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有點失衡吧!?科技跟不上潮流會被淘汰是不爭的事實,但機車我倒覺得還好,出180的車有幾個人會買呢??一般道路而言125己足夠使用,我倒覺得山葉是聰明的,就像apple一樣,不用"機"海戰術,做出一台迎合大眾胃口的車才是重點~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可是豐田集團的一份子耶, 怎麼可能簡簡單單就倒店呢關於台灣山葉1. 集團分工隸屬山葉集團的台灣山葉公司對於產品線的規劃其實自主度並不高, 幾乎都是聽命行事而已至少目前的角色定位就是: 中小型速克達機種的研發與製造2. 大車市場的利益由於並未看好台灣大型重機的市場, 因此連總代理的工作也不想包....直接給水貨商賺了3.小車市場的利益跟台灣本田的運作模式相同, 由於目前(小改款, 換貼紙)獲利上繳回母集團的利潤就已經達到標準了, 如此一來, 還需要多增加150, 180機種嗎?在此只能說, 台本, 台山...是成功的企業, 但未必是好企業
樓主的論點真是有趣阿本身台灣的機車市場就是頃向150以下又以速克達為大宗而125等級在日本人看來就是"代步用"一台"代步用",貼上音叉換個貼紙就能"大賣"兼看了就"高潮"不是嗎?幫浦事件對YMT很傷要近期生出什麼新玩有點難度加上台灣的YMT是作150以下速客達的生產基地其速客達會行銷到全世界就很難讓日本那邊重視以台灣為主市場(有大腳羊,小腳羊的問題)除非台灣生育率大漲每年有破百萬的滿18歲青年這樣一年賣百萬沒問題別說自產125,自產1250都有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