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車廠看好了,SMAX山葉在教你們不懂的事

夏天的涼風 wrote:

請問您怎麼看,敢回我就別閃躲問題!
ymt 本來就是被亞哈哈定位只做150cc以下速克達,連smax 引擎都不是ymt設計的,需要什麼偉大的技術和支援,有幫忙賺錢就好了,沒時間去理會台灣本地的其他機車廠,車子有問題,維修保固做好比較重要,誰能保證自己的車完全沒問題。

dohan8850 wrote:
ymt 本來就是被亞...(恕刪)


就是連維修和保固都做不好
車子設計有問題也推給消費者(還斷輪框、斷車架有夠扯)
反正政府有關稅在保護國內機車市場
噴射化實行多年車子還是賣這麼貴

是不需要甚麼技術難怪只能騎到這種品質的車
國外連50cc都做頂上雙凸水冷
車殼鎖點也健壯很多
更不用彈懸吊、骨架
這大概是沒騎過進口車的人所以體會不出來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夏天的涼風 wrote:
所以您認為亞哈哈會做...(恕刪)


但是車行老闆他兩台速可達都是勁戰首選,沒看過他騎KYMCO的

夏天的涼風 wrote:
就是連維修和保固都做...(恕刪)


那吃機油 火燒車 某車廠也推給消費者 怎沒見妳出來講

寫手大哥

orea2007 wrote:
這就是標準的台廠思維...(恕刪)


這點我就不太同意了喔!!!

您這樣說,美國哈雷怎麼不創新做個V型雙缸仿賽車呢???

義大利杜卡迪怎麼不做L型雙缸嬉皮車呢???

這都是很有賣點的,也充滿自家風格。

所以這兩大廠也沒有什麼創新思維囉!!!
史派克 wrote:
那吃機油 火燒車 某...(恕刪)


.................
我有專對哪個台灣車廠嗎?
連斷車架、斷輪框都是不同車廠
噴射多年價錢壓不下來是說全部車廠
真不知道你從哪裡看.....
要挖洞給人家跳你也要看我在回應甚麼問題
無聊的話前幾頁看看我並沒有挺誰(都很爛....)

事實就是全部台灣機車廠都半斤八兩
看到一群人在鼓吹台灣山葉
真的覺得挺無腦的

p.s:PGO則是台灣車廠比較有在做創新的車廠,很值得嘉許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國外連50cc都做頂上雙凸水冷
GP賽車已經不用凸輪軸去控制氣門了,這有很先進嗎?臺灣本土車廠做出來,一台賣8萬,誰會買。

Hyde671 wrote:
但是車行老闆他兩台速...(恕刪)


請問您那位車行老闆是不是有在跑賽道或是在改裝?

如果有在跑賽道的話選用勁戰
是因為競戰產品生命週期長
所以改裝零件、周邊套件多且穩定

而勁戰周邊發展這樣說實在並不是台灣亞哈哈功勞
頂多就是勁戰配重在速克達不錯
大輪框和雙搖雙避震體質較好

後來水冷雙凸套件也是其他廠商做出來的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dohan8850 wrote:
GP賽車已經不用凸輪...(恕刪)


....................
廠車是另一個層次
它不需要考慮妥善度、維修
只需要速度
氣動汽門、機械汽門你拿來修看看?
你說的氣動汽門也只出現在兩輪四輪頂級賽事才有
廠車、市售車別扯為一談
目的、需求、成本根本不一樣

好!!真的要扯為一談~你真的要扯科技
國內車廠也比不過!
國外車廠有道路廠車
把廠車下修法令可以通過的道路賽車
有興趣查查:NR750、VTR SP2、RS125、TZ125、NSR500R、RCV1000R、D16RR
台灣車廠從不參加比賽,所以連廠車可以下修也沒有!!
一台賣八萬?可能不只吧要20萬
現在氣冷單缸單凸125都可以賣到7萬了
你想要氣動閥門8萬會有?
台灣車廠國外賣18萬的東西同樣配備生產點賣國內要20幾萬...
把自己人當盤子敲!
知道人家250在國外才賣台幣10多萬
如果沒關稅?
台灣車廠要玩屁阿!?

國外80年代更誇張用賽道部門設計市售車
台灣車廠有賽車部門?我怎麼連賽車都沒看過?


國外40多年前就已經使用頂上雙凸rn(雙凸輪軸1930年代就有了....)
增加進排效率
而台灣車廠呢?
永遠使用氣冷單缸單凸(幾年水冷有幾台?雙凸有嗎?)
當初用四汽門某些車廠還說幹嗎小排氣量速克達要用四汽門?
碟煞也是慢別人超級久.....
現在一直講的三碟,23年前FZR早用過了....
國外80年代更是運動車標準配備....

台灣有能力做(一大堆汽機車周邊全都是台灣製作設計代工)
可是車廠只是想賣車
對於比賽、新技術導入、東西成熟化並不會花時間金錢鑽研

科技性、賽道科技導入有比較偉大?
沒有!!
只是台灣車廠沒那長進心
賣國外車子還比賣過內車子便宜
就是仗著政府保護機車產業

回到當初的
服務?保固?價錢?設計?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台灣車廠應該很高興有你們
貴松松的車、用了幾十年小修改的引擎(還越改越爛)、不是很強壯的車殼鎖點、處理不完全的金屬
掛個噴射化幾年還賣更貴!
可是買的人居然還很感激,還以為是台多好騎的車

百姓無知、政府過度保護、商人荷包滿滿......
What we see or seem is but a dream within a drea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