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田進軍是否會影響二手車市價~?

大家都在等台本開價,不少計畫買車的車友開始觀望。

台本再次來襲要打響第一炮必得拿出些牛肉消費者才會買帳。"本質"一貫堅持高價政策應該是往配備升級,維修保養優惠等類做文章。
叫 小 鶴 wrote:
公司價>水貨價...................自古不變的道理
怎麼還會有在想 公司價<水貨價
公司貨比較便宜 那"水貨"這兩個字 要來幹嗎??
這個邏輯很簡單
商人賣東西是要賺錢的..... 好嗎 !!!
不是來濟事的 各位
請清醒點



如果用在其他商品或許如此(公司價>水貨價),

但是很神奇的,重車的"現況"剛好相反,

在原廠沒有正式代理之前,價格是隨貿易商開的,

所以才會有台葉代理T-MAX530的價格比水貨還便宜,

以及MT-07上市以降,不少水貨新車&二手車都開始降價的現象出現~


當然,等到公司貨的價格公布&穩定之後,

就會回歸到你說的公司價>水貨價了(僅限於原廠有引進的車種..),

所以我前面才強調"現況"這兩字,

不過嚴格來說,公司貨的價格其實還是低於原先的水貨價呀!!

只能說在原廠沒有代理之前,貿易商真的很敢哄抬價格,

不管怎麼哄抬,就是有消費者會買單!!沒得選呀~"~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報下載連結

台閩地區機動車輛登記數字(紅字為大型重機登記數量)



臺閩地區汽機車列管駕駛人數(紅字為大型重機列管駕駛人數)



產品訂價一定要先做市場分析,我是台本的人,我一定會覺得沒有便宜賣的必要,因為市場上流通的車子遠少於持有駕照的人數。與其擔心我的產品會不會訂價過高,不如把手上有的價差(預定售價-進口成本)保留給經銷體系/後勤體系/行銷團隊,認真把產品價值賣高就好,因為殺價誰都會,如果看數字已經發現,殺了價東西一定會跑,那何必一開始就殺價?

如何把產品價值賣出來,才是訂價的人關心的事情,消費者能做的,只有「買」跟「不買」這2件事情。
nafusica1 wrote: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恕刪)

版上真正的行家出來了
佩服
p.s.後勤與零件流通的利基更大
nafusica1 wrote:
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年...(恕刪)



超難看的數字

大型重機自2002開放至今 13年了

紅牌才4萬多台 黃牌才2萬多 ? 汽車一年是40萬輛 ... 13年來 都500多萬量了

紅牌平均一年才3000多台 連塞牙縫都不夠

重機決對是微眾市場 當然要拉高利潤 才能生存


這種數字能養的起 honda 全國四個經銷點的 人事跟一切管銷

值得觀察
4月開放掛牌的三輪車,將會顛覆下一世代的黃紅(白)牌市場

重機再怎麼騎,馬力再大,制動能力再好,都比不上三輪的樂趣

三輪不用高價位也能有很愉快的操控樂趣
三輪不用高檔剎車,也能遠遠超越兩輪的制動能力
三輪不用大馬力也能有優越的騎乘暢快感

台灣的道路環境,原本就不適合強大的引擎兩輪
說明白點就是沒地方可以跑,且可以跑的地方都是車擠車

開車跟騎車不同,騎機車原本就是要享受那種FU~
路上三寶多,攝影機多,路小人稠,公升級的車實在提不上樂趣可言

而三輪車的優越駕駛操控,卻可帶給兩輪截然不同的體驗
一但賣得好,廠商有利潤可圖,相較於兩輪重機市場,這時候三輪就會開始大放異彩

無論長途休閒RV,市區OFFROAD,上山下海的險惡路況,多一輪就是一種保障跟樂趣
隨著三輪開放,緊接而來的就是四輪機車,這才是台灣真正需要的休閒玩伴

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機車密度全世界第一,雖然三輪車在台灣起步慢很多,但會比其他國家更早達到一個極致,這應該是樂於預見的

red666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到BUR...(恕刪)

40萬0期0%變成30萬你覺得呢
必然的..
沒有賣不掉的車,只有賣不掉的價錢
其實重車要看二手殘值去重車論壇比去露天來的準
如果經得起實話的話
我的看法,兩種可能都有(這不是廢話嗎?):

認為本田會賣便宜的原因:
YAMAHA官方的訂價會對消費者產生比較心理,而且如果價格太貴,那消費者一定轉而向水貨商買車,因為本田已宣布維修服務會涵蓋所有本田車主,除非他根本不想賺銷售那一塊,否則他只剩維修可以賺,銷售會通通被水貨商拿去

認為本田不會賣便宜的原因:
誠如樓上資料,台灣尚有很多擁有大型重機駕照的人並未擁有重機,但台本董事長說他的目標是年銷1200台。這目標跟有駕照而沒有車的人數不成比例,表示本田其實也沒把銷售業績看得很重。

反正現在說再多也沒用,四月中自然就真相大白了(雖然我也是在觀望的一位)

套句另一篇文章中,某位仁兄的留言:

反正等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我覺得會影響
看看舊款an650和舊款t-max的二手價有多慘就知道了
自從有公司貨之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