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_Senior wrote:講得好像時間還很久一...(恕刪) 18年很長,三陽一年就發表超多台車了,急什麼? 沒發表不代表沒在研發...GOGORO賺錢了嗎? 光陽電車賺了嗎? 其他加入PBGN有什麼量?除非政府制定換電電池標準,不然何必去幫PBGN抬轎?GOGORO 成功了一半,讓電車佔市場一席之地,但還沒辦法獲利就不算完全成功,以三陽在台灣的品牌影響力,不怕屆時油換電時沒人買,只怕沒有好車型推出
pendesmix wrote:三陽在台灣的品牌影響力,不怕屆時油換電時沒人買,只怕沒有好車型推出.(恕刪) 真的不用一窩蜂去搞什麼電動機車,希望出來好產品,好價格才對。這次米蘭車展,三陽也是有展示電動機車,前後都碟剎,應該不會很快在台灣上市?
298305漳泉 wrote:真的不用一窩蜂去搞什...(恕刪) 是啊,現在電車還局限在買菜車、短途通勤。因里程、動力等因素,現在電動車的應用取向還不夠廣。三陽這幾年會成長,不就是推出了更符合各市場取向的車,DRG、MMBCU、Jet車系、Filddle車系、4MICA、KRN、全新迪爵...每台市場定位超清楚,幾乎都爭霸各級距..三陽現在最能掌握消費者需求取向,也最能在開發新品時說故事,也嚐試異業合作,算是市場上最會行銷的廠商,這些能力一樣在開發電車能發揮,且可以和汽車廠一樣,利用現有成功系列延伸出EV 車種,車系故事的傳承目前也只有三陽有機會
2022年11月銷售台數,三陽2.47萬台,光陽1.7萬台,二陽當月有7千台的距離。二陽今年截至11月有將近5萬台的差距,今年三陽要當睽違已久的一哥了,光陽坐二望一。三陽月市佔率曾僅剩9%,今年截至11月年度市佔率達34%,整個機車市場的級距都被三陽打亂了,看來今年是重返榮耀的三陽年。
kueitien wrote: 三陽月市佔率曾僅剩9%,今年截至11月已市佔率達34%,今年是重返榮耀的三陽年。..(恕刪) 不知道在那樓我說過三陽最差的時候佔不到一成市佔率,還有人吐糟我數據錯誤!這位市場派的董事長,我真的很佩服他!可以一步一腳印,甚至這把年紀騎自己公司的機車環島,光這點那家做到了。光陽再怎麼拚,來不及了,應該是被電動機車拖下去的吧?今年三陽就是第一名,不會有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