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略車款 YAMAHA SMAX水冷跑旅

感覺這好像第一代原型車,應該還會在改款修正.要買的可以先忍住在觀望

Wmax Hsu wrote:
繼馬車、勁戰、BWS...(恕刪)


能裝風鏡就更帥了~!!

binchiw wrote:
價錢很吸引人!Y牌終...(恕刪)


您的問題,小惡魔收到啦!

明天去試駕時再幫您確認看看囉!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1600 wrote:
這啥中置避震啊?這是...(恕刪)


麻煩您再看清楚我的文章內容哦~

只是論述避震型式
文中也未提及實際性能如何? 何來神話之說呢?
但是這次的後避震型式的確是新車特點之一,單獨提出來介紹是合情合理的。

單槍避震的鎖點位置跟中置避震就是明顯不同
中置避震還有其他加上多連桿機構的型式
這些大家一定都很瞭解,應該沒有什麼爭辯的必要吧?

鏡頭能記錄下多少兩輪世界的東西呢? 把握當下吧!
Wmax Hsu wrote:
麻煩您再看清楚我的文章內容哦~

只是論述避震型式
文中也未提及實際性能如何? 何來神話之說呢?
但是這次的後避震型式的確是新車特點之一,單獨提出來介紹是合情合理的。

單槍避震的鎖點位置跟中置避震就是明顯不同
中置避震還有其他加上多連桿機構的型式
這些大家一定都很瞭解,應該沒有什麼爭辯的必要吧?


抱歉.造成誤會.
神話指的是板上車友回覆中對於中置避震所帶來的憧憬.

S MAX=中置.
中置=操控.
中置=重機.

在來講到何謂中置..以下..應該沒什麼爭辯的必要吧?

MONSTER 796的後懸吊系統:漸進連動式Sachs 全可調單筒避震器,鋁製單搖臂

KAWASAKI ER-6的後懸吊: 單槍式避震;預載可調

bmw c600sport Rear suspension:Cast single-sided swingarm with single rear shock

aprilia SHIVER SL750後懸掛系統:單筒油壓避震,預載及回彈調較,130mm行程

這些車都不是所謂的中置避震.都是側邊臥式單槍.

也因為車體側面空間充裕.機械空間受限小.所以無須使用連桿機構放大行程.

可有效降低生產及維護成本.這部分因該大家都很不了解.




阿飛: http://facebook.com/chaoqun.luo
SMAX多了那5cc就要多繳些稅...而TMAX偏偏就是少了那20cc無法直上紅牌......感覺YAMAHA在台上市的速克達排氣量設定總是多了種「缺憾」感......不過流傳了那麼多年的YAMAHA 150cc級距水冷新車總算正式發表,還是很期待它的表現啦!
rv180賣11萬多真的是太貴了
這台出現後rv180可以收起來了

無腦鐵金剛 wrote:
rv180賣11萬多...(恕刪)




應該不會


RV180只要降價就可以跟SMAX打了



GSX-R1 wrote:
中置避震的強項,是彎...(恕刪)

是他們試車員說的不好座,可能是直接連車架上,重機還多連稈~~
真對台灣人的胃口及fu的車車感快上市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