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車商,真的很不長進

淚痕0719 wrote:
當年三陽和光陽喝著本...(恕刪)


台本汽車賣那個價格你還在奢望什麼??人家根本不把你當一回事

把自己的熱臉貼到人家的冷屁股就是在說這種的

不要在吵關稅了,十幾年來車輛進口關稅砍了快一半,匯率差了一大截,雖然物價是上升的,但汽機車價格卻是一路飆

兩陽推大型車還是繼續被酸爛車.不長進,與其這樣不如龜在小車繼續賺,至少被酸的比較少
其實機車真的有進步
1995年的機車大燈亮度完全無法和現在一般H4大燈相較

改HID的小屁孩更是@@
◆Bike:ORBEA aqua ◆Vehicle:CB650F+Tiida 5D

淚痕0719 wrote:
當年三陽和光陽喝著本田的奶水長大,翅膀硬了之後跟本田決裂(恕刪)


非也非也...是honda放棄了不長進的兩陽............
199x年代末期, 由於有強勢競爭對手豐田可樂那, A秀, cefiro, 因此三陽銷售每況愈下, 而同期本田在海外市場斬獲豐碩, 因此台灣市場的失利, 歸咎於本田技術支援不力? 還是取得經營權的黃家策略失當? 值得深究..
因此雙方關係緊張

市場上也有傳說因為黃家都空降家族的人馬在高階職位, 不願培養人才, 與本田的經營策略有差距

且雙方對於購併價格的認知有大幅度的出入.(本田願以市價承購, 而三陽由於已將股票於高點質借, 如果馬上脫手, 勢必馬上認列帳上損失)
所以購併失敗, 三陽轉而生產韓國車, 台灣本田誕生
~No Pain; No Gain~ ~No Cross; No Crown~ ~No Change; No Chance~
chaoshu wrote:
非也非也...是ho...(恕刪)


honda放棄???還不是兩陽想擴張到東南亞,卡到honda的東南亞市場

說難聽點就是兩陽想跟honda繼續合作就只能龜在台灣市場,想出走就是切斷關係

光陽跟本田拆家時還算普通,就是兩邊講好收手
三陽方面八卦就多了,是真是假的一大堆,還多了一間現代
看看本田技研,旗下多少產品
從機車起家,汽車、耕耘機、發電機、除雪機、船外機、搬運機、噴霧機、洗淨機
到現在更有機器人、太陽能面板、飛機、氫能車、油電混合車...

賽事紀錄也驚人的要命,曼島TT、MotoGP、F1...
即使是走在尖端科技,但本田始終維持創辦人的精神理念:「實用化」

看看近期的NC700D INTEGRA,速克達的騎姿、免打檔的DCT雙離合器、實用小車廂
雙缸670cc的引擎具有0-100 5.6秒的加速性能
油耗一公升卻有35KM/L,多麼驚人的科技!售價換算台幣還不到25萬!

台灣,你拿什麼去跟國際接軌?

光陽有V型雙缸
700CC的重機
三陽有STCS雙渦流
鼎力有半打檔的800CC
AEON有中置多連桿的擋車
PGO有5期噴射的怪獸地瓜號
跟國產速克達之最新GMAX

雖然是這樣
但是台灣連4缸車都做不出來
陰莖太長 不勃 會垂到地上

ccyihsun wrote:
我認同 所以我買山...(恕刪)


說真的 小排氣量機車 真的沒什麼差
台葉不比兩陽好到哪裡去
官網上看的出來比較好的 就T-MAX530了
其他也是半斤八兩
xboy200 wrote:
市場如果太小,人家是不會想進來跟我們作生意,這點我能理解!
然事實上,重機在台灣是有市場的,而且如果重機價價格能更為「合理」,市場會比現在大很多很多!
人家不想進來,恐怕就是因為本土代理商故意搞壞價格,造成市場太小,外商因此興趣缺缺…
但矛盾點來了:本土代理商把市場變小,那他代理來要賣給誰?小眾市場,沒啥利頭不是嗎?
不過街上逛一逛,不難發現,「重機車行」一間一間開…
很好奇,裡面的重機都是「重機行老闆」跟本土代理商現金購得的「存貨」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代理商開天價就有道理了!因為重機市場其實不小!買家正是「重機車行老闆」!
如此一來,一手可以藉代理,從「重機行老闆」賺取高利潤,一手又可以藉重機的高價格,保護本土代理商自製的國產車市場;
純猜測,有錯請炮!


不好意思,我有點看不懂您在說什麼,試圖理解一下如果有錯請告知:

1. 您是在說其是台灣是有大型重機市場的,但是因為本土代理商故意把價格拉高造成市場縮小,
因此外商(本田)興趣缺缺,進而不想切入這塊市場。
2. 而為什麼本土代理商要故意把價格拉高,是因為一方面可以賺取高利潤,
一方面又可以保護本土代理商自製的國產車市場。

以下我的回覆都是以以上的理解沿伸出來的,如果有理解錯誤請告知一下。

針對1,其實問一個問題就好,如果你是一家製造廠,你希望切入的市場是:
(1) 已經飽和,目前各家廠商已經進入削價競爭以量取勝的市場
(2) 有眾多的潛在客戶,但是因為目前當地的產品價格過高,所以每年的總市場並不大

請問,如果你是一個要進入一個新市場的製造商,你會選哪個市場?我會選 (2)
再請問,依你的想法,台灣會是哪個市場?我大膽推測也是(2)。

如果真是如此,以本田這麼有名氣的製造商,只要以「略高為合理」的價格進車到台灣賣,
應該可以一掃台灣重機市場,不過本田目前並沒有動作,為什麼?
除了就是覺得即使來台灣把所有潛在客戶都逼出來後餅也是不夠大的這個理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了,
或許你可以幫我解惑一下...

而針對2,以光陽看川崎或許是如此(不過我並不認為如此),可是除此之外呢?
T-Max 有需要拉高價格保護本土代理商的自製國產車嗎?貌似沒有。
Gladius 有需要拉高價格保護本土代理商的自製國產車嗎?貌似也沒有。
那為什麼台灣山葉和台灣鈴木不讓價格「合理」一點來搶食這塊市場,反而是大家一起拉高價格賺爽爽?
大型重機市場的價格又豈是光陽一家可以操控的?

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這種價格都有人買了,為啥代理商要降價賣你?
代理商來個 50% off 市場卻只成長 1 倍的話反而賺得沒有以前多,
那為什麼代理商要多花時間多花人力多花成本去降價賣你來衝量,當然是維持現有價格賺爽爽囉。

簡單來說我認為 2 的原因就是願意買的人多,跟什麼保護不保護一點關係都沒有,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 Ninja 250,那批車現在還賣得起當年的價格嗎?
當然如果你有另外的想法,歡迎你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ccyihsun wrote:
我認同 所以我買山...(恕刪)

野生的Y牌魔人出現了!!

"台灣"山葉真的有比較好嗎?

要我舉證?免了吧...

只是引來更多擁護者的砲火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