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不是不能做出好東西,代工了那麼多年,起碼生產製造的經驗是有的,設計摩托車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主要就是成本和利潤,開源和節流,光陽若是永遠要吃老本,巴著市場保護,遲早會被唾棄,跟裕隆一樣,別看現在還有幾十萬輛,一旦開始節能減碳,遲早會全部清零,電車你不見得做得過googoro,其他的牌子也做得不比你差,如果光陽不能善用自己的資源,趕快轉型,等著他的就是成為摩托車的裕隆。
老公司要起死回生,只有組織再造,砍掉沒有利潤和生產力的部門和人員,讓有幹勁有想法的年輕人出頭,從KRV就可以看出來,產品還沒成熟就急著推出,炒短線的痕跡明顯,工程部門為甚麼連這些小問題都解決不了?摩托車不是做晶圓不是做飛機,光陽所有的產品線也都不是新的東西,為何遲遲不能解決?可見內部的考核和管理有問題,你若是一家小公司新公司,還有可說,但一家幾十年老公司這樣的工程部,我看解散算了。
台灣買一台摩托車要花比東南亞多一倍以上的價錢,買一台品質比台灣好上一大截的日本摩托車也要貴上1/2,這都是拜保護政策所賜,保護就業和扶植本土工業固然是要考慮,不長進扶不起怎麼辦呢?難道靠專吃自己人活下去?能投票的人實在該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