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拉拉拉 wrote:
R3影響一點點? 讓川崎N300,Z300大幅降價,MT07也影響這個級距的價格,再對比台本開的價格,就是個盤子價,消費者不是笨蛋,不奢望比水貨低,但至少平價吧?
老實講,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但是你還是改不了那種文不對題然後寫一篇八竿子打不著的文章來 high 的毛病。
麻煩一下,要用「挑字回」的方法回人家的文之前,請先看清楚人家的文章在寫什麼,OK?
我說 R3 只影響一點點,指的是什麼,你看清楚了沒?我指的是 N300 了?我談的是 Z300 了?這些機種的降價跟我要談的有什麼關係?
我要說的很簡單,今天 R3 不管是在「售價」「機型」「設定目標客群」...etc,都跟台本的 line-up 沒有直接衝突到,
所以我認為 R3 的熱賣,對於台本在二輪的銷售成績,並沒有影響,了不起就是一點點點點....
因為要目標銷定在 R3 的人,本來就不會去考慮台本的車子,這個是我的想法。
當然你可以不認同,但是不是這樣子亂扯一通,最後把台本這兩個字打出來就算數,
好歹也稍微解釋一下 R3 是怎麼影響到台本的銷售吧? (R3 讓 N3 和 Z300 大幅降價,and then?)
魯拉拉拉 wrote:
本田的消費群和歐系消費群是不同的,本田甚麼時候變成高級品牌了? 玩歐系車的人通常收入會高些,價格也不會是第一考慮原因,但是本田的消費群就是一般買日系車的買家,比如說CBR650公司車賣很貴,他們就會轉往水貨或是其他日系車找車而已,會跟總代理買單的就真的是少數本田迷了
假如本田繼續第二年,第三年繼續保持高價,最後它就準備關門大吉了,就這麼簡單
台本的價格不管開多少,水貨永遠就是會和公司貨保持一定的價差或是 % 差,
所以會看價格買車的永遠就是會去買水貨,沒有自己維修能力的就是會是賣公司貨,
跟台本開的價格高低,不會說完全沒有相關,但是我可不認為只要台本開相對低價,單就會全部跑到台本來。
至於最後一段,你的猜測是那樣,我的猜測是這樣,反正現在這種事不會發生,也只是大家喊爽的而已...
南澳 wrote:
這論點不是在4輪部的CITY已經印證了嗎.如果這樣做只會死的更慘了...
從一開始的萬眾矚目.到後來的眾人唾棄.孤芳自賞.除了鐵粉中的鐵粉外.是有多少人捧場?
但鐵粉中的鐵粉是能有多少人? 能撐起多少量? 讓CITY變成稀有車.能見度比牛.馬還低呢...
後來出現的降階版.價格低一些些.配備大幅縮水.也沒起到什麼作用.導致現在這個6SR版本的出現..
但是相同價格帶.別廠牌有車格更大的車種可選.我為什麼要買車格明顯小一級的車呢?
抱歉,我個人覺得拿 CITY 出來做對比不是很適當(要嘛也是拿 Accord)
CITY 在我的印象中(有錯請指正),就是一個要來搶低價市場的便宜車種,
這個價格帶的客戶,本來就是預算先決,你玩加價但是多配備(如果有的話)的手法本來就只會搞死自己。
而本田二輪部的作法,要以 4 輪部的車來對比,我覺得比較像是 Accord 的操作,
開出一定的價格,但是給予相對他廠來說,(自認)比較好的服務或是品質,
在這種情況下,數量不多一定是早就可預期的,只是這個結果對下決策的長官來說,能不能接受,如此而已
(以 2016 年的價格策略來看,應該是不能接受...XD)
南澳 wrote:
2輪部就更慘了.一開始的過於自負導致那個鳥價格..但是大多數購車者的考量還是以市場價格作為一個基準.相同價格帶下去評比配備跟車種..
更別忘記現在網路很發達.買車的人大多都會事先研究.參考國外同級對手的價格跟國內的差價比.這一對照下去.想當盤子也還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行...
這段話其實我有點看不懂,不知道你能不能說明一下,你是指:
(1) 同樣的車,在國外和國內的價格比?...如果是這點,那現在買進口車的哪個不是付出很大的勇氣?..XD
(2) 兩台同級車,在國外的差價和在國內的差價比?...如果是這點,不知道你能不能請幾個例子來對照一下?因為我還真的沒看過多少人這樣子比過。
如果可以的話請幫個忙解惑一下。
南澳 wrote:
對於非HONDA不買的人.除了新手或是怕麻煩.沒維修門路的人外.有點重機基礎的人大都轉往水貨去了..
跟4輪部一樣的問題.那些有錢或是怕麻煩.以及公司貨的鐵粉是能有多少人.撐的起一年1200台嗎?又能撐幾年?
別忘記2輪的還有價格更低的水貨可選.2輪部的處境只會比4輪部更嚴苛罷了...
所以~門庭若市是一回事.成交數量又是另一回事..就我知道的.很多都是去門市看車.試乘.最後去買水貨...
就像我回另外一篇所說的,我並不認為水貨會是個問題,原因再重覆一下,
就是不管你價格開多低,除非你已經開到水貨不想賣的價格了,要不然那個價差或是 % 差永遠就是在,
價格先決的永遠就是會以水貨優先,其他因素先決的才會考慮公司貨,這點不會因為價格的高低而有太大的移動。
但是,開到水貨不想賣的價格,是否符合台本的年度獲利目標?(畢竟還有前置成入要攤,而且應該有設定好攤平年限),
這個就又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了。
至於你說 2 輪部的處境會因為有水貨比 4 輪部更嚴苛嘛....
我只能說 Toyota (現在多個 Mazda)對台本四輪的殺傷力,應該不是水貨商對台本 2 輪殺傷力能夠看得到車尾燈的吧...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