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GTR這個名詞來說,並不陌生
個人上大學的第一台車就是當時大家以為SV Max後繼車YAMAHA GTR(不是Nissan GTR
)初次練車就是以GTR為啟蒙的對象
這次有機會騎到新的GTR 25週年版,其實也是拜女朋友所賜
本來應該會下手買mini 125或是My 125,但是朋友的一句話『下雨天怎麼辦』
打翻了我本來已經催眠好的思想
,(我心裡壓根就沒打算要提到這一部份
)但是她這個人又喜歡跟別人與眾不同,最好是目前能見度不高的東西
此項特色從鞋子、衣服、包包、車子,非常忠於此一信念
但好險都不是特別貴的東西

所以東挑西挑的,就挑中了GTR 25週年版
(其實我對於限量500台抱有一點懷疑,當年勁戰最後一批白色的也是說500台...但最後還是偷加碼
)先來看一下25週年版的身影,側邊看起來頗有殺氣
怪的是...YAMAHA這幾年做的車都只有側邊能看
(從勁戰、新勁戰、GTR Aero、Bws)
這是所謂的美女只有一邊能看的意思嗎?
大大的Mark證明了它的身世
正面照來給你一張~個人覺得應該要加上燈眉會比較好看
(但我已經打聽到換成舊版GTR頭燈的方法了)
很新的車~才騎20km出頭,我已經亂衝到尾速100了

很大的車箱空間~個人實測過放一台14吋的筆電不是問題
放進一頂R-TEC L-10後,前方還可以在放一頂4/3的哈利帽
或是各類雜物
火紅的輪框,正點!!
最後再一張側照
騎乘後的心得
這台車其實在扭力上的配置與Bws是相同的
那顆原廠號稱多了20%的扭力確實在市區加速上來說頗實用
輕輕轉動油門至8000轉的時候就已經能輕鬆在車陣中遊走
煞車再加速也不會有無力感(原廠11g的珠重完全感受不到,Bws 原廠12g)
11g用在(新)勁戰上面死給你看

但這樣配置先天在尾速上就不好發展
齒比再加上凸輪和曲軸的不同,跟舊版GTR在尾速上的表現就差了一截
(曲軸的配重與舊版GTR不相同)
加上與Bws是相同配置的凸輪在8000轉後的輸出就變沒有延伸
(參考Bws換凸輪)
這也是Aero較為弱勢的地方,不過整體上的表現Aero還是一台好騎的車種
原廠從舊版GTR 的2.5吋框縮小為新版Aero 2.15吋框
在一樣3.50的輪胎上胎型會稍微尖,靈活度也提高不少
後輪其實可以換回舊版的2.5吋框,整體穩定性也會提升
硬朗的後避震設定在遇到市區的坑洞時,反應明顯許多也頗為扎實
但是前避震的設定稍軟一些,遇坑洞時雙手比較不麻
以上是Aero騎乘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