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NT wrote:
如果是的話請不要搞錯了,ARTC 的規範適用於各家廠商,包含國產車廠。
你在國內看到的 New Downtown,MAXSYM 等等國產車一樣都是要符合 ARTC 的規範才能在台灣的路上跑。

反而是國產車廠為了要符合 ARTC 的規範,有時候觸媒要多放一顆,有時候設計的角度拉線等等要被受限,
結果到車賣到國外這些看不見的配備都不用,反而造成為了這些多餘配備所做的設計都是浪費。
廠商都要哭哭了不說,還要被鄉民酸 ARTC 的規範是被拿來保護國產車廠的,真是情何以堪。...(恕刪)


這個看法剛好相反
如果說國產車的造車工藝比較高的話,那沒話講
實際上功力不知道差了幾十年去了
國際大廠設計的車會為了你一個莫名其妙的規範要進台灣而改設計嗎?
國外實際上也不在意這些莫名其妙的規範
所以變成了出得去~進不來
這不是變相的保護台廠是什麼?
風~~
holyduck wrote:
這個看法剛好相反
如果說國產車的造車工藝比較高的話,那沒話講
實際上功力不知道差了幾十年去了
國際大廠設計的車會為了你一個莫名其妙的規範要進台灣而改設計嗎?
國外實際上也不在意這些莫名其妙的規範
所以變成了出得去~進不來
這不是變相的保護台廠是什麼?

照呀,為了保護一個一年總數 65 萬台,其中大型重機可能不到 2 萬台的市場,
為了保護一個本田寧願到尼泊爾蓋新廠,也不願意就現有廠房擴廠的在地市場,
政府設了一些很 GY 的檢驗規範,不讓國內的廠商的配備或設計可以直接通用於外面幾千萬台的市場,
導致國內廠商為了要符合這些高規格的標準,還要另外投資設備儀器才能達標。
我真不知道用這種方法來保護,這個政府是笨還是聰明了。

我想問一句,你是以為台灣市場的量放在世界來看是有多重要需要保護成這樣?
另外,你說出得去,進不來?你該不會以為外國的政府看你測驗通過標準是台灣比較高就不用重驗就讓你進吧。
事實上是在國內要驗,在國外還是要再花錢跑一次實驗室「就為了去證明該產品可以符合較低標準」,很有趣吧。

今天我國的檢驗標準是比歐盟還嚴苛這個是大家有共識的,
但是會設這個標準,是真的環保署人員有顆熱愛環境的心,還是單純的如某些人而言是想要整外國車商保護國內廠商,說真的我不得而知。
反正這點是你有你的見解,我有我的看法。
只是我要說明的是,不是國內廠商就可以跳過 ARTC 的規範,人家也是在 ARTC 被人家刁過才能在國內賣車,
罵歸罵,不是事實不該以訛傳訛的錯誤消息還是 update 一下會比較好。
ARTC除了保護機車商,別忘了汽車商才是更大的受益者哦!
為了汽機車商還有下游零組件供應商的利益,政府難道沒有窮盡一切手段,設盡一堆關卡障礙來保護這些「泛車商」的藉口嗎?就算沒有,這些車商不會遊說政府官員要求保護嗎?事實是他們成功了!車商至今安祥地躲在關稅及ARTC的保護傘之下!

前陣子的國道憾事,有立委就質疑政府官員為何要定這麼高的進口稅率,以致於遊覽車商為了利潤而不惜冒險進口拼裝車材自行組裝!
官員坦承:高稅率是為了保護國內車商…立委補刀:保護了幾十年,到頭來我們的汽車產業連個引擎的都搞不定!

更早一點的新聞,消基會提議降低進口車關稅來強化市場競爭性、降低車價!結果好像什麼汽車公會的大人堅決反對!理由是:汽車的高售價那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一旦降低關稅拉低車價,富人的「可支配所得」將增加,會急速擴大貧富差距!
看看這些車商的嘴臉!還真敢說呢!
政府設立ARTC到底是為了保護環境還是保護車商?大家都睜大眼看著、體會著!爭辯無益~

大概很少人會以為ARTC只針對進口車審驗,而國產車不必驗吧!國產車當然要經過ARTC這關!但不會是逐台檢驗!ARTC沒那個人力、設備來審驗全國所有的車輛!所以自行引進是否必然一定要比照進口車商或國產車商的檢驗流程?這是我始終覺得有爭議的部份!
車商可以在驗過一台取得合格証後,藉共用授權報告加速、省略該批次其餘車輛的驗車流程和費用!縱然檢驗費用數十萬,若攤提到該批次所有的車輛數裡,其實也還好!當然最終必然還是會轉嫁到各別消費者身上!
個人引進同型車款,是否可以沿用ARTC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了呢?這有點離題,但我很期待這天的到來!否則100萬的R1,全世界恐怕只會在台灣現蹤!


xboy200 wrote:
大概很少人會以為ARTC只針對進口車審驗,而國產車不必驗吧!國產車當然要經過ARTC這關!但不會是逐台檢驗!ARTC沒那個人力、設備來審驗全國所有的車輛!所以自行引進是否必然一定要驗車!這是我始終覺得有爭議的部份!
車商可以在驗過一台取得合格証後,藉共用授權報告加速、省略該批次其餘車輛的驗車流程和費用!個人引進同型車款,是否可以沿用ARTC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了呢?這有點離題,但我很期待這天的到來~

你要怎麼掛保證這台你自行引進的車輛能完全符合我國法規,因此只要沿用沿用 ARTC 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

有什麼方法不妨提出來給大家參考參考?

DSNT wrote:
所以你也知道你的保證沒有人信,那請問一下你憑什麼要求政府機構給你沿用 ARTC 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

車商不管是國產進口還是水貨商,好歹也拿出了第一台來證明給政府看是有符合法規了之後再來跟政府談沿用手續。
你如果驗得過第一台,但是第二台卻要重新再驗而不能像其他車商用沿用的方法進口,那就是不公平待遇沒錯。
不過,能不能先請驗過第一台再來談?...(恕刪)


其實你的懷疑是完全可以套用在進口車商跟國產車商的!他們保証每台車都調教到符合現行法規了!只是有沒有人信呢?當然啦!我知道有抽驗機制啦!但你相信抽驗的過程中黑白分明嗎?在「政府護航車商」的前題下,有沒有裙帶關係呢?你也知道ARTC的某些董事身份就是特別敏感的,我是不相信啦!當然我尊重你不同的觀點~

那我再提一個建議好了,進口排氣量未滿550CC車款免驗車!一律書面審!550以上,也就是紅牌車,一律嚴審!因為排氣量愈高污染、耗能愈高!站在環保的立場,就是擺明不歡迎紅牌進來!
如此一來,紅牌車少了,有些耗油怪獸根本進不來!環保做到了!進口車商也不必再跟討人厭的ARTC周旋!個人引進也不必再看代理商的臉色!一舉三得!你覺得如何?
xboy200 wrote:
其實你的懷疑是完全可以套用在進口車商跟國產車商的!他們保証每台車都調教到符合現行法規了!只是有沒有人信呢?當然啦!我知道有抽驗機制啦!