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米蘭車展 BMW 攤位的目光都聚集在全新發表的中量級越野小鳥,BMW F 450 GS,它採用了全新引擎搭配滿配電控,輕量化的車身設計讓更多人可以簡單地體驗 GS 的魅力。然而在這些人群背後,有一輛裝載 NOS 系統以及 Akrapovic 雙出尾管的改裝車吸引了眼球。這輛車將搖臂拉長,車身坐得相當低趴,甚至腳踏的位置延伸到了後輪附近,這正是 BMW 一個由內部設計師與工程師組成的“小團隊”使用 BMW R 1300 R 改裝來跑直線加速的賽車,名為 TITAN。

TITAN 的構想源自於 BMW 摩托車內部團隊的熱情,專案經理 Philipp Ludwig 協調整個團隊,成員包括負責車輛外觀設計的 Andreas Martin、負責色彩和圖形設計的 Theresa Stukenbrock,以及將多年經驗投入到專案中的原型設計師 Paul Summerer 和 Thomas Becker。

雖然 TITAN 在外觀上還是保留了一些 R 1300 R 的基本元素,但大部分外型都以直線加速賽車為核心去打造,包含特別開發的 Wilbers 車架搭配上加長的後搖臂,這樣的配置可以讓 TITAN 在盡情發揮動力時,車頭仍能牢牢地貼緊地面。

BMW Motorrad 也與 Akrapovic 合作開發了一組全段雙出排氣管,外型帥氣的同時,重點在於尾段搭載的氮氣瓶。這套系統只需按下把手上的按鈕即可將氮氣注入燃油系統,增加燃燒效率並快速提升動力。煞車系統使用了 Magura HC3 煞車,腳踏則延長到了後輪兩側,使其整體騎乘姿勢低趴以降低風阻。

儀表系統沿用 R 1300 R 的 6.5 吋全彩儀表,這塊儀表原就可記錄多項數據,包含 DTC 作動以及煞車力道的顯示。

正面外觀保留了 R 1300 R 的大燈並改成了黃光,上方短風鏡以及油箱都使用了鍛造碳纖維材質,最大程度減輕車重,TITAN 整台車重僅 195 公斤,車上可以裝 4 公升的汽油,以便幾趟來回的移動,是一台相當酷炫的改裝車。

今年 BMW 也在 WSBK 奪得二連霸的佳績,冠軍車手 Toprak Razgatlioglu,台灣人稱土耳其哥,也來到車展現場與大家同樂,除了上台燒胎之外,也將奪冠車輛 BMW M 1000 RR 留在現場展示。

From @toprak_tr54

旁邊則停放著前 MotoGP 世界冠軍 Valentino Rossi 所駕駛的 BMW M4 GT3 參賽廠車。
- R 1300 RT

- K 1600 GT

- CE02/C400X/GT

- CE04

- R 1300 R

- R 1300 RS


本次的亮點之一 BMW F 450 GS 正式發表,它搭載了全新開發的 420c.c. 並列雙缸引擎,使用特殊的點火偏移設計,令人驚豔的低整備重量為 178 公斤,搭配 48 匹馬力,讓它在同級距中擁有更卓越的馬力重量比。並且,它搭載了全新黑科技 BMW Easy Ride Clutch,這項技術根據引擎轉速自動接合離合器,讓騎士在任何轉速下都能更輕鬆駕馭車輛,帶來極致的騎乘舒適性和控制性。前懸吊採用 KYB 43mm 倒立式前叉,後懸吊則為鋁合金空心鑄造雙搖臂,搭配 KYB 中置後避震器,具備彈簧預載、回彈阻尼可調,在複雜的路況下能有更優異的性能,短軸距設定也進一步帶來靈活且充滿樂趣的操駕手感。
延伸閱讀:BMW F 450 GS 米蘭直擊|全新48匹雙缸越野車,免拉離合器黑科技搭載上車。

此外,BMW 全新概念跑車 Concept RR 在 Concorso d'Eleganza Villa d’Este 亮相後,今年也在米蘭車展現身。Concept RR 是以 M 1000 RR 為核心展望下一代 S 1000 RR 車系的設計。車架部分維持原來的鋁合金環抱式車台,引擎部分同樣沿用 M 1000 RR,動力輸出達到 230 匹以上,搭配全車高度輕量化的設計,大面積使用鋁合金以及碳纖維材質。雖然並未公布更多資訊,但以 M 1000 RR 車重 193 公斤為基準,這台全新概念跑車的馬力重量比將會相當可觀。

