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Johnny:
G-Dink 300有解決腳踏平台的問題,不過我記得它好像比270貴了個3萬塊左右,它跟GTS 300好像是同級的(我說價格),然後網路上查到的評價有些人說坐起來不舒服。雖然舒不舒服這種事是見人見智的,但是一般普遍對270都是表示舒服,這也是我之前沒考慮G-Dink的原因,不過就陷入了腳踏平台的問題,有一好沒有兩好。
To火舞、Poki:
我很認同黃白應該各一,再視需求決定騎哪台,而「ex...去夜市,去捷運,路邊亂停買雞排...等等等的....」這個就是我第二個猶豫的地方。
老迪爵當然可以留著,不過我就是不想哪天騎在路上的時候它變身了,才想說換一台車,如果又把它留著用,我應該會被罵神經病…
To薰衣草咖啡:
我不知道有後座包這種東西,後箱是因為路上就有看過所以知道。我查了一下後座包,發覺還蠻能解決置物的需求,雖然只看數字跟圖片不知道夠不夠大,但這確實是一個解決的方式。
我其實不會太在意在公有停車場或路邊停車格按汽車計費方式收費的金額(不過我就曾經看過汽車駕駛狠狠地看著停在路邊車格的紅牌,但不知道後來怎樣就是了),我比較在意的是像火舞提的那種路邊買雞排飲料啦、去便利商店繳費啦、出去吃飯啦這種非長時間性的臨時停車,如果還要到處找車位,我應該是受不了,這也是我對直上黃牌最顧忌的事,因為這是跟著一輩子的。
還是感謝大家建議,我繼續想想,希望迪爵不要這麼快出包。
chia29 wrote:
感謝樓上各位建議。To...(恕刪)
大大考慮的這個問題,由小弟我來回答,大概可以說是最合適的啦!!
因為小弟本身目前就是Rv180/270雙修。

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當初也是雙載+載貨需求,牽了Rv180,購車前也來01取經過,當時也是一堆人推我直上黃牌;
但小弟當時沒猶豫太久,主因車位問題加上嫌考照麻煩,很快的決定購買Rv180了。
也跟您一樣,前一台車是騎了10幾年的老車,只不過車型是野狼,
剛入手Rv180的那段時光,只能用驚為天人來形容,動力與老車完全兩碼子事,Rv車型配有長風鏡,
跟檔車比起來,遮風又擋雨,平地台再加上馬桶以及我加裝的後箱,說它是兩輪轎車都不為過哪;
從此與女王的單日出遊範圍,比以前擴大了幾乎快半個台灣!
但好景不常,自己的心思被當時勸我上黃牌的版友給說中,尤其當走在西濱時,看著黃牌在61快速道上暢行無阻,
自己在一旁路面超差的機車道上上下下,涵洞穿來穿去,不僅不舒服,也增加不少危險性,
每天都有種如果當時直上黃牌就好了的感受,
最後受不了,認賠殺出,萬般不捨的把全新Rv180給賣了,升級上了Rv270;
結果是滿意的,至今也不會後悔做出這個決定,
Rv270雖然載貨的方便度低於Rv180一大截,但是較低的前後座高以及較充足的馬力,龍骨所提供的穩定性,
再加上路權的便利性(小弟在北市),都讓我再也沒什麼可以挑剔的了。
就這樣騎了一年左右吧,結果發現,自己偶爾要去市區的時候,逐漸開始寧願騎那台還留著的老野狼,
因為,我雖然在停車方面已經很皮了,但,Rv270雖然CP值已經很高,畢竟也還是台破10w的機車,加上又是新車,體積也大,
市區要說真的能跟白牌機車一樣方便不用操心,說實在的我自己是做不太到,
到了這個時間點時,每當自己在市區辦事時,被迫騎回老野狼,
對於已經習慣180cc以上動力的我,再加上體驗過Rv車系超強的舒適性...心中真的懷念起那台跟我緣分極短的Rv180了...
心中也對台灣大重的停車法規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排斥感,
本來Rv270可以是一台相當全能的交通工具,結果被法規的限制搞得變成假日出遊的玩具!
但不爽歸不爽,也只能摸摸鼻子...
就在此時,剛好在車友社團看見二手Rv180釋出,里程數跟我當時出售自己的Rv180差不多,賣價卻還少1w!
此時心中想到,只要我買回來雙修,我當時賣車換車所賠掉的錢不僅全數回來,我還倒賺1w呢!
考慮沒多久~就出手了~!於是就開始了我目前Rv180/270雙修的時光囉!
以上是小弟自己的故事啦...以大大的問題來說,我其實給不太出什麼建議了,就看大大看我這樣一路走來的歷程,
會不會產生出明確的決定囉!
