時數,書面報告,口試,推薦人,是否持有農地等等,課程要進階,就要取得更多證明和資格。

2. 不是農二代,沒有自己的農地,也沒有地緣關係人際網絡,很難租到農地,所以通常會先去和上級推薦配合良好的大農場打工,以取得時數和年資,這時候的薪水通常很低,且被當作雜工使喚,學不到什麼技術,大都是做採收除草搬運噴藥等勞力工作。

3. 對這些平時和長官教授打好關係的農場來說,這些來接受訓練的青年,包含農校產業合作的學生,就好比免錢或低廉的勞工,可以壓迫他們,很少會肯真正的用心教放技術,他們會想說是你來我這學技術,不是我花錢請你來做事,我是師傅你是徒弟,我打分數決定你生死,肯教你就要感恩了,還敢要求太多嗎,且如果是女學員,還可能會被性騷擾。很多大農場樣板農企業,就是這樣降低人力成本的,比外勞還好用。

4. 同樣的,各級學校政府單位農改場各地農會,也存在著這種裙帶關係,徒子徒孫,把預算補助優先給親近的人,不積極推廣,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去爭取,反而內鬥不斷,分派系,互相打壓搶資源,這時候有理想的人如果不依附在掌握資源的一方,不幸選錯邊,輕者被閒置,重的就被放逐了

5. 非常多的補助計畫,執行力不足,錢花不在刀口上,流於消耗預算給相關人士圖利,有些名目甚至公告期限太短,沒宣傳,只在網站或內部端起公告,提出申請等送達文件時,根本沒時間準備企劃書和拿出一定比例預備金,可是知情人士卻可以提早得知內容做好準備,套句少林足球裡的一句話『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的單位全部都是我的人,怎麼和我鬥?』,沒資源的新人怎麼和那些老農爭呢?百大青農也是,連神農獎都有那種自己根本不下田只是靠著老爸的光環當選的。

6. 很多人上課只是要過水,取得累積時數證明,尤其是產銷班小農組織更要集體過水,才好取得更多補助,租土地申請4章1Q。然後還有些休閒快樂農夫,也去湊熱鬧上課,這都會壓縮到真正想要求知的新農,然後初級的課程,大禮堂式的教學,投影片簡報檔流水式的帶過,台上下交相賊,做做功課裝樣子罷了,真的能學習到很多嗎,而講義課程內容有的還不事先公開給學員做準備預習。

7. 現在網路如此發達,農委會旗下網站,藥毒所,農改場,農試所都有公開的種植資訊PDF書籍可以下載閱讀,線上答詢,連農改場也有Line幫人解答農業問題。臉書上也有許多農業社團都可以問,私人民間也有,農業廣播電臺,youtube上更是多到看不完。有心光聽錄音檔就可以掌握七八分的技術了。

8. 那麼官方的課程還有必要嗎,還不如建立各種課程上課的影片庫,改線上教學,不限資格不用搶大家都可以學,還不懂的在提出來線上講師在公開解答補充,久了就會完善幾乎所有問題,以後就只要看幾小時濃縮影片,勝過舟車勞累一群人吃很多便當上課好幾十天。最後用考試和實作測驗去決定誰能得到補助資格,考試最公平也不用面試講人情。

9. 農業是缺農工,不是缺小農老闆。放任新農和老農廝殺沒用的,老農要有離農政策,年紀一到可以離農,領取新設離農津貼加原老農津貼,再全面廢除休耕補助以降低租金釋出耕地,不離農繼續耕作亦可領取老農津貼。

10. 退休的中老年人也是勞動力,可以從事採收除草種植較輕勞力負擔工作,算時薪的約聘制,但是產值可能達不到目前的法定最低時薪133元,可以考慮採用浮動按件計酬的方式,同工不同酬,提早做完提早休息,這樣薪資可以解套,老人有錢賺不用看子女臉色活的有尊嚴,勞動也能養生。還有一方法較不公平有爭議,就是用年齡的級距逐漸降低法定時薪。

11. 一例一休後,表面上工作機會增加,但是個人所得縮水,雇主不敢給員工加班,連外勞也不能加班了,那可以立法開放外勞假日,持工作證去合乎申請規定的農場工作,雖然是短期人力,但是全台外勞何其多,累積起來也是龐大,對農業缺工定有助益。同時也要降低外勞的仲介抽成費用,減少剝削能自由去加班打工,就能減少逃逸外勞。

12. 如果只是按表操課種菜當農工,那麼國中畢業,丟到田裡練個兩三年加上看教學影片就能熟練了,高職農校可以廢掉,用大學相關科系取代,提高錄取分數,讀農科要一流的人才,將來是要當農老闆的,管理公司企業的,除了農業專業知識外,商業管理和政治經濟也要學。研究所博士則是走學術研究教學路線,出路取向不同。

13. 台灣真正要保護的是種子種苗品種,而不是種植技術,農業知識是公眾財產,要開放給全民才對,政府建立完整的各種作物種植技術教學,透過一組人隨行攝影跟拍紀錄下各作物農業達人一年每天的所做作為,後製剪輯濃縮成教學影片一步步教大家從零開始,這樣湊齊常見一百種作物,幾億元的預算花一次就好,抵得過大部分走馬看花課程。

14. 建立所有作物病蟲害的海量高解析照片,包含顯微鏡下的病菌,還有如何防治,包含非化學農藥資材防治方法,讓農友能夠透過手機加手機顯微鏡拍照後,上傳系統然後選擇作物後,資料庫即時分析出病蟲害特徵,這技術目前淘寶已經做出來了,掃描實物後系統馬上比對出想要的商品,關鍵就是大數據。

15. 便宜簡易的測量土壤分析工具,光照養分水分溫度,輸入地理位置取得當地微氣候,按作物種類系統即時監控給出種植建議,農業是科學,生產透過大數據有最佳方程式的。連這些都弄出來,農藥行幾乎可以全關門了,植物醫生也可省下來,只剩培養高階人才就好。

16. 不斷公開所有數據,不是與民爭利,是還政於民,真正的全民參與,全民共享,專業知識不應該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所謂的專業,經常被拿來作為欺騙對方的基礎,如果我在某個專業領域的專業比你強,那麼我就有能力在這個領域的事物裡騙過你,其中不存在辦不辦的到的問題,只有想不想的問題。

越後面YY腦補的越嚴重,我也是醉了當笑話看看就好,越了解這世界的運作,越覺得有權力有利益就沒人性,後面幾乎都是政治問題,不是單純的農業問題了。

#文章歡迎拿去使用不需要問我同意

華大大 wrote:
論農業師徒制與傳承0...(恕刪)


我一個朋友 參加農技團
聽說是國內實力最強的才會外派農技團?
可是裡面真正有實力的沒幾個
倒時後台關係大的硬的一大堆

到了國外後,月薪高的很
教教當地人農漁業,表面上如此 私底下競爭寫報告
只有證明自己最強才能再留下
不夠強的下一次就沒名額了 換人領

當地的民眾都嘛知道哪個技工誰強誰弱 有心沒心都嘛相處的出來
可惜有實力生產的還是打不過官派的

能不能量產 能不能穩定 溫度是多少 苗量是多少 劑量是多少
比例的問題就是機密,因為弄錯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的損失還有時間成本

師徒制?
一般只教自家小孩,別人家來學還很怕被學走
所以別人來就是打雜,這樣是怎傳承?


隔行如隔山,我也不知該說啥 只能聽聽他抱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