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1 attila 車型在 2017 年三月發表,同時也是 SYM 第一台通過國內六期環保法規的車款,並搭配新世代 125 c.c. 單汽缸 CleanPower 引擎,擁有省油、低排汙、耐用等特色。新推出的 Z1 attila 雙碟 CBS 也延續了這些優點,更多了符合國內法規的 CBS 連動煞車系統,造型重新設計的車頭斜板加入了 V 型 LED 導光式定位燈,輪框也換成新款輕量化鋁合金輪圈,外型與安全性同時提升,但強調配備升級、價格不變。
排氣量 :124.6 cc
引擎形式:四行程單汽缸空冷引擎 2V SOHC
缸徑行程:未提供
壓縮比:未提供
最大馬力:未提供
最大扭力:未提供
變速方式:CVT 型自動無段變速,乾式離合器
起動方式:電動
前輪煞車:碟式煞車 (ø205mm)
後輪煞車:碟式煞車 (ø190mm)
前輪懸吊:潛望式正叉
後輪懸吊:雙槍避震器
前大燈規格:12 V 60W / 55W × 1
定位燈/尾燈:V型LED / LED 燈具
輪胎尺寸:前輪 3.50-10 / 後輪 3.50-10
油箱容量:5.5L
引擎潤滑油油量:1.0 公升(更換時 0.8 公升)
齒輪箱油容量:110 cc.(更換時 100 c.c.)
長x寬x高:1,810mm x 705mm x 1,095mm
軸距/坐墊高:1,255mm / 750mm
整備重量:110 kg
|
|
- 左側

- 右側

- 車頭

- 車尾

- 比例側面

- 比例側面(踏地)

- 比例正面

- Z1 Attila

- 車頭設計

- 大燈飾蓋

- 大燈特寫

- 斜板造型

- V型定位燈

- 前方向燈

- 未開燈

- 定位燈

- 定位燈特寫

- 近燈

- 遠燈

- 騎士視野

- 後視鏡

- 後視鏡殼

- 右側拉桿

- 左側拉桿

- 儀錶板

- 左側控制介面

- 方向燈撥桿

- 右側控制介面

- 單油門線

- 多功能鎖頭

- 鑰匙樣式

- 啟動檢測

- 總里程

- 短里程

- 保養里程

- 電瓶電壓

- 內裝設計

- 手套箱空間

- USB 充電埠

- 彈出式油箱蓋

- 防跳脫掛勾

- 腳踏空間

- 飛旋踏板

- 坐墊造型

- 格紋布料

- 後扶手

- 車箱空間

- 安全帽掛勾

- 車側造型

- 立體銘牌

- 車尾設計

- LED尾燈

- 後方向燈


Z1 attila 雙碟 CBS 外型的改變主要集中在車頭,從車後的角度看到的部分大致與之前相同。
|
|

這次 Z1 attila 雙碟 CBS 對比改款之前主要多了前後雙碟及 CBS 連動煞車系統,加強在煞車方面的安全性,並且符合國內 108 年開始針對摩托車煞車系統的法規,而這 CBS 套系統並不是用管路將煞車接在一起而已,而是使用特殊設計的閥體來連接前後煞車,運用柱塞來達成連動煞車的效果,在稍後的文章裡面也會為大家做較詳細的說明。
- 前懸吊

- 輪框造型

- 輪速感應器

- CBS 字樣

- 前輪組

- 前制動系統

- 煞車卡鉗


前輪的原廠配胎為 DURO 華豐輪胎的 HF-918A-6 型號(與改款前不同),尺寸規格為 3.50-10 59J,小編查詢官網並沒有輪胎的相關介紹,推測應該為兼顧使用壽命與抓地力的通勤胎取向。
- 引擎傳動組

- 下懸吊設計

- 齒輪油標示

- 節流閥

- 強制風扇

- 機油交換量

- 後懸吊

- 下懸吊結構

- 內土除

- 後輪組

- 後制動系統

- 卡鉗特寫

- 排氣管造型

- 排氣管角度

- 尾段排氣口


前輪的原廠配胎為 DURO 華豐輪胎的 HF-918A-5 型號(與改款前不同),尺寸規格為 3.50-10 59J(尺寸與前輪相同),胎紋的設計也與前輪相當類似。
|
|
- 拆除斜板

- 內部結構

- 另一角度

- CBS 閥體

- 閥體頂部

- 閥體左側

- 特色說明

- 前煞車

- 後煞車

- 曲線說明

|
|

Z1 Attila 雙碟 CBS 延續了小車身、輕量化的路線,加上 750mm 的座高,所以對於體型嬌小的騎士相當親切,對於身高較高的騎士臀部稍微往後坐一些也能避免碰到膝蓋的問題,整體的騎乘姿勢偏向直挺,操作起來也很直接。

六期環保法規加上 CleanPower 的引擎並沒有動力偏弱的問題,僅有 110 公斤的車重加上充足的扭力表現,在起步與加速的過程相當流暢,雖然原廠並沒有特別強調馬力數據,但在加速方面的表現還是很不錯,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參考文章底下的延伸閱讀。

輕巧的車身與 1,255mm 的軸距讓 Z1 Attila 的轉向非常靈活,無論是市區的小巷子或是山區的髮夾彎都游刃有餘,傾角表現也足夠應付大多數的使用狀況,轉向的手感雖然偏向輕盈,但穩定性不至於需要擔心。

在懸吊方面 Z1 Attila 搭配 31mm 前叉與雙槍後避震,在支撐性方面偏向硬朗,加上車身的重量較輕盈,在路感的呈現上較為明顯,若需要載重物或雙載騎乘也會比較輕鬆,一般通勤代步的表現不差。

在試駕的過程中小編也持續體驗 CBS 操作起來的感受,如同剛才針對 CBS 閥體的說明,單獨使用前煞車時就是一般的前煞車,但按下後煞車時前後輪的煞車都會一起做動,可以達到更有效率的減速煞車,因為前後輪一起分擔煞車的摩擦力,所以能更平穩的達成減速,甚至可以縮短煞車距離。

當前後煞車煞車一起使用時原本前 4/後6 的配比會因為前煞車總泵的力道的增加而改變,但會因此獲得更強的煞車力道,而且兩邊的煞車拉桿不會互推,操作起來的舒適性比之前舊的系統更好,也真的可以縮短煞車距離,不過小編因為沒有車測中心的專業儀器,所以本次就沒有針對煞車距離做數據對比測試,整體來說 Z1 Attila 的煞車表現超出從帳面數據上對它的期待。
|
|

這次在 Z1 Attila 雙碟 CBS 車款除了前後雙碟與 CBS 系統之外,在車頭設計、V形定位燈、儀錶板與輪框都做了升級,讓原本就表現不錯的 Z1 Attila 更加分,不過最重要的還是 CBS 煞車系統上,CBS 系統過去時常讓人覺得礙手礙腳,不過這次因為全新設計的 CBS 閥體讓前後煞車拉桿不會互推,在煞車的力道的強化與平穩的表現也很容易適應,增加一般通勤族對於 CBS 系統的接受度,在今年 125 級距新車必須配備 CBS 或 ABS 煞車輔助系統的背景下,Z1 Attila 增加了安全性方面的配備,但在車價部分仍維持與改款前相同的水平,對於增加騎士騎乘的安全性來說,無疑是相當有感的一次改款。
相關報導:小型化大改變 SYM Z1 Attila 125 深度測試
#拍攝協力:吉姆 J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