從外觀來看,除了祖傳的鯊魚殼空力套件,正面大片的碳纖維定風翼能有效為車輛帶來下壓力。根據先前 BMW 新聞稿表示,工程師們花了許多精力在空力效果上,不僅是為直線所帶來的下壓力,包含在彎中的穩定性也是一大考驗。

這幾年 BMW 在 WSBK 上的成功也將這些數據帶入 Concept RR 上,追求「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最大過彎速度」以及「最小的空氣阻力以實現最高速度」,相信在明年的米蘭車展就能有更完整的新車消息。

本次M系列家族,M 1000 RR、M 1000 R、M 1000 XR現場居然開放試跨,小編當然也有上去體驗一下,其中M 1000 XR是我最喜歡的車型,是一款結合了運動性能與長途旅行舒適性的跨界跑旅車款,滿常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它在賽道上奔馳的影片。它以S 1000 XR為基礎,搭載與S 1000 RR相同的水冷直列四缸引擎,經過重新調校後,能爆發出201匹最大馬力,極速可達275km/h,展現出遠超一般旅行車型的戰鬥力。

M 1000 XR在空氣動力學方面配備了M定風翼,能在高速行駛時提供必要的下壓力,增強穩定性。底盤配置方面,它採用了半自動電子懸吊系統,標配輕量化鍛造輪框,並可選配M碳纖維輪框進一步減輕車重。此外,它還搭載了高性能M制動系統,確保頂級的制動表現。M 1000 XR將M系列的賽道基因與XR車系的長途實力完美結合,是一台名副其實的「高能至遠」全能座駕。

BMW R 1300 GS Adventure 是 R 1300 GS 的長途探險旅行(Globetrotter)版本,可以說是 BMW 多功能車型中天花板的存在。GSA 版本最核心的提升是續航力,它擁有誇張的 30 升鋁製油箱(標準版約 19 升),最遠可行駛 610 公里。為了應對艱難路況,GSA 採用了更堅固的鋁製管狀後車架,增加了車身防護桿、集成式輔助頭燈,並提供了更長行程的懸吊系統(比標準版增加約 20 毫米),確保在越野時擁有更強的通過性和舒適性。

儘管是冒險車型,R 1300 GSA 在長途舒適性上毫不妥協。它配備了更大的可調式風擋和擴大的護手,提供卓越的風阻保護。與標準版一樣,GSA 搭載 145 匹馬力的全新 1300cc Boxer 引擎,並搭載了 EVO Telelever 前懸吊與 EVO Paralever 後懸吊的半主動式電子懸吊,透過實時檢測負載,讓懸吊即時設定調節,維持最佳車身高度與平衡,讓騎乘體驗維持一致。此外,它還標配了更多的置物空間整合點,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旅行旗艦。

旗艦性能街車 S 1000 R,最大馬力達到 170 hp,優化的 Shift Assistant Pro 換檔輔助系統,讓動力輸出更直接。新的雙眼頭燈外型更加有魅力,就像是脫掉外殼的 S 1000 RR,騎乘姿勢不會過於激進。2025 年也針對低速油門做了修正,使其輸出更直接一些,在市區騎乘更加輕鬆,是一台非常好騎的車。

BMW R 12 G/S 現場展出的是淺白配色。這款復古耐力機車承襲了 1980 年傳奇 R 80 G/S 的自由精神與越野能力,是風格與性能的結合,其設計向經典致敬並且融入了當代技術,讓騎士在脫離柏油路面後仍能享受純粹的駕馭樂趣。車輛核心為獨具魅力的氣油冷水平對臥 Boxer 引擎,搭配專為越野調校的底盤和 210/200 毫米長行程懸吊,車載的電子控制系統,提供 RAIN、ROAD 和 ENDURO 等多種騎乘模式,以及彎道優化的 ABS Pro,確保車輛在各種路況下都具備精準的操控與高度的安全性,是一款獨具一格的越野經典。

BMW 本次也在現場設置賽道模擬器讓各位體驗,可以看到使用的是 BMW S 1000 RR M 版,透過模擬器可以簡單體驗車輛在彎中騎乘三角以及姿勢變換。有趣的是現場這位義大利老哥,來到 BMW 的攤位,騎著 BMW 的車,居然在 GP25 裡面選 YAMAHA 廠隊車手 Fabio Quartararo,實在毫不留情,現場圍觀的群眾也都在笑著討論這件事。
感謝分享&介紹,氮氣直線加速 卡通真實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