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對不起大家,一停下來就是半年多過去,我儘快把這篇文章給補完吧,想看前情的請到以下連結:
上週,我拿到十年來第一筆獎金(上)
2019的管理層會議,老闆用『大敵當前』電影裡描述的史達林格勒戰場形容我們公司的險境,用阿里的奮鬥精神暗示我們的處境,我們來自台灣的財務經理還拿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發大財』口號激勵大家要積極樂觀,然而開春後,公司開始宣布降薪,我被調降20%,另外公寓的租金也得自行負擔,但這只是開始,到了五月份,我們的資金不足100萬,開始裁員,我每個月只能拿到5000人民幣薪資,房租就得繳掉3500,我還好靠著這兩年的積蓄還能過活,但公司已經有人開始用循環貸款,開始用『花唄』借款營生,每天都有人申請離職,老闆還說『公司給你們正常繳納社保公積金就很對得起你們了!』(講完的當天申請離職人數創下單日紀錄),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儘量維持公司正常運轉,我常常上一分鐘做離職約談,下一分鐘就要面試新人,我本來還想著陪自己學長拼到最後一刻,但到了9月份,兩個事情讓我下定決心要離開。
第一個是『職場PUA』,我發現越高學歷的人越會用這招,因為邏輯性強,我這位學長最慣用招數是畫大餅、打壓能力以及摧毀自信, 先是利用我跟他同窗的情誼描繪美好的願景,希望我能留下來跟他一起共體時艱,尤其是在找不到合格的產品總監的時候,讓我去兼任暫代副總監的位置,協助把控好產品的走向;但實際上卻把我在研究院的實際權力開始轉給我的下屬,並且跟她說是因為我的能力不行所以把我調任,等到我發現的時候又跟我提出產品研發中的缺點,整合方面的問題導致市場反應不佳,最後還來個『雖然我覺得你這段時間總是大錯小錯不斷,但覺得你還有OK,這麼困難的情況下我仍舊願意給你機會,我也不降你薪水了』,實際上我已經將近半年沒有薪水領了,但他的話卻搞得我那陣子在不斷的自我懷疑、愧疚、被肯定、感激中度過,開始對他唯命是從命是從。那段時間,我就跟著了魔似的,對他交代的事情,無論是否與工作相關,我都拚命加班,拼命想辦法設計好的產品,但實際上我對自我的認知與信心已經快要全面崩塌,我幾乎天天找他,沒有的他的「指示」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設計產品,我女朋友說那陣子感覺我都不是我自己了,缺乏自信,缺乏目標,也缺乏方向。
直到有一天某市場總監在離職前約我詳談,我跟他是在會議室上吵得最兇的,吵到彼此看不順眼幾乎交惡的那種,他約我我也覺得很訝異,他跟我說這個老闆很不對勁,他說他在離職的前一周每次跟老闆開會對話都有錄音,其中有好幾條是關於我的,也是讓他對我產生誤會的最大根源,我聽了之後冷汗直流,因為幾乎每段錄音的隔天我學長就會找我談話,把跟對市場總監批評我的話反過來說變成批評他,藉此讓我們兩個交惡,這樣他就可以擁有最大的主動權,業務總監後來跟我說,他對我沒有任何意見,反而不希望看到我被他給用廢了,我忽然有種被雷打驚醒到的感覺,很像是從夢裡醒來,於是我開始著手計畫離開這個公司。
2019年的7月,我接到台灣104的獵頭電話,說新加坡有一家國際學校,老闆是台灣人,希望組建一隻台灣團隊來重新經營這家學校,因此委託104進行尋找因此找到了我,給我的職位是市場總監,其實以我當時的狀況並不適合這個崗位,因為我脫離國際教育市場已經有三年時間,加上這幾年做的又是研發類型工作,但我實在太渴望離開蘇州,加上我在做遊留學的時候就很想拿到國際學校的玩家資格,因此我答應了與對方的會面,很快的透過獵頭的安排我與老闆進行兩輪的電話面談+親自飛往新加坡和現有學校團隊進行會面,並且敲定了入職,薪資談到了將近300萬台幣年薪(含激勵與績效獎金),回來後我立即提交離職申請,我學長還挺訝異,找我談了好幾次,威脅加利誘都用上了,甚至說出了『走後就別想在大陸的基礎教育界』混這種話,但我已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了,我只覺得他很可悲也很可憐,我甚至沒主動跟他要積欠半年的薪資,最後還是人事跟我說讓我再等等,他們正想辦法解決薪資問題,因為離職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不斷有人投訴到勞工局,上面都已經派人來查公司的勞動狀況。 我在一個月內安排好所有事務的交接,離職前一天還出差到了浙江對客戶進行投標簡報,最後一天的下午六點鐘,我寫完最後一份出差匯報,安安靜靜收好東西,走到公司大門口時發現學長在他辦公室看著我,我想了想還是去跟他打個招呼,在2019年的9月最後一天離開了這家讓我待了三年的公司。
