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S-MAX心得(給想買SMAX的新車主參考)

怪不得最近好多smax中古車要賣。這消息一出 很難賣了!!

xboy200 wrote:
借樓層插個題外話~
國產車上市前應該也是要經過政府相關的「超嚴格」審驗程序吧!
車架、避震,這些不是都直接攸關車主的行車安全嗎?驗車單位在幹嘛?實驗室不是很精密嗎?

所謂的超嚴格也只是常規測試,只要是正常前進後退,正常轉彎都不會有事!
也不會是不要命的測試!

24小時連續高速路跑?
很多都是測試無法達到的,盡人事聽天命之後再看看如何掩飾!


adad1980 wrote:
adad1980 wrote:
OH~~Yeah~~~終於能換車架啦!!!
不然,就看怎麼DIY補強了,
看看苦主的斷裂情況...
http://youtu.be/WmK4FiVIay4
大家有想到怎麼補嗎?
BlackDragon wrote:
重點不是怎麼補,而是原廠反應呢??

已經很明顯了,
不會辦招回,等你裂開再免費更換車架

沒期望他辦招回,只要是原廠目前的設計就很不對了!
更何況上頭我回的意思是影片中的解決方式??這情況應該是找原廠處理不是嗎??
還說有隱情????


多補一塊鐵片跟多兩塊?意義在哪裡?
既然要多補鐵片,何不自己去變更設計!

目前還沒抓到這台車的操控感,先看看別人的做法!

adad1980 wrote:
交車前請拆馬桶檢查鎖點設計是否新式...

新式鎖點檢查了?然後呢?
聽人說新式鎖點改良了,有多少人在做測試確保沒問題?
一年後又出狀況?
三次改良四次改良?


adad1980 wrote:
變更設計,不建議,因為已經有銲接過了,
那塊鋼管結構已經變化(硬、脆),切掉再銲接一次只會更脆....
(不然的話其實請鐵工廠燒出新式的鎖點也是可以的)

在自己的車輛還沒發生狀況之前,實在不建議先這麼作!
誰知道是避震器設計不良?還是私自請高手焊接的手路不好?

既然要找人重新焊接,何不改變避震器設計?原廠設計很好到必須沿用原廠固定的位置去補強??
不過看起來你對於焊接這方面不是很了解,我會建議在這些方面就看看別人怎麼作!
網路凡走過必留痕跡!

adad1980 wrote:
Smax都過了當地的車測好嗎...
...(恕刪)

HONDA、KAWASAKI等國際大廠的產品不曉得通過世界多少車測檢驗了,那又如何?在台灣,一不小心還不是驗不過?驗不過就表示不安全?驗過了就一定沒問題?
哪有什麼愛恨情仇?沒這麼浪漫啦!就事論是而已~

當然也希望該車架問題只是個案!
但如果不是呢?難道與車主安全無關?
本國是有專業的把關審驗單位的!為了車主的權益,既然要做就要做確實!如果真的是車體本身的問題,公權力難道不該申張嗎?
BlackDragon wrote:
更何況上頭我回的意思是影片中的解決方式??這情況應該是找原廠處理不是嗎??
還說有隱情????


影片的解決方式?
YMT會免費換車架,
但是苦主也沒爽到,因為他自己就是開車行的,所以還是自己換

BlackDragon wrote:
新式鎖點檢查了?然後呢?
聽人說新式鎖點改良了,有多少人在做測試確保沒問題?
一年後又出狀況?
三次改良四次改良?


聽天由命呀...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這車雙載車架真的很容...(恕刪)


我還在納悶上一條MA PRO 140/60-13 怎麼會吃單邊

騎8000從後方看右側胎紋已經到底~左邊還很深

也許扁平比太低還有老婆愛從右邊(後方視角)跟我聊天也要擔點責任

這車單人騎
後土除下緣中心可對齊胎紋中心

但雙載,土除下緣中心會歪斜
可以多注意路上同款車雙載情形
歪的程度不難發現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麻煩不要再盲目護航了...(恕刪)



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鎖點斷裂事件俺也來跟個風

說真的是不是設計瑕疵 , 還需要更強而有力的證據

不然就網路上目前看到的鎖點斷裂的圖片跟影像紀錄以及疑似設計變更的資訊直接認定就是YMT的問題 , 感覺就是有罪推定

就像侵入大大你家丟一包白粉在你家馬桶的水箱 , 然後匿名報警 , 緝毒組真在你家馬桶水箱找到毒品! 結案 判刑!

請問大大你做何感想?

如果有網友可以提供更有決定性的證據指出真是YMT的錯(不剩感激) , 車主大伙直接叫YMT踹共 , 把全球的SMAX召回負責到底

但全案似乎有疑點? 國外都沒事 , 罕見病例全集中在台灣 ? 怎麼斷的 ? 騎乘行為跟習慣 ? 有無改裝 ? 有無事故 ? 有無....八啦叭啦

陰謀論的可能性??

以上純粹對這次事件分享小弟的看法

最近想買S MAX,標記一下~~
前叉:
這車的前叉設置,是絕對不及格的
行程太短、阻尼棒的設定也很弱、前叉油容積不足、彈簧作動也不匹配

車手:
抖震很大,倒不是說它平路行駛不安定
而是遇到坑洞的跳動
一整個不舒適
這當然跟前叉有很大的關係
也讓人有一種
十三吋前輪是硬架上來的
沒有對應的感覺

腳踏空間:
因為這一點將該車列入考慮的捧油
可以剔除了
除了置腳姿勢不舒服之外
這個空間連擺吉娃娃小狗提袋都是問題
載物……就省省吧!
(我就是因為這個,才在Gmax跟Smax之間猶豫,下手之後,真的覺得不如買Gmax)

座:
大!而無當。
這並不是好坐的機車
後座也確實高得嚇人
雖然我很喜歡高一點的視野
可是它的軟硬真的不理想
坐姿也實在讓人沒什麼安全感

後避震:
發想正確,設計出局。
期待這樣的車子已經很久
但是放眼市場
小車的中置,也只有my150、gmax以及smax三部
日前有討論串
曾經討論到smax的避震是側斜置的
備受抨擊,更有甚者,稱我為機械盲,建議不要再發言討論
這邊我虛心接受指教
但是還是要再提一提
因為我覺得該大大應該不是smax車主
我並不是要說:不是車主不要發言的意思
是想說,可能不是車主,實質上的了解比較沒有那麼深刻
(丫!離題了)
沸沸揚揚的上座改款、上座加強
所為何來?
把前輪、後輪跟車體質心三個點作成一條基線
那麼後避震的安置應該要平行這條線
也就是說
後避震的上鎖點、下鎖點,兩點連成的直線
由車身正上往下俯視,應該跟基線平行
(最好能重疊在這條直線上,否則兩條線不應該相交)
說到這邊
應該有助於大家了解上座的裂損所為何來了吧?

置物車廂:
這個不提了!
雖然形狀不ok,可是容積個人大大滿意。

輸出:
建議不要對這個引擎的輸出或是水冷,期待太高。

以上
感謝收看

我185cm,原裝騎乘除了車手抖震、車太矮太小外。其實整體上還滿舒適的,操控、穩定也很棒。剛買車隔天就改款,真的挺嘔就是。我是騎來載貨的。小小腳踏也能放很多東西的。
個人見解勿砲,我不求快也不刻意改車。只是個送貨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