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thrusty wrote:
話說像這類多功能車 在台灣真正會騎去泥巴地還是涉水越野應該也不多吧
騎完光是要洗車就很頭痛 更別說全身噴得髒兮兮
況且台灣鄉下也都有柏油路 想要騎碎石路也只能去找山路裡或林道了
MT-09 tracer, Tiger 800 xrx, S1000XR 之類的多功能車也符合大多數騎士需求以道路為主
真正稱得上能越野的多功能車 大概就BMW那台水鳥了最有名
不過上百萬騎去泥巴地 車子弄髒就不說了 技術不好倒車又在野外 到時真的會頭大了
騎過09 真的是台好車 A mode真的很猛 B mode就像騎MT-07
今年不知道台葉會不會進?有內部消息嗎? MT-09 tracer比MT-09貴1000美金 水貨賣到53.8萬真的很......
Tracer台葉要是進口 定價45萬以下 鐵定又會像R3 MT-07一樣完封對手
洗車不是問題,因為隨便洗洗就好...
但是在台灣拿多功能車越野的確實不多,因為除了地小,還有就是所謂的off raod的定義很廣,
而多功能車大多設計再path等級的越野路面。
但是path的越野路面台灣很少(30年前很多,像是中部的136縣道在30多年前也是未鋪裝道路)
現只剩下台東的197縣道,而且只有其中一段13公里是未鋪裝。
林道的話...大多不是裝鐵門堵死,就是颱風摧毀,甚至被鋪上水泥、柏油變成一般道路...
所以只有羅山、郡大、卓社、白米、合歡溪等等少數林道可走...









剩下大概就是少數的產業道路,例如翠巒產業道有7公里是未鋪裝路面,



不然像是屏147-1鄉道雖然有鋪水泥,但是天災搞得路面柔腸寸斷的的鄉道縣道,
同樣慘遭天災殘害還有南橫復興鄉的溪床便道、力行產業道路...






不然就是屏東老七佳石板屋的這類的河床便道...

選擇性就變得很少...要去跑Enduro或是Cross等級的路況就變得很困難、吃力...
(但是國外多的是天生反骨的老外在硬幹...)
但是最大問題應該是:在台灣多功能車太貴了!!!
這讓多功能車的使用族群縮的很小...再加上沒有訓練學校提供越野訓練...
變成大多車主都是把多功能車當成旅跑來使用...(很多大鳥都是裝道路胎...)
(但是2016年有改變,因為山葉低價策略殺的一堆車賣不出去,2015年的庫存車終於跌破40萬,
像是NC750X無DCT的水貨版本已經喊到37萬以下,2015年份的DL650XT也喊到39萬)
至於MT-09 Tracer....我根本不認為他是多功能車,
他的懸吊和MT-09一樣沒變...應付不平的路況沒有任何提升...
只是把多功能車的風鏡、護弓裝上,把手高度抬高,變成像是仿賽look、越野look的『多功能look』樣式的街車...
同樣的屬性有Honda的CB500X,KTM的1290 Super Adventure、Aprilia的Caponord 1200或是BMW的S1000XR、Ducati的Multistrada...
車廠說是多功能車,其實性質上更接近輕型跑旅(和同排氣量的跑旅相比,上述的車款車重輕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