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發表2016新車與全車系建議售價


tom5784 wrote:
第一: 非親非故,消費者為何要“力挺廠商“~ 那你要問當初用高價來買的人了, 我還真不懂
第二: 我是一家企業負責人, 經濟能力還算是不錯, 但我不會對不合理的廠商輕易妥協, 我也會為經濟能力不好的人來思考, 讓大家都有圓夢的機會
既然你要讓台本壯大並正常營運, 所以你到底有沒有花28.8萬來買NSS300啊, 若沒有, 那你的言語不就前後矛盾??
既然你要讓台本壯大並正常營運, 建議你要號召消費者們一起來挺台本調回原價的, 但應該會沒幾個人理你的,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價格是不合理, 經過這次下修價格, 我兩個好朋友(買公司貨NC750X & CBR650F)也自認學到教訓了, 以後車商的話聽聽就好
至於什麼樣的價格是合理的或是比較合理, 其實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
可以拿"現在"台葉的價格或是水貨商的價格來比較就可以了, 但不表示他們是絕對合理, 只是把他們當立基點來推算車價
另外你有一句"你要長期抗爭也不是不行,問題是要抗爭多久才能取得勝利。如果要花十年才能達到目的那是不是大家這十年都不要騎,只騎125就好呢?" 這句話我那兩個朋友當初也是說過類似的話, 但現在.........
進口車與國產車我都擁有過, 我都會很大方揭露車子的優缺點給朋友們知道, 我不會去幫國產或進口車商掩蓋缺失的
怎麼感覺你好像是重機的新手, 也感覺你應該年紀很輕吧, 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你去發掘與重視
我8年多的重機生活感想~ 重機真的就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無須把重機看得如此重要,...(恕刪)


如果你有比妥協更好的方式不妨說出來讓大家聽聽。或者你可以揪團自辦進口以日本價格購入HONDA重機,到時我願意再買一台日本價格的重機。
在你提出更好的而且可行的方案之前,接受廠商的價格大概是目前唯一能順利買到車子的管道。
很多人很會講,但都只會點出問題卻沒有具體解決方案,說再多還是等於白說。

重機是這樣:

它不是民生必須品,也沒有非騎不可的理由,不騎也不會死,因為有其他交通工具可替代。

它跟股票的特性一樣,所謂的合理價就是成交價。你覺得貴,不買,當然沒有成交價。你買了,表示你認同這個價格,那這個成交價就是合理價。

每個人對於風險的承受度都不一樣,再貴的股票都有人買,因為他認為價格合理。相反的,有些股票再便宜都沒人買,因為他認為價格還是不合理。
我買了,不管我買的價格是多少,那它就是我心中的合理價。也許我買貴了,我賠錢,那也無所謂。畢竟要做到每筆投資都賺錢也不是那麼容易。所有進場的人應該都曾評估過虧損的風險才投入,既然投入就要自負盈虧,我想所有車主都有這份自覺,這點倒是不必你來瞎操心。

至於你的第一點我的答覆如下:
我說“非親非故,消費者為何要“力挺廠商 ”,這題不是疑問句,重點在後面那句:你的思考邏輯一開始就錯了。
我說你一開始就錯了,你應該要回答:錯在哪裡。而不是講一些五四三。

第二點:我也會為經濟能力不好的人來思考, 讓大家都有圓夢的機會
經濟不好的人不必勞駕你去代為思考,對於這種非民生必須品的大型重機,讓有餘裕的人去購買就好。你沒偉大到可以替所有人解決經濟的問題,更別說圓夢了。經濟不好的人首要目標是顧三餐就好,我實在不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去買這種增值性低又需要定期花錢保養的負資產。當然,如果你的宏願是“人人有重機、處處有紅牌”。那我也不會笑你傻。

