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很不幸的, 改裝ABS的正好就是那0.1%, 這下車禍發生的責任算誰的? 改裝店願意100%負責嗎? 更慘的若出了人命 OR 重殘, 家人會很傷心的. 再多的$$$$$$$$$$$$也買不回失去的親人. 這可非區區$4W可輕易解決的.
IMO, 要ABS的就把手上的地瓜賣掉, 重新買原廠出來就有ABS的地瓜. 不要以命去賭!
ABS的開發/調教
原廠都會要求客戶端(車廠)提供樣車,在台灣的部分則會將車輛運用到日本ABS研發中心去做調校、測試。當原廠資深工程師性能測試確認無誤後,測試車會再運回國內,與車廠研發人員一起進行實車煞車性能測試確認,再次確認ABS效能是否合乎預期。通常這樣的確認動作會重複2~3次,整個研發工作才算告一個段落,產品性能也才算成熟。
Dragon Rose wrote:
今天去了台北市某某經...(恕刪)
忍忍忍
而且以 Tigra 150 ABS 系統來說, 如果 Tigra ABS 是完全獨立的, 想必上面的零件與電腦都是廠商已經調整過才交貨給 PGO 組裝在 Tigra 150 ABS 上出貨, 大部分的人應該只是想把 Tigra 150 ABS 的零件裝到 Tigra 125/150 上, 並不是拿另外的系統來改裝使用, 如果真的是整個系統 [正確] 的移植過去, 沒有理由在 150 上會動作而在 125 上就不會動作或是會有誤動作吧, 我是覺得不必把這樣的改裝想的太困難吧,
純討論!
PS: 我覺得 ABS 零件價格應該就是車子的差價而已, 不可能一套兩萬多裝在車上只收你半價,
一定會便宜很多。
這套件如果出來零售,當然一定會很貴,不然經銷商賺什麼?代理商賺什麼?車店賺什麼?
怎麼可能用二台車不同配備的差價來計算?
如果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是中二,就是不食人間煙火…
事實上,產品的價格是由對市場的接受度來向下估算,而不是由加裝的配件的成本來向上加的。這就是所謂的"需求交叉彈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簡單來說,車價不是"每一個零件的成本加一加,再乘上個50%,加上去當成利潤"這樣搞出來的。二台車的價差也不是配備的價差,這又不是賣水果,一斤20,兩斤就40…
坦白說,如果不計成本,什麼不能改?
NOS?當然可以…
TURBO?可以…
機械增壓?哪會有什麼問題…
連單車都可以加裝衝壓噴射引擎了(youtube 上面一大堆,看都看不完),還有什麼不能改的?
但是這樣就可以商品化嗎?不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