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大們,
常聽到EMI工程師說電腦主機的cable 會有天線效應,造成干擾,
請問是什麼情況下會造成天線效應? 又什麼是天線效應?
謝謝 !
文章關鍵字
abagnale12 wrote:
請問大大們,常聽到EMI...(恕刪)

天線效應
天線效應或電漿導致閘氧損害是指在MOS晶片製程中,可能發生潛在影響產品良率與可靠性的效應。目前,微影製程採用‘電漿蝕刻’法(或‘乾式蝕刻’)製造晶片。電漿是一種用於蝕刻的離子化/活性氣體。它可進行超級模式控制(更鋒利邊緣/更少咬邊),並實現多種在傳統蝕刻中無法實現的化學反應。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它還帶來一些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充電損害。

簡單來說就是露出的金屬層多於連接處
導致像金屬像天線一樣外露(請看上面圖)
可以用跳線方式(說白點就是分接線路)降低裸露金屬總面積
跳線方式製程成本高,但問題較少(有一好就沒一好)


最後不得不跟你說(有求知慾很好)
但連這種隨便查查都查的到的知識
你連手都懶得動,懶得去查(我為你的未來擔憂)
驫騳馬
dicklin0394 本身雖不是電子科,但我清楚上面提的天線效應是對的,到底胡扯啥?請說出質疑點分析一下看看幫忙解惑...很好奇你懂多少謝謝(微積體電路的原理不能套用cable上?是誰太狹隘?
johnrambowang
你的答案,不是他要問的,下面一位
一般來說電子產品內如果有高頻訊號容易經由未包覆隔離完整的連接線溢出,以電腦來說最常見的是HDMI,USB
特別是連接線長度剛好為波長的倍數,或1/2,1/4,就直接把連接線當成天線了,會散發出強烈的訊號
所以電子產品為了不影響其它電子產品的使用,上市前都需要經過EMI檢驗,
降低連接線干擾的方法一般為,挑選接地隔離良好的線材,隔離網的密度增加,效果很顯著
,在線路上加入訊號抑制元件,由磁性材料或是電感組成,可抑制特定頻率訊號的強度
,若產品不能修改可在連接線上加入磁環,繞圈效果更好


abagnale12 wrote:
常聽到EMI工程師說電腦主機的cable 會有天線效應,造成干擾,
請問是什麼情況下會造成天線效應? 又什麼是天線效應?


EMI有分很多種,一種是傳導Conduction,另一種是輻射Radiation

首先講講 輻射Radiation (> 30MHz)
輻射Radiation EMI的產生是因為在高頻的狀況下,例如某一條線所承載的電壓從5V到0V的頻率超過一定的額度(大約是超過80MHZ),如果這條線超過了這個額度其周邊就會產生雜散電容,如果這條線周邊有一條跟他平行的線,那高頻的線就會影響其跟它平行線的電流,就是因為高頻的線與普通的線中間有一顆無形雜散電容產生,這一顆無形的雜散電容會使得普通的線的電流產生雜訊,電容的大小取決於兩線的距離

20年前小弟剛出社會在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有開EMI防治的課程,公司讓我去教育訓練
當時授課教授是鄒應嶼教授

EMI的來源:
一、 電感性元件的di/dt
二、 馬達線圈的dv/dt
三、 power cord的高頻電源雜訊
四、 電路板寄生電容與電感所引發的高頻輻射干擾
五、 電源供應器高頻變壓器引發的輻射干擾
六、 電磁開關連接電感性負載引發的輻射干擾

EMI的防治:
一、 將不同性質的電路予以區分與隔離(數位電路與類比電路)
二、 採用適當的接地方法(單點或多點接地)
三、 盡量降低跑線阻抗
四、 盡量縮短平行跑線的長度,縮短原件之間的跑線長度
五、 PCB上多個平行緊密排列的SIGNAL TRACE(匯流排)會造成互相干擾,過長的TRACE須加裝TERMINATOR Resistance
六、 對易受干擾的TRACE與產生干擾的TRACE做互相垂直的佈線安排
七、 功能相近的元件應盡量靠在一起
八、 採用多層板,藉由電源層、地層、鏡層予以隔離
九、 不同層面的匯流排跑線,或易受干擾的跑線,應保持垂直。

PS. LAYOUT不要有Floating的區域,會被當成中繼天線

以上觀念至今仍很受用

至於傳導Conduction的部分(< 30MHz)
找出發射源(通常在IGBT、MOSFET、變壓器),透過RCD濾波
若擋不下來跑出去AC CABLE or DC CABLE,就必須使用 共模濾波器電感(Common Mode Choke) or Y電容(有點深了),簡單一點也可以用3樓建議的磁環夾在CABLE上

版上若有高手,還望指正小弟
dicklin0394
這才是正解,上面某樓回答不是答案
2bod wrote:
EMI有分很多種,一(恕刪)


雖然很詳解..................但對樓主都是玄學.

解EMI我覺得還好,做熟了也不難,
最討厭的是ESD,機構開模都沒考慮這個,
結構反正就這樣動不了,電子要解,
有的公司拆分專做EMC部門,所以電子硬體很多不會做,
或者外包出去做.
EMI & ESD現在應該有專用的元件了, layout線不要亂拉, I/O port 隔離做好就好了,,,,
至於上課講的東西, 丟一張大圖請講師自己lay出來, 實測看看有沒有比較好就知道了,
現在應該也有軟體可以實際分析訊號, 很多實際應用並不需要講到很複雜去讓EE搞混,
小公司的電子工程師還是需要自己解EMI,ESD的
每次解不出來跟同事一起討論都很有收穫
解久了,也都知道方向了
有理論基礎當然有幫助,但也只是理論,實際操作上還是很多限制的
當然有學過上述理論的EE可以要求布線工程師遵循一些準則
剛開始時,EMI確實很像玄學呢
erwin_cat wrote:
雖然很詳解..................但對樓主都是玄學.


也是
對初學者來說EMI是看不到的波長頻段,虛無飄渺
就像7樓所說的,多做幾次產品多解幾次,就更有把握的判斷出EMI的來源,並找出合適的解決方案

很久沒有做產品了,不知道現在LAYOUT軟體是不是進步到參數設定下去(跑多少電流,跑多少頻率)
它就會自動佈出沒有EMI的布局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