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聊工讀這塊,跟大家交流一下。由於台灣在工讀這塊的規範較不嚴苛,許多企業可能因此比較容易鑽得到洞,但並非所有老闆都是保持壓榨的態度(應該吧XD )以下是個人以前經驗,想聽聽看,到底是慣老闆還是勞工意識過高呢?
主題有二:
一、工讀內容和職稱不符
二、工讀期間的供餐、車馬費、午休時間
關於工讀內容與職稱不符的工讀生
我並不是說實際內容與當初預期的有多大的差異,只是通常額外加一些「雜活」。
我想,有工讀過大概都有這樣經驗吧~
以前有過應徵記者會接待/翻譯人員的經驗,工作內容表示記者會接待、請穿著正裝、會英文佳……之類(記不是很清楚了,總之是公關接待之類,會接觸許多外賓)。
然而實際工作當天,現場的工讀生們都在抱怨工作內容不符合當初看到的,因為除了以上內容之外,過程還包含要幫忙挪動桌椅之類的小粗活。
可能大家對於這份工作,抱持的期待是「可以學到什麼、可以為履歷添加點什麼」,因此做到覺得不是份內可以學到的工作,覺得浪費自己能力了。
當然,工讀生們抱怨的不是只有這些啦
還有時薪300嫌太低
加上原本說好的車馬費在上班前一天告知取消
午餐時間請大家移到1點再用餐。
種種都讓大家覺得不滿吧,但就最初的工作內容問題,大家看法如何?個人認為,工讀生不就是基本包含「主管交派事務」了嗎😂
(話說,印象很深刻,當天下午三點準備要離開時,看到負責帶領我們、教育訓練的廠商人員才正準備要吃飯而已。)
二、車馬費、供餐、休息時間
這也是我納悶很久的問題。
前陣子看到一則徵人訊息,薪資150,符合勞基法
但徵人的版區距離目標工作地點有點距離(在新北與臺北,大概是來回交通會花2-3小時、來回費用150元左右),此則徵人工作看起來相當簡單,發放文宣,一日八小時,中午休息1小時、不供餐、不附車馬費。
我好奇的是,下面留言:「這薪資……」
而且有人按讚。
其實不大懂why~~我頂多只能想到因為地點遠但沒附車馬費、或者沒供餐、或者嫌午休時間短。
是我奴性太強,還是勞工意識太高呢?


不過我在意的重點還是
薪資(盡量做現領的最好,之後匯款的可能有風險),以前有被拖延過薪資的經驗,是還沒遇到拿不到錢的情況
距離(通勤30分鐘內都可接受)
工作內容(例如薪資相同 當然是找近的 或相對輕鬆的打工)


至於實際內容與當初預期的有些差異,額外加的一些雜活 我就不是那麼在意了,真的在意大不了以後就不要再接那間公司的工作就好了
可以學到什麼、可以為履歷添加點什麼,反正只是打工賺外快就別想那麼多了
車馬費、供餐、休息時間等 在接工作之前就要先說清楚講明白比較好,以免日後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