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翅之殤 wrote:
狗哥謝謝你啦~~真的...(恕刪)
2006book wrote:
稀油的確好用我也是看了狗大的文章才知道原來台灣的機油市場亂七八糟(恕刪)
沒有啦

是您們也懂得自己去判斷事情!懂得自己去查資料!
當然就會使用到便宜又好用的國際大廠商品啦

至於那些花400~500~甚至於500以上買老闆認證牌機油的車友們~
無法接收國外各大資訊與認證..我們也是想幫忙~想討論也沒辦法啊

花大錢買到認證算新~大廠的油倒也還好~最多就被當盤子而已
最可憐的是買到一些雜牌又沒認證~阿殺不魯的油品

我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愛車的人..一直毒害自己的愛車跟掏空自己的包皮.阿..是皮包

我還是會一直有機會跟大家在討論的~謝謝你們的信任跟支持啦

PS:對了!!我個人非常推薦michaelbay這位網友的文章!!文章幽默有趣~表達的能力相當好~
我個人也因為這位網友學習到很多的道理跟資訊~建議大家也去爬他的文


小黑狗騎老虎的奇幻飄流 wrote:
沒有啦是您們也懂得自...(恕刪)
版大您好~
在某些機油討論的文章中
有人提到以機油溫度做為挑選機油黏度的參考
如下面連結中14樓所提
http://forum.jorsindo.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362111&pid=4925612&fromuid=6794
想請教的是
這樣的觀念是否還是適用於現今?
還是以現今機油的能耐這樣的觀念已不具參考價值?
先決條件當然是以大廠生產的機油為前提下來探討這個觀念
還請版大在閒暇之餘不吝分享指教
chiayingcool wrote:
有人提到以機油溫度做為挑選機油黏度的參考
這樣的觀念是否還是適用於現今?
還是以現今機油的能耐這樣的觀念已不具參考價值?
(恕刪)
http://forum.jorsind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2111&page=1#pid4925612
看(油溫度)做為挑選機油黏度的參考
就以我個人的看法是適用的!

譬如說:
當工作溫度100度時
5W30的cSt約為10.6~剛好在最佳cSt區間
5W-50的cSt約為偏高的17.2
所以100度時~5W30的潤滑保護力較佳
換個角度
當工作溫度為120度時
5W30的cSt偏低為6.9
5W50的cSt為11~剛好在最佳cSt區間
所以120度時~5W50的潤滑保護力較佳
看油溫挑機油
機油工作溫度~控制在cst 10左右~就是最合適的機油黏度
譬如說:
平均油溫110度..選用40級數
平均油溫100度..選用30級數
平均油溫90度..選用20級數

最佳cSt範圍內~可得到幾乎0磨損的最佳潤滑效果
超過最佳cSt範圍~磨損機率會因超出程度而相對提高
目前可以肯定的訊息是:
一:90%磨損來至於(冷啟動至安全油溫)時的冷磨損

也就是說..油溫不足75度時(舉例)~皆有機率產生引擎冷磨損
(高流動性與高合成等級機油~能相對減少冷磨損產生機率)
二.油溫高於安全cst範圍時~有機率產生引擎熱磨損~也就是所謂的油膜強度不足
(高穩定性合成機油~能減少熱磨損發生機率)
而HTHS Viscosity低於2.6時~將確定產生引擎熱磨損
一般日系車~平均油溫約落在85~95度~這就是原廠手冊幾乎都推薦使用0W-20的原因
而歐系車款~平均油溫約落在95~105度~也這就是原廠幾乎推薦使用5W-30的原因
至於性能車款~油溫稍高平均落在105~120度~所以原廠推薦使用0W-40(如GTR~RS2~S2000等)
而速克達平均油溫也大概在90~105度之間~手冊雖然大多規範在XW-40~但我認為XW-30才是最適當的使用黏度~只不過原廠的XW30基本上沒有啥好的選擇就是了

至於機油越黏等於廣域機油~等於保護力越好等等的說法~是錯誤到極點的荒謬觀念~

此觀念至今在臺灣還是根深柢固~連不少名改裝技師~名車手也是如此認定而不知改變~更新想法

但其實也不用想的那麼複雜~在加上速克達其實也沒啥車友會去裝油溫錶的

5W30也好~10W40也好~5W50也好~適合的溫度也好~
這只是一種通則的規範
通常各廠所規範不可能一開始每個地方面面都能兼顧~一般講得都是通例~供應大眾參考
有機會或時間才會再深入討論~解釋
所以我才會一直說~~
1:強調(選用大廠)~
2:講求(認證高低)~
3:參考(手冊規範)~(第3點如有臺灣特別版就例外
)因為以上3點是最簡易讓人選到良好機油的方式

至於看基礎油~那重要性就是排在第4點啦~除非是要去比賽

--------------------------------------------------------------------------------------------------分格線
至於看(氣候)做為挑選機油黏度的參考(如下圖)

就我個人看法這早就已經不完全適用了~

但是天氣寒冷~零下的國家~就必須要使用低溫流動性良好的機油~如0W的機油~
不然機油結冰會挫塞~

但是低溫流動性好的機油用在天氣熱的國家~一樣是很適用啦!!