第三點:你講的價格不合理、價格太貴其實我通通都同意。問題是你沒有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這點讓人很反感。明明就沒有替代方案卻又指責別人為何要妥協。你讓我感覺你只是在說大話。明明沒有能力解決問題卻不斷的重複著同樣的大話。知而不行猶是不知。

請提出比妥協更好的解決方法以終結這類毫無意義的紙上談兵。

cm4430 wrote:
如果你有比妥協更好...(恕刪)


個人認為閣下的邏輯比較有問題
前後顛三倒四

為什麼消費者要自己進口?
難道嫌牛奶貴就要自己養頭牛嗎?
沒本事自己進口,就得接受廠商價格?
那消費者總有上網報怨,勸人別買的自由吧?
閣下憑什麼消遣?
嫌價格不合理錯了嗎? 那你說說現在價格合理在哪?

方法大家不都說了,你自己也說了不買拉倒
抵制、拒買、換其他價位合理品牌
對消費者而言這就是最有效方法

股票是理財投資工具,股票價格跟商品價不同
台灣股票本益比低,一樣狂跌
大陸本益比超高,仍然狂漲
誰能要求各國股票價值相同?

現在網路公開發達
消費者當然可以質疑商品價格過高
由其是受不當阻礙而使廠商獨佔受利的商品
假如沒有那麼多不當阻礙
我進幾台賣你日本定價+稅金+檢驗費
那有什問題?

vicence wrote:
個人認為閣下的邏輯...(恕刪)


同是魚肉消費者...有的被鋪天蓋地抵制,有的LP捏著含淚買下企!

難怪義美要去爭取進口車代理權...
nsr150xx wrote:
d大您錯了
比起美.日機車有條件零關稅進口 歐洲6%而已
台灣的18%的確很高
不過那些正義人士 也只會拿數字玩遊戲
扯日本零售車價如果加上台灣的貨物稅/營業稅
就會比台灣零售價貴
原來在日本賣車的成本
不用負擔貨物/營業or所得稅喔
要不是小弟不會日語
早就游泳過去一起賣了
已哭 懶得j4

台灣的車價包含了貨物稅和營業稅的這件事是確定的,
至於日本的車價,別人說的你不信,叫你自己來日本買台車,親眼所見後再評論也不要,
不要就算了又在那裡一廂情願以為自己是對的?

日本車行賣車要不要負擔類似台灣的貨物稅和營業稅我是不知道,
但是「要不要負擔」和「車價裡面有沒有包含」是兩件事,
而後者才是可以判別同一台車,是台灣售價比較貴還是日本售價比較貴的原因,前者則是零相關。

我說,與其在那裡一廂情願的發文自 high,
把明明自己不熟的事情講得好像很確定還不臉紅,怎麼就不試著買張機票來日本實事求是呢?
說句實在話,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是希望車價越便宜越好,
但是以台本的角度來看,前期投入的成本當然是要灌在車價裡來做回收,這點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是讓各位來當台本二輪部的頭,我相信也是會做一樣的事

很多人都會說同一台車在國外的價格怎樣兼怎樣,
但是被拿來比較的國家,或許在前置成本都已經被攤平的情況下,當然可以不用在車價設定上考慮這點,這點不得不說台本是吃了虧。

不過很明顯的,這點考量在僅僅過不到一年,就某種程度上被捨棄了。

我個人其實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台本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做出了這麼大的讓步,
(直接降價,而且降價的幅度還算不小,雖然有些人還是不滿意...XD)
要是我來操作,會是維持一樣的價格,但是以送跟降價金額同樣的禮券來做促銷,
這樣做,至少在配備上還可以把一些錢賺回來,同時也促銷除了車價之外的週遭部品。

直接降價的壞處就是,
1. 有些人會覺得你還是賺很多..XD,(這棟樓應該會有人證明我的話),然後會想要再等等看有沒有第二波降價。
2. 完全就是打了前一年車主的臉,還得要想辦法來補救這一塊,免得日後第一波引進的車都沒人想買
3. 即使是進入了價格帶,目標車主也不會直接購入,而是會想要再比較其他牌後再來看看
4. 之後價格上的操作上就會明顯受制於現有的價格,就像 MT-03 受制於 R3 一樣的道理

