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110

Address110是AddressV100的後繼車種.希望以排氣量多13CC.和12吋框.
順利讓1990年開始生產的AddressV100車主升級.
1998年Address110上市後.結果似乎沒有達到預期.
反而成就AddressV100持續和Address110並行生產至2004年為止.
讓AddressV100創下連續銷售15年的傲人紀錄.
Address110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和有哪些生不逢時的特點呢.







---------------------------------------------------------------------------------------------------------


風鏡
Address110的風鏡尺寸不大.效果也不好.但在日本風鏡的安裝很普遍.
直接設計在車頭上有其理由.但改裝和換裝的彈性就降低了.(雖然原廠風鏡有兩種選擇)
並且風鏡的穩固成了整合在車頭上的最大問題.
SUZUKI設計了低密度的泡棉和高密度的膠圈來吸收震動.
但泡棉老化很快.我重新換上新的泡棉才讓10年年紀的風鏡停止晃動.


鑰匙
新的磁石鑰匙.也應用在最終型的AddressV100.但操作比起現在的操作模式麻煩.


總磅
和AddressV100相同.可能是Nissin製.


碟煞
和AddressV100相同.Tokico製.但碟盤大一尺寸為18.制動性應該強一點.


儀表
依然是簡單的設計.


油箱
和AddressV100共用油箱蓋.


中柱鎖
增加保安裝置.可以讓中柱卡住.操作也簡單.


後架
和AddressV100類似.


置物箱
看似很大.不過因為深度的關係.所以只能放置一頂全罩安全帽和一個西瓜皮.
已經有設計大鎖的功能.這是AddressV125G大鎖放置設計的濫觴.
不過想也知道不好用.

騎乘感受
12吋框帶來高重心.但座墊高度稍低.把手稍高.騎乘姿勢較為休閒.
雖然在軸距不變長的情況下也較AddressV100穩定.
但腳踏位置狹小.並且往前傾斜.不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需要適應它.
因為是2行程加上大排氣量.起步聲音不小.震動頗大.但10Km以後力量沒有直接傳達到輪胎上.
直到30以後有一個明顯的頓挫.之後的速度可以形容猛爆.
比AddressV100和AddressV125的加速都要來的快.
直到80後才緩和下來.由於直線盡頭已到.推估表速極速接近100.
和我的V100極速超過100.V125G極速超過110相比成績較差.
制動能力和V100.V125G沒有多大差別.



回推到台灣當時的市場情況.台鈴開始推4行程
此級距產品主力是星艦125和儷仕100.都是4行程的產品.
1998年稍早前台灣設計的新鋒100.贏將125等2行程.似乎故障率略高.
贏家和莎比亞的車格為50CC.都太小.
讓當時沒有把Address110納入上市的考量.其實非常可惜.

1.12吋框可以和大兜風100對抗.並且和儷仕12吋框版(ZZ)聯手出擊.
2.以最便宜的RV風定位.符合台灣市場的喜好.

當然那個時間點開闢新的2行程產品線非常冒險.

檢索 アドレス110


文章關鍵字
車廂打開我也覺得好大哦= =

有GSR的FU耶 都做得好平整哦~

大大分析得真不錯

可是中柱鎖我眼殘看不到鎖在哪= =~~
怎麼感覺越做越退步的....

外型整體看起來好怪喔

這種車型在台灣市場不知道會不會被打槍.......
現在我開始喜歡有巨大LP的車種
或許只是視覺上的感覺
但就會覺得車台比較穩固,穩定性也會比較高
另,我也超愛風鏡的阿........騎長途實在是很需要
田宮四驅車的愛好者可入內一看 老小孩哩哩雜雜的玩趣日誌 http://old-chi.blogs
這是以前的老車阿.........
不是現在車廠的產物

jack1st wrote:
車廂打開我也覺得好大...(恕刪)


其實我也沒看到.他的操作是在座墊鎖.和轉開坐墊相反方向.
應該是伸出一個金屬棒把中柱卡住.如圖中那個多出來的鋼板附近.

藍唯庭 wrote:
怎麼感覺越做越退步的...(恕刪)


你是在說現在的車越做越退步吧~~~

這台可是10年前的車...
oyster369 wrote:
SUZUKI設計了低密度的泡棉和高密度的膠圈來吸收震動.
但泡棉老化很快.我重新換上新的泡棉才讓10年年紀的風鏡停止晃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