現在機油發展近況及數據~都是全氣候了~反而應該參考的是該機油通過哪些車廠的認證或規範
而不是通過台灣觀念及車行技師~車友的口碑認證
真正要克服油品本身的特性是要技術的~~在(低溫)環境能讓油品仍然有良好的流動性才是關鍵的難題!
0或5W30~0或5W20的機油可以耐高溫環境~這早就是國際大廠的公司就該有的(基本技術)~

所以每次聽到有人說臺灣要用(熱帶專用機油)我就差點暈倒

臺灣天氣酷熱嚴苛~環境惡劣所以需要用黏一點的機油???
這我實在也不知道是誰開始發明的說法?

實在是太有材了

小黑狗騎老虎的奇幻飄流 wrote:
真正要克服油品本身的特性是要技術的~~在(低溫)環境能讓油品仍然有良好的流動性才是關鍵的難題!
0或5W30~0或5W20的機油可以耐高溫環境~這早就是國際大廠的公司就該有的(基本技術)~
先感謝版大為版友整理上面那篇文章

另外針對引言的部份可以的我想釐清一下
所謂的耐高溫
指的是
1.即使高過了所適用的溫度之後仍能維持一定的cSt提供足夠的保護性不致於發生熱磨損
(以5w30舉例例,適用的溫度可能在95-105度,溫度升到120或更高之後)
還是
2.因為基礎油好的關係,油品本身即使高溫下也不容易發生氧化、增稠等等等變質狀況
當然如果指的是第一點那第二點勢必也會成立
但如果指的是第二點
第一點是否會成立?
如果會
那先前提出的機油黏度、溫度及磨損的關係這樣的說法不就沒意義了!?(如果油品質量夠好的話)
chiayingcool wrote:
1.即使高過了所適用的溫度之後仍能維持一定的cSt提供足夠的保護性不致於發生熱磨損
(以5w30舉例例,適用的溫度可能在95-105度,溫度升到120或更高之後)
還是
2.因為基礎油好的關係,油品本身即使高溫下也不容易發生氧化、增稠等等等變質狀況
當然如果指的是第一點那第二點勢必也會成立
但如果指的是第二點
第一點是否會成立?
如果會
那先前提出的機油黏度、溫度及磨損的關係這樣的說法不就沒意義了!?((恕刪)
車廠所規範~在150度的情況下~HTHS在2.6以上..就有基本的保護力
能過MB229.5/229.51~VW504/507的油品~都是5W30裡面比較黏的
這些規範要求HTHS至少要有3.5~也就是說~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暫時保住引擎
所以選用認證好~基礎油好的機油~您所提出的第一點~第二點的確是成立的沒錯~
但是一般來說~如果是真的(很講究)的話~看(油溫度)做為挑選機油黏度~就有參考的必要

如我樓上文中所提到的:
"一般日系車~平均油溫約落在85~95度~這就是原廠手冊幾乎都推薦使用0W-20的原因
而歐系車款~平均油溫約落在95~105度~也這就是原廠幾乎推薦使用5W-30的原因
至於性能車款~油溫稍高平均落在105~120度~所以原廠推薦使用0W-40(如GTR~RS2~S2000等)"
也就是說:油溫也是各大廠規範手冊建議黏度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這也是很多車主會裝油冷~水冷~甚至於加大水箱~加強降溫系統等等的主因!!
因為長態高溫(如120度)~可能會提前造成機油的劣化~造成引擎不必要的傷害磨損

就好比一張桌子最高可以耐500斤重壓~但就一直故意500斤給它重壓~它也有可能會提早損壞的~
如果選擇機油有符合以下2點的話:
第1點:選用大廠~使用好的認證或高級一點的基礎油品~
第2點:看油溫挑機油~機油工作溫度~控制在cst10左右~選擇最合適的機油黏度
(以機車來講大概是XW30~XW40)
就可以確保機油使用上的高度穩定跟減少引擎不必要的磨損
~更別說會產生油泥了
最後在補充一句我改編網友teabox的名言:
車本是消耗品~(騎車習慣才是重點)!良好的使用習慣~按規定保養可以騎好幾年~零件的壽命~都是可預計的。不必有勤保養勤換油的觀念~物極必反!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
大家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