以上的道理相信台本二輪部的營業頭不會不懂,但是還是做出了直接降價的決定,所以我著實好奇是什麼原因。
或許,明年有機構發表台本 2015 年的銷售台數時就可以瞭解了吧...XD

小环子 wrote:
HONDA二輪重機部,進來台灣一開始採用的商場對策就擺明是錯的~~一年只訂了1200輛重機銷售預估目標【所有車款加在一起...】
然而~~~~
YAMAHA 的R3....一款車,就R3單一款車...就銷售了1500多台..這個數字...讓HONDA二輪重機部高層不得不好好省思...
台灣市場小?
烏龜怕鐵鎚?
蟑螂怕拖鞋?
錯~~~~!!!
HONDA重機要繼續擺高姿態嗎?

老實講,拿 YAMAHA 的 R3 的銷售台數來評論台本的策略我個人是覺得張飛打岳飛了。
不是賣得台數多就值得別家廠商好好省思了,機種的構成、獲益率等等也要考慮下去,這個比較才有意義。

vicence wrote:
個人認為閣下的邏輯比較有問題
前後顛三倒四

為什麼消費者要自己進口?
難道嫌牛奶貴就要自己養頭牛嗎?
沒本事自己進口,就得接受廠商價格?
那消費者總有上網報怨,勸人別買的自由吧?
閣下憑什麼消遣?
嫌價格不合理錯了嗎? 那你說說現在價格合理在哪?

方法大家不都說了,你自己也說了不買拉倒
抵制、拒買、換其他價位合理品牌
對消費者而言這就是最有效方法

股票是理財投資工具,股票價格跟商品價不同
台灣股票本益比低,一樣狂跌
大陸本益比超高,仍然狂漲
誰能要求各國股票價值相同?

現在網路公開發達
消費者當然可以質疑商品價格過高
由其是受不當阻礙而使廠商獨佔受利的商品
假如沒有那麼多不當阻礙
我進幾台賣你日本定價+稅金+檢驗費
那有什問題?
...(恕刪)


1、事實就是在你們想出更好的辦法之前,接受廠商的價格就是目前能取得車子的少數選項之一。

2、 抵制、拒買、換其他價位合理品牌。
請問現在是在抵制黑心貨還是怎樣我搞不懂,為什麼要其他人認同並加入你們的行列。

現在的台灣人已經從以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進化到“只要我不喜歡,你也不可以"的階段,這種強迫他人加入陣營的方式有點偏執。

3、你又不是經營者,又不用承擔所有固定成本以及浮動成本,請問你認定的合理價要根據哪些項目去計算。
是有多少產品是由消費者去訂價?你是不是過度膨脹自己的身份及地位,認為價格必須由你來決定才算合理價?

我之前就講了:我買了,不管花多少錢買,成交價就是我心中的合理價,買貴那也是我自己的事。哪天價格降到讓你下手去買時,可能還是會有人跳出來說那種價格不合理。

4、不當阻礙來源有兩個,一是關稅二是驗車費,你要努力把這兩項消滅我也很支持,問題是現在沒有人去推動,覺得價格不合理的人都只在這裡打打嘴砲並攻擊現有車主。

5、我也很想用更便宜的價格購車,問題是現階段就是這種價格。有些人可以等,有些人不想等。像某些人自己早就擁有重機,所以他可以不用在現階段買,他可以騎著自己的重機然後高喊抵制、拒買、換品牌。問題是沒車的人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等到所謂合理的價格出現?
DSNT wrote:
說句實在話,站在消...(恕刪)