2019年的10月,正值大陸的十一長假,回到家後我僅用了三天不到的時間完成搬家+返台+飛往新加坡入職的手續,這學校自從被台灣老闆買下來後,連年虧損已經超過1個億新幣,而且呆帳比例高達10%,有學生入學一年了都沒繳學費,還有遊學參訪團人都走了卻沒結清費用,加上學校學生外流很嚴重,全校從小學到高中已經不足70個學生,但是課程種類繁雜,從AEIS、IGCSE、A-Level,O-Level到劍橋課程體系全部都有,甚至還在申請IB資格,而且新加坡對於私立國際學校有個資格認證的要求,要是沒通過這個認證,連學生都沒辦法招,所以老闆非常的著急,希望能儘快扭轉頹勢。新任學校的COO是台灣某私立國際學校的前任董事長總助,典型的女強人,工作起來六親不認,CFO是前任大陸某銀行台籍行長,我是CMO,而國際學校的校長還在尋找當中,我是新團隊三人管理核心小組裡面最先錄取但最後一個報到的,但其實我對新加坡國際市場一點都不了解,而且因為太習慣聽命來自『領導』的指令發話,加上三人小組都能直接對老闆匯報工作,但是彼此又存在競爭關係--因為老闆沒說誰當老大,很快的入職不到一周我的能力就受到了強烈質疑,其他兩人開始紛紛插手我的工作,因為招生是大頭,沒有學生什麼課程都別想開班,老闆希望立竿見影,加上我是我們三個中唯一有國際學歷與海外工作經驗,我拿的簽證比其他兩個高,薪資待遇也比他們好,這些都造成了對我能力上認同的問題,簡單來說,我做得好是應該,做不好就是名不符實。
新加坡的小留學生市場非常的噁心,大陸的市場被掌握在幾個大的留學中心手上,而且他們還兼任著寄宿家庭的任務,這生意肥到什麼程度,你只要專心做五單做個一年,你就能在新加坡買個不錯的公寓,但是這些中介扮演著吸血鬼的角色,由於傭金太高但是只能賺一次,所以他們很多人把小留學生當作人球,這學年在A學校念,下學年在B學校念,藉此源源不斷的賺取學費傭金,把孩子送過來的中國家長又是忙於自己生意,孩子只要不出意外不出狀況,通常父母是不曉得實際在這邊念書的情況的,我花了兩周的時間了解中國到新加坡的中介分布情況,又花了一周多照著自己的步調聯繫大陸的各中介機構,然後被老闆約談了,理由是我的動作太慢,沒有任何建樹成果。然後我收到了Probation Info,簡單來說就是整改通知,讓CFO兼任CMO統籌整個市場營銷,我做二把手,於是三人競爭的情況變成二虎相爭,但COO因為整頓學校有功,逐漸取得老闆的認同與信任,我那時候就知道大概離試用期結束已經不遠了,但其實我很開心,因為我的腦袋逐漸從渾沌的狀態中回來了,開始有條理的思考問題 ,而且沒有了無聊的應酬,我天天上午可以先遊個泳再去上班,回家後也能游泳然後吃晚餐,假日還能到處走走,我在新加坡短短的幾個月除了走遍各個景點還跑了好幾個小島,我好幾個周末假日跑去聖淘沙的沙灘,一躺就是一天,然後騎自行車環繞新加坡東部濱海公路,我也見到了許多好久不見得朋友,它們有的在菲律賓,有的在馬來西亞....總之我的狀況是越來越好。
到12月的時候,我現任的公司知道我從大陸蘇州離職,開始接觸並對我發出邀請,於是我在2019年的聖誕節又買了機票飛回杭州進行面試,說真的從30度高溫的地方飛到零下10度的城市實在是很難受,難受到我連衣服都不知道怎麼帶,經過一整天的高層面試(總裁+院長),雙方談得其實很愉快,而且他們邀請我的是是我的老本行教育大數據與評估體系搭建,並且強調『多久』都願意等我的態度,我開玩笑的說那等我到隔年五月吧,因為五月是新加坡國際學校換證的日期,不管如何我都得做好自己分內事情,但沒想到的是我回到新加坡後的第三天他們就對我發出工作錄取通知,開給我250萬台幣底薪年薪(獎金另計),報到時間是2020年五月份.....
