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園區設廠的廠商都享有滿多的免稅,大致可分以下三點 :
1. 依據「科學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20條規定:園區事業自國外輸入自用機器、設備,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但於輸入後5年內輸往課稅區者,應依進口貨品之規定,課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2. 園區事業自國外輸入原料、物料、燃料、半製品、樣品及供貿易用之成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但輸往課稅區時,應依進口貨品之規定,課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3. 園區事業以產品或勞務外銷者,其營業稅稅率為零,並免徵貨物稅。但其以產品、廢品或下腳輸往課稅區時,除國內課稅區尚未能產製之產品,依所使用原料或零件課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外,應依進口貨品之規定,課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其在課稅區提供勞務者,應依法課徵營業稅。
這是從財政部官方網站就可以找到,政府為了鼓勵企業投資給出了很多免稅,從買機台就免稅,買原料免稅,做成產品也是免徵貨物稅,企業因為享受很多免稅而賺了那麼多錢之後是怎樣對待台灣勞工呢?
這幾年可以發現台灣科技業有一種現象,很多科技公司常常在某些人力資源網站開出的職缺是,製程技術員,設備技術員,廠務技術員,有的還寫技術士,不知道這是什麼鳥職稱,這些薪水都不到三萬元,原本這些都是工程師或是助理工程師的職位和工作內容,現在全部請技術員來做就好了,壓榨勞工,為了壓低薪水就先壓低稱職但是工作內容不變,企業壓榨勞工非常的專業。
現在在科技業當技術員薪水差不多二萬三到二萬六,想要賺多一點就要靠加班或是上大夜班,做二休二就要變做三休一,做四休二的就要變做五休一,工程師大部份都有三萬元以上,一樣要靠輪班或是假日值班才會高薪,有的公司很血汗,若是加班費超過法定46小時,超過的部份就是送公司了,有的是責任制更慘無法報加班費,台灣的勞工真得愈來愈慘,往後的日子相信會更慘,但是大家都無法逃出鬼島,只能持績的忍耐到老。
國際勞動統計2019 年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最高的為新加坡,共計 2324 小時,第二名為墨西哥 2137 小時、第三名為哥斯大黎加 2060 小時,第四名為台灣2028 小時。要達到全球第四名真得好強呀,台灣之光,相信台灣政府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才能達到這水準,非常感謝台灣政府跟台灣企業共同努力,台灣政府配合台灣企業持績提供低薪的勞工給企業使用,持績提供高工時給企業使用,反正會過勞死的都是勞工本身有病才會死,非常感謝台灣政府非常照顧勞工。
全台灣工業區或是科工區應該全部改成科學園區,可以享受一樣的免稅,這樣台灣各行各業才能均衡的發展對全民才是有利的,這些科技業非常過份的從兩邊拿到好處,政府給免稅,台灣勞工給低薪,台灣根本不需要給這些科技業免稅,該徵收的稅一樣徵收,因為全民沒有得到好處,好處都被企業拿走了,甚至要徵收空氣污染稅,製造出了那麼多重金屬污染給全民吸。
我上班族已經很久了,換了幾份工作,以台灣非勞力為主的勞動環境,總的來說以小時的工作量還算少的,在台灣很多在職的仍有時間去創造一些業外收入,像是職訓局或公務機關那些教堆高機,或專職老師,在外都有自己的案子接,我之前的主管留美的電機碩士,自己在外面私設公司做工程,還包回公司,公司薪水只是零頭罷了,
在歐美日韓工作,你可以有更多時間休息但休息時間你去搞業外試試,公司馬上丟一個負評給你,叫你明天不用來了,因為你的業外可能涉及公司技術機密部份包含訓練影響公司權益
我很多同事都不願意升職,因為他的總收入加起來都比主管來的多。。主管責任制壓力大好似也沒那麼多精力去搞其他的。。如果升主管那副業怎辦?
以薪水來說台灣是代工國家,薪水已經是所有代工國家的頂了。。這是目前的狀況
想擺脫代工命運就需要轉型成研發導向。。靠腦賺外匯,才是薪資再增漲的關鍵。。但目前你就是個代工國家
所有國家領最低薪資的都一樣生活艱苦,不只有台灣,再台灣你領最低薪資比起很多先進國家還是相對幸福很多。。
台灣總體經濟,分實體與地下兩種,地下經濟規模幾戶等同實體經濟,這代表什麼?代表很大部份的人收入沒繳稅外,還代表著更多人是有兩份收入一份明的一份暗的。。。而很多人這樣搞的同時,你在抱怨台灣薪資低?。。只有24k?自己想想是你融入不了社會還是社會融不了你,這才是問題所在
但目前你就是個代工國家,只是代工你還想要多少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