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分析吧,一樣是我愛講什麼就講什麼。
懸吊與車身
懸吊應該是這台車的大賣點之一(另一個私心認為是引擎)。
這支正立前叉只是大隻了點,但有雙三角台,感覺上是穩定很多,畢竟也沒人改成單三角台去騎過。前叉略軟不過也沒什麼好嫌的,我的技術還沒能超越車子的極限這樣。
這台車原先改過Ohlins後避震,但我買不起所以請前車主換回原廠,然後又不知道原車的去哪了,就找一根近全新的原廠後避震給我,單人騎略硬,但是壓過減速條(比較高黃黑相間的那種),還是超舒適的。在高架上依照限速也能穩穩的跟汽車一起轉過彎道,我不會告訴你更高速會怎樣,因為我怕照相機。
另外由於後搖臂結構完全不同於一般塑膠車,後搖臂比CVT傳動箱輕多了,代表簧下質量更少,過坑反應真的很不一樣。
鋁合金車身在機車上還算少見,國產機車上則是幾乎沒有,理論上沒有鏽蝕問題,但後續應該也沒維修能量。
煞車
前車主換了BREMBO RCS總泵跟卡鉗,不過原廠雙子星已是一時之選,預算考量下也請前車主換回來。不過碟盤已經換成FAR 浮動碟,沒有ABS所以...我還沒去試過煞車極限,平時用兩指就能得到足夠的煞車力。
另外手煞車(駐車煞車)的設計是用另一顆機械式卡鉗去夾後碟,我個人覺得設計很不錯,手煞車拉起來時左手會抓不滿握把,不太有可能會忘記放。
但有一點我不太懂,就是前後輪轉起來阻力都有點大,改天要去轉別人的試試看。
燈號、人車界面
前燈並不算很亮,後燈自己看不到所以不知道。馬桶下也有置物箱燈,一開始覺得很讚後來發現當車廂東西多一點,車廂燈還是會被遮起來然後就什麼都看不到。哪天要玩電子花車時再來改善。
把手開關也很普通,只是對照本來騎的勁戰,故障燈變成熄火開關、少了大燈開關之類的,要時間習慣。
yaynyics wrote:
其實輪胎還好 真要省...(恕刪)
我之後也打算買國產胎用用看,另外以前騎雄獅時,90/80/17 BT39比3.5-10的還貴1K,老實說我已經習慣大胎=貴的事實了。
群青的高空......朱色的殘照......
飛舞而降臨的...白青之王者....
紅色沙塵----
白色的...火焰,光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