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咖啡賽車Cafe'racer
之前對咖啡賽車其實有些印象,但是總只有一點點零星的印象。
在翻文章的時候才發現,其實關於咖啡賽車的資料有些少。
於是翻譯了一下國外關於Cafe'racer的一些歷史。

這一詞可以追溯到六零年代的英國洛克族(Rockers)和那時候喜歡追求速度的年輕人,而形成的一個次文化。不過這個咖啡賽車這一詞除了在英國以外,也普遍的出現在英國、法國和其他歐洲程式裡頭。最早這個詞不是個好聽的詞,像是用來貶低這些愛騎車的年輕人。有一個說法是這些愛玩車的人會把這些車停在咖啡館前面,準備出發或是一起比賽(像是美國哈雷騎士會聚集在酒館外頭一樣),咖啡賽車,這一詞也有一個說法是,這些機車都是以咖啡館作為出發點與目的地。
提到咖啡館就不得不提到這家位於倫敦的王牌咖啡館。
Ace London Cafe
這是家在倫敦的咖啡館,這家店的招牌是一個黑桃,這也是現在很多騎士會用黑桃作為貼紙和胸章的緣故。咖啡館外面匯聚集著許多騎士,一起談論機車、一起比賽。洛克族(Rockers)這一詞是隨著反叛的搖滾樂而來的次文化。這些年輕人通常都想要有風格、獨一無二而且性能的跑車。這一群年輕人的目標就是要達到100英哩(160km/hr),能夠騎到這個速度的人就會被稱之為"The ton"(英國俚語中的100英哩)。他們通常會競賽的內容像是從咖啡館出發,用一首歌的時間從某一處折返回來。這個叫做"Record-Racing"。也有從咖啡館比賽騎到下個咖啡館,輸的要請咖啡。

通常是為了競速、和操控取向做改裝,想騎得舒服是不太可能的。而這些車體外觀通常都會模仿當時摩托大獎賽(Grand Prix)賽車的樣子,像是長形油箱,尾端有讓車手可以夾油箱的凹陷區塊、低把以及像是駱駝駝峰的單人座賽車椅。
另外一個咖啡賽車最大的特徵是手把。通常都會改得又低、又窄,為了讓騎士可以縮進去車身裡頭減低風阻,除了風阻以外也可以讓重心降低,獲得更好的操控性。通常有兩種把型分離把/斜把(Clip-ons)以及刀把("clubmans" or "ace bars)
分離把是直接把手把鎖在前叉上,所以這種把型通常都要降前避震。
其實不想裝分離把,把刀把反裝也可以。XD
因為裝了低把的關係,通常也會改把騎姿改成後移,包刮腳踏、換檔踏板,為了符合人體工學也會改成有靠背的賽車椅提供支撐,通常也是以那些年代的賽車作為改裝參考。不得不說的是,咖啡賽車最大的特徵還是那塊裝在車前的整流罩,但不一定都會裝。有分半罩(裝在前叉上的子彈頭罩)、或是整車的整流罩(裝在車身上)。最早的機車外觀往往是沒有塗裝、為了跑到最快,車上的東西能拆就拆,越少越好。車看起來會有點彎,很輕而且擁有不錯的操控性。
咖啡賽車全盛期最常提到的幾種車款是"Triton"和"Tribsa"以及"Norvins",如果你在Google打上這些詞兒,他們算是最早的咖啡賽車式樣。那時候剛好Norton這家機車廠商發展出一種雙臂搖籃車架(羽毛被車架XD),在當時算是相當先進的車架。Triton這台是用手工打造的Norton雙搖籃車架加上Triumph Bonneville的引擎組裝而成,而後期比較便宜的版本是叫做Tribsa,凱旋的引擎和BSA的車架。
雖著時代的演變,咖啡賽車的樣子也再改變。到了七零年代中期的同時,日本打造的機車逐漸取代英國機車市場上的位置。這個時期的大獎賽賽車的樣子也漸漸在改變。油箱從最早六零年代手工打造的純鋁流線油箱,到了七零年代變成窄方形的玻璃纖維油箱。

七零年代後期,更多三缸和四缸的Honda和Kawasaki機車,取代了原本用英國車改裝成咖啡賽車式樣的選項。到了七零年代末,有更多的機車廠商,意識到咖啡式樣賽車的市場,越來越多的廠商陸續生產咖啡式樣的機車。
在七零年代中期,騎士雖然持續把一般的廠車改裝成所謂的咖啡式樣,但是呢,其實只是簡單裝了刀把或是裝了個小風鏡而已。
那時候比較著名的歐洲機車廠商例如Benelli、BMW、Bultaco和Derbi,都有製造咖啡式樣的機車。但是所謂的咖啡式樣也只是外觀上的改變,和一般正常的場車用一樣的引擎和車架,沒有特別快或比較有力。最後,所謂的"Cafe Racer Style"最終變成一種風格的名稱,已經不再成為一種追求速度為目的或只是把車改得很難騎的一種名稱了。所以這股潮流很快就退燒了。而新式賽車也直接使用一出廠一體成形的車身整流罩外觀。於是原本的咖啡賽車的特色整流罩也變得不再需要了。漸漸的咖啡賽車的樣子也逐漸淡出真正的賽道了。
[關於]一台咖啡賽車的條件
關閉廣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