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amaha-motor.com.tw/motor/motor_BWS_Fi.htm

已經無法讓人和一代、二代BWS產生關聯... 我個人是小小的失望...
畢竟,那種雙圓大燈+粗曠的外型才是BWS的髓。
車頭部份是小弟比較不能認同的,尾燈亦是。全車上下只有車側邊的外露式車架我喜歡。
車頭車尾都向ON-ROAD靠攏.... 試想... 如果改成一對大大的眼睛(大燈),配上車側邊的外露式車架
和方方正正的簡單尾燈... 是不是更有 [個性]??
如果要2者兼顧... 反而是失去BWS原有精神,那有別於一般車的獨特存在感就降低了。
再來就是引擎體積的部份,小弟認為由於沿用125 4V的引擎導致整車變的巨大....
當然的,笨重的125 (下襬) 就要配套上12吋的胎==>明顯得看出原廠的設計方向定位就是ON-ROAD。
以往那個有點重,但又不會過重的100cc引擎設計理念,顯然沒有被採納?! 新世代的BWS向路跑看齊...
但我想問的是.... 向路跑看齊... 你跑得過125各家戰車嗎?
反過來說,那OFF-ROAD... 只是半調子,過重的體積和車重... 想飛跳台?? 嗯....如果沒陷入泥中再說...
是的, 這台車的設計看得出來就是要2者兼吃... 以這點來說,成功!
那 [個性] 在哪??
另外~我要批評以下用料之差,實在很難讓人掏出70000大洋買一台次等125:
1. 儀表: 質感很差,拜託....請看看勁戰125吧... 不求比勁戰好...但好歹比照勁戰125吧?
(勁戰125 Fi也才67000耶..)
2. 後避震: 拜託.. 請去看看當初2代BWS的用料吧... (雖然效果不好,但至少還是全鋁合金製造)
3. 右後搖臂: 竟然用鐵質料沖壓製....好歹比照勁戰125的鋁合金吧? (賣得比勁戰125還貴... 結果?)
4. 內置物箱: 好歹舖個棉吧... (喂~~~~~這台車要7萬耶..)
5. 前碟煞組件: 擺明了就是沿用原BWS 100的組件... 拜託喔... 這是一台要價 7萬大洋的125耶..就算
安全無虞,但去看看勁戰125的前插+煞車組件吧... 那是向上一級的MAJESTY1
25升級喔,BWS竟是向下降級....?
小弟還沒機會騎,但有機會的話...說不定會看到更多偷料.... 哈哈哈
(不知道 BWS是不是把勁戰125直流點燈給偷掉....... 哈哈哈)
說了這麼多... 這台車的優點還是要說一下:
1. 它配置雙油門線
2.保有YAMAHA一貫的設計質感
3.YAMAHA的車架穩定度一向有利操控
好話說完了.... 繼續劈.. 由官方網站可知以往隨精裝車都有的前後貨架、底盤護板、護手等等,總共10來項配件現在都要花錢自己買... 如果全上要5000大洋.. 整台車變成75000大洋.. (如下圖) 挖哩裝笑維喔~

言至於此,回頭看看2代BWS,真讓人不勝唏噓... (2代BWS當年售價47000)

各位看倌,雖然大家都對新BWS有很高的期待,但請理性的保持清醒... 是不是要用75000買帳?
大家好~~ 我是WERRIS(瓦歷斯),叫我小瓦就好,很高興認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