荊楚石 wrote:
大大考慮的這個問題,...(恕刪)
樓上大哥前段的心路歷程跟我好像,尤其是「主因車位問題加上嫌考照麻煩,很快的決定購買RV180了」,我原本也完全就是這個打算,顯見樓上應該也是大叔等級的,以不麻煩為優先XD
因為家裡有隻小娃,所以要用黃牌來個二人遊北台灣我想機會是不大。但是上下班通勤,只要我老婆不排斥,黃牌倒也不是用不著,畢竟我們是跨縣市通勤,如果不走國道,上下班路線上是會經過幾條快速道路跟高架。
自己原本腳踏平台的理由,經過樓上幾位建議的方式再評估後,已經快被捨棄了。你的「自己偶爾要去市區的時候,逐漸開始寧願騎那台還留著的老野狼」,也就是停車方便性問題,是我現在掙扎的主因,尤其我不大可能留著老迪爵備用(我就是怕它哪天半路暴斃,而且將來要我騎著它載小孩,我辦不到),如果要備一台白牌,變成現在還要再入手一台,以我現在這階段的考量上會覺得太浪費(至於會不會真的入手黃牌後又像你一樣的歷程,那就不敢說)。所以我一直在想像如果入手黃牌,會在市區停車的可能性有哪些,是不是真的無法克服。
總之感謝樓上大叔的心路歷程,給了我很有意義的參考。
chia29 wrote:
樓上大哥前段的心路...(恕刪)
哈,都被你稱上大叔了,我也就不再自稱小弟了;
今天再看了一次你的購車的目的,
上下班會用到的快速道,不知道你指的是哪幾條,
但如果是一般的上下班時段,大概8成以上的快速道都是車滿為患,
非常有可能與一般道路的通勤時間只差個幾分鐘,甚至還有可能多於一般道路;
除此以外,就如我剛剛提過的,我停車方面算是很皮的了,
但如果在北市的重點地段,要停30分以上,我自己的心臟還是受不了,
觀察路邊的大重,敢在重點路段硬撸的也是非常少數,
綜合以上,既然不打算機車出遊,我這邊直接建議你買Rv180即可,
它在動力方面,並不會落後入門級黃羊太多,是一台非常能跑的車,
相信屆時你若跟你的老車互相比較的話,會為之驚艷,即使不騎快車,它在低轉時的動力表現也算是讓人滿意,
但比起250cc~,雙載低速爬陡坡時的表現,就會有較大落差,
以爬陽明山為例,Rv180全原廠普通體重雙載,油門七~八成滿,錶速大概只能到70km左右,
若再更陡坡(比如說大屯山助航站),不僅只在騎乘感受,實際上確實有燒碗公的機會(控制油門可大幅減少發生機率),
細節你可待確定牽車後再來了解,
以上供你參考囉!
你的問題真的要看你個人,我自己經驗提供參考:
我是跑全台灣,上班通勤,菜市場,接小孩,旅遊....全都是一台機車搞定,偶而才開汽車
在這種前提下,又是住北部,所以路權對我來說超重要,能上快速道路真的讓我省下很多時間,騎車更安全
我騎長途比例不小,所以這種RV騎姿+大風鏡,對我來說超重要
養車的部分,國產黃牌的維修保養總是會被收比較貴的錢,這先不細究,簡單講就是有人會跟你說保養很省,但那只針對機油齒輪油小保養,其它的部分包含任何大保養和維修,我保證沒有一項比白牌便宜的,我自己騎了這些年來統計,約略是養1台入門級125的花費的兩倍錢(DIY就對比DIY,入店對比入店),但這當然還是比進口要省
另外,停車和靈活度部分,剛開始會覺得這車很大台,迴轉和在菜市場的靈活度就是比125要差很多,有人說,騎一陣子後會習慣,這我認同,但是再怎麼習慣,還是一樣不會比125靈活,而且迴轉倒車風險大(千萬別小看這句),即使我不在乎車殼被刮到,要在擁擠的停車空間內要把我的車擠進去,難度是以前騎125的2倍難,停車又難喬,路邊停車時車頭朝下坡方向,要騎車時可能就拉不起來了....總之還是有不方便之處,車身長,通常要倒車入庫停來爭取空間,才不會比別人凸一節出來
停車位若停機車格是台北市抓得比較嚴格,你若要常進入台北市,那一定要有公司車位,停外面可能會煩死你,除了台北市和新北少數區域之外,我到外縣市去都停機車格多,非常少會被檢舉或開單,外縣市停車問題相對來說比台北市友善,而且台北市有不少私人停車場是拒絕做重機生意的,你付汽車錢他也不做你生意,所以進台北市停車,紅黃牌會比白牌要更不方便許多
置物空間就不用談了,你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實,沒地平台真的很不方便沒錯,但我覺得還好,我車廂大然後前面有裝掛勾,短程包便當之類的掛鉤夠用了,而且腳踏龍骨那邊也不是完全不能放東西,只不過窄小了點,有時去全聯買一大袋東西,往龍骨上暫時放一下,塑膠袋提把掛在掛鉤上,也是OK的,就電腦主機那種就不行了,非得綁後座才行
如果你騎短程,又都是上下班又要買便當出入菜市場之類的,加上如果你本身對於騎車養車或遠程又沒興趣,那我真的建議就白牌就好,養黃牌某一方面是需要一點熱忱支持
荊楚石 wrote:
哈,都被你稱上大叔了...(恕刪)
CWC20030205 wrote:
我是從白牌升級到黃牌GTS300i...(恕刪)
樓上二位的建議都是少用快速道路或遠程的話就以白牌為主,也非常中肯。以「遠程」來說,類似出遊的這種,因為三人家庭的關係,我比較可以確定是很難用機車來達成;至於快速道路,大概就是上下班通勤使用,這是比較可以想像得到的,不過即便這樣,多數時候我想也還是會以汽車為主。
我很明白上下班時間快速道路跟高架的壅塞度,不過以我自己基隆台北需要的路線跟用路時間來看,時間上雖然高於開車,也一定會比平面道路省,而且家裡跟公司有專屬室內車位,沒有停車問題。所以比較麻煩的是就像我先前講的,我一直在想像如果入手黃牌,目前我過去的經驗上,以及未來因為我的用車習慣改變後,會需要在市區停車的情形有哪些,是不是會有很大程度上的麻煩。
感謝二位建議跟分享,CWC大提到的有些部分也很值得我再另外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