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 wrote:我知道是另一個人 你...(恕刪) 確實,關於在路上小尬一下...這點是不容否認的錯誤示範。但是,我本來就看不慣....小綿羊集體競速叫做飆車...那重機大會師...在山路上超速....這算不算也叫做集體飆車?影片中,你看看慢慢騎的重機騎士有幾台?重機飆山路 超車競速險象環生重機別再撞我家!苗栗台三線 住戶難再忍
aw962j wrote:說難聽一些你引擎有很...(恕刪) TIGRA以SOHC 125CC的缸體硬能夠搾出13.5P馬力......不錯了好嗎?這樣子的設定不用水冷能撐得住,那RC150馬力早就能破15P了,還要等到RCK150?老話一句,麻煩功課做多一點再來砲.......OK?
以前我也是在賽道上玩的我最喜歡的比賽種類是金卡納比賽所有選手使用廠商提供的統一車型的車種所有調教都一樣(當然還是有一些差異啦)在起跑前抽籤決定使用車輛再排除了車輛改裝及先天差異的狀況下你會發現柯總講的一句話真的很對 "人的力量 決定車的力量"真的 在車輛狀況幾乎一樣的情況下 單圈的速度前後都有超過 2秒以上的差距再回頭看網上的一些 用生命跟他人危險 換來的測試影片看來看去 前後都差不到 1秒雜誌的測試也是這樣前前後後都是差0.xx 多的數據這些數據真的太接近的 看看就好 因為影響的變數太多了光人的因素 就足以吃掉這些差距再加上起步的技巧差異就真的差很多很多就說個名人吧 "劉君眉" 大姊我就在金卡納比賽中 曾經遇到過她 跟他同場競技過真的 同樣的車 光起跑到第一個彎道前 他就拉開了快2個車身的距離真的技巧太好了反觀大家再比較的 一些網路影片Tigra 的車手 感覺好像起步反映都慢半拍 導致起步落後在過程中 都可以緊咬對手 我們基本上也可以是作是實力相當 這樣就好了至於水冷的優勢......在於耐力跟輸出的穩定性..有興趣的版友可以找一個安全封閉式的環境兩輛機車在完全熱車之後 以全油門開跑來來回回跑個 10 幾趟後氣冷引擎 多半都會發生汽缸頭過熱的情況 降低了引擎的輸出而水冷引擎 藉著水溫控制系統的運作 則還可以保持在剛開始的出力狀況 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及過熱反應這就是水冷存在的意義 提供有效穩定的散熱能力 讓引擎保持在理想的工作環境至於平常用不用的到 恩 最少從我手上擁有的兩台水冷機車來說 一台Tigra 一台GSR在一般的使用上 尤其是高溫炎熱的夏天塞車時 都可以讓我安心的使用不像氣冷引擎 需要擔心機油過熱 潤滑失敗的問題
bv2pg wrote:跑的贏如何跑不贏又如...(恕刪) 借前面大大文更改一下跑的贏如何跑不贏又如何我的車是買來改的不是買來當馬路狗熊的況且實際路況下通常是不怕死的和已經死的最贏不是嗎車改的帥不妨礙到他人比起些台客改得令人厭惡吸引他人目光還比較爽= =雖然不知道他們心理的OS
沒錢只能當阿宅... wrote:F1引擎冷卻方式是空氣冷卻並不是水冷,車側兩旁的洞是用來進氣散熱用的... Eugene T wrote:F1引擎是水冷大哥,不要再鬧了!!這個版已經夠亂了~~ 剛好站內有CYCHEN1330大分享一篇文章內有圖,Mercedes-Benz Museum參觀紀實CYCHEN1330大借一下此內文的一張圖,此為CYCHEN1330大站內拍攝分享之圖看來Mercedes-Benz 也是來亂的,裝個那麼大的,結果是空冷?你們也可以google一下,如何?
水冷散熱的優勢----讓引擎輸出效率穩定至於Tigra水冷125的引擎,拉尾速"拉了好一段路"跑贏了RC.NFT證明了Tigra這台車就優於RC.NFT嗎?還是再重複一次不必過度吹捧Tigra水冷散熱不是新科技兩陽也出了好幾台水冷車.......以平常心看待此車吧!
網星 wrote:完全錯誤.........(恕刪) 雖然您這麼說,不過以我自己看到的同樣跑1200公里換下的機油氣冷車的是烏漆嘛黑,水冷車的則是深褐色......我自己的車是水冷,之前基於某些原因,甚至跑了1500公里才換下當時漏下時,還是可以很明顯看出它不是黑色....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