說到台笨的行銷策略,根本從頭錯到尾

精品在消費者心中是什麼?
寡占、大眾認同、流通性佳、保值
本來應該先搶攻市場在逐漸拉高售價
秉持高級服務水準更應該維護來者不拒
他卻把未來很可能換車升級的消費者拒於門外

突然間降價會造成什麼效應
原持有者中古價崩盤,對原廠不信任
進場者收手期待更低價

但別忘,對手也是會削價
更不像台笨只有Honda可賣...
台笨此招是否帶來更好業績
在下吃爆米花等看戲

cm4430 wrote:
1、事實就是在你們...(恕刪)


好啦,你甘願用這價格買
歡喜就好

我就是那個現在爽爽騎,在說風涼話那位
現在降價對我有何好處?
中古價慘不忍睹耶~

但是...長遠來看
也許痛一次就好
以後買第2、第3、第4.......台
能用合理價格買喜歡的重機小三
未嘗不是壞事..
vicence wrote:
說到台笨的行銷策略,根本從頭錯到尾
精品在消費者心中是什麼?
寡占、大眾認同、流通性佳、保值
本來應該先搶攻市場在逐漸拉高售價
秉持高級服務水準更應該維護來者不拒
他卻把未來很可能換車升級的消費者拒於門外

就這點來說,我跟你的看法不同,我基本上是認同台本的行銷策略。

首先,我並不認為所有品牌的操作,在進入一個新市場的時候,
都是要先搶攻市場(講白一點就是便宜賣)再逐漸拉高售價。

一來這個市場的規模目前還真的不大;
或許有人要說是價格的關係,可是看看 R3,當初版上捧成這樣,我還以為一年要賣個上萬台了,卻也不過如此。
(為了避免有人看不懂中文,我先說明我可沒有說 R3 的銷售成績不好,我要說的是跟預期有相當程度的落差)
要進入一年有 40 萬台和 4 萬台的市場(舉例),所採取的策略不會也不應該一樣,
要進入的市場已經是走向價格競爭了,還是仍有一定的價格支撐,所採取的策略還是不會也不應該一樣。
而便宜賣來搶攻市場,個人認為適合兩個命題的前者,不適合後者。

再來,要逐漸拉高售價我們用講的很簡單,實際上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你一開始的價格如果是開低價,消費者的印象就是在那裡了,要提升起來可是有相當的難度。

看看台崎,他們的售價最常被批評的,其實不是和國外的價差,而是漲價。
同樣的,就算台本一開始便宜賣了(跟國外同價),以後要漲價時,台灣的消費者會去想:
「啊~~台本就算漲價也只是比國外貴一點點而已,所以還是可以接受啦」或是
「為什麼跟其他國家相比,配備又沒比別人多,憑什麼漲價,台本這個無良廠商」呢?
小弟私心認為是後者。

再加上有些前置成本要分攤,所以個人認為台本一開始就開相對較高的價格的策略是合理的(對台本來說)。
只是才過不到一年就改變策略了,原因是真的成績太難看?還是有其他原因,這個才是我好奇的地方。

另外,維修來者不拒,這個更是台本不會做的事。
台本願意維修特定日期前購買的水貨車,我覺得這個已經是一步好棋了,
如果還真的是做到維修來者不拒,那台本賣車的成績只會更差不會更好,原因應該不用多說才是。


vicence wrote:
突然間降價會造成什麼效應
原持有者中古價崩盤,對原廠不信任
進場者收手期待更低價
但別忘,對手也是會削價
更不像台笨只有Honda可賣...大笑
台笨此招是否帶來更好業績
在下吃爆米花等看戲

鄉民們在講到行銷策略或是訂價策略時,第一招其實也就是永遠都是那招的「降價求售」,
可是對公司來說,降價求售應該是最後一招中的最後一招,真的沒有步了再拿出來用,不成功便成仁的手段了。
原因就像上面你有提到的那樣。

所以為什麼台本在僅僅不到一年就用出這招,我著實不解,也讓我更好奇台本 2015 年的銷售數字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