其實我在這間學校還是有幫老闆賺錢,其中的大頭是寒暑假遊學,因為我們學校是新加坡少數開放對外接受插班遊學的學校,而且過去業績還蠻好的,因此我利用這個優勢,結合過去的業務經驗,從2020年的開年一直到疫情前,我總共接受了超過30個團體申請,學生人數達到將近400人,是2019年同期業務的2倍多,而且一律先收錢再確認 (我真的有把全團擋在校門外直到費用繳清才開放入校上課),完全0呆帳,還預收了不少暑期的訂金;會計開心得要死,說我是他合作過最好一任的市場總監,也是因為這樣讓COO開始看到我真實能力的一面,後來COO也跟我說她有發現我的狀況逐漸升溫,但是老闆要求太急,已經錯過了得到他信任的最好時間點,我聽了也就是心裡呵呵兩聲,職場嘛~有誰是真的為他人考慮的呢?
2020的農曆過年前夕,我被COO與CFO兩人同時約談,說經過他們兩個的評估與跟老闆匯報的結果,我不適任現在的這個崗位,這結果我是預期到了,我也很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同時跟現在的公司回覆說我可以提早過去就任,但命運真的很有趣,2020年農曆年前大陸開始爆發疫情,並且逐步擴散到東亞等國家,新加坡也受到了衝擊,首當其衝的就是留學市場,新加坡的長短期小留學生70%以上來自於中國大陸,少了這個最大客源,整個市場哀嚎一片,不過我反而因禍得福,不但COO願意給我主動離職的理由,並且我在新加坡的這幾個月完全沒課到稅 ! 新加坡規定外籍人士入職若在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則要被課以高達20%以上的稅點,我因為EP工作簽證拿得晚,沒有扣到任何稅點,也算是幸運吧。
回到台灣後,原定計畫是3月份就要到杭州報到的,但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得到了十年以來難得的工作假期,一方面逐步熟悉研究院的業務,另一方面終於有時間陪陪家人和女朋友,但也發生蠻多好笑的事情,比方說台灣的清明假期與大陸不同,我就曾經蹲在爺爺的墳旁邊跟團隊遠距離開會過,想想挺好笑的,這段時間也趁機停下來喘口氣,開著車跟女友到處遊山玩水,一直到五月份航空管制稍稍解禁後才不捨地又前往大陸工作,我也體驗了一把14天集中隔離的日子,趁這段時間試著讓自己慢下來,把一些過去想看的書一本本看完,有時候反而無法出門也是一種休息或修行。
現在的公司是個很年輕的研究院,裡面北大清華的碩博士比例高得驚人,老闆希望透過成立教育研究院研究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改革來改變中國民辦基礎教育現況,匹配到2030年整體集團的發展方向,我被委任做評估部的副部長兼任知識管理部的副部長,這個研究院雖然學歷高,但是工作經歷非常資遣,很多都是剛畢業的碩博士,管理經驗相對缺乏,我的年紀居然在整個研究院排名前五,連院長都是剛畢業的接管研究院僅兩年的博士,但我現在工作很開心,真的很開心,有一種開掛在玩遊戲的感覺.....
我一直信奉『若老天一定要你學會某個技能,那早學晚學都得學』,人生很難得有再來一次的機會,但這機會給我碰到了,原來評估部的部長因集團調任去了其他部門,我又有機會接手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職位,現在接手的部門很小,只有10位研究員,還都是女的(在中國大陸做教育研究領域的幾乎都是女生);我在重新來過的機會中,選擇儘量把握主動權,一方面主動找院長談部門與研發規劃,同時也聊聊人生,一個是否能搭配好的主管對於自己的職涯是非常重要的,在與他談話的過程中很容易就能明白他的個性與特質。在完成幾個項目後,我得到了他的信任,開始把一些重要事情丟給我做計劃,而我也利用自己前次的工作經驗加速我們項目的研發,小心避開了許多新手會犯的錯誤,我一直信奉『中層管理是組織到的腰部力量,腰好身體才會好』,所以我也很認真的選擇自己的助手,協助我帶好團隊,我在這一年的工作中,完成了超過12個項目的研發,我被受邀擔任集團企業大學的培訓講師,負責新員工入入職的職業倫理與職涯規劃課程培訓,我也發現無形中我成為了這些新手主管的談心大哥!? 我家裡變成了它們的Lounge Bar,買的Whiskey都不夠他們消耗的....
寫在最後
在寫這篇文章的開頭時我說我拿到了第一筆獎金,但寫完這篇的時間下,上周我被集團告知調薪20%,同時我也成為了研究院副院長,我不知道我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挑戰,也許還會有波折,但我想有我這十年難得的工作經驗,只要不犯賤,我能很從容的應對每個任務,這無關乎我在哪個國家或地域工作,但我仍希望保持著當初創業的心態,時時告訴自己不能得意忘形,否則翻車是必然,翻身是偶然.....
最後,我想說我今年打算利用獎金去去買個鑽戒,向陪伴我多年的女友求婚,雖然她在台灣,平時也不會上小惡魔(我懷疑她是否知道這裡),我已經準備好邀請她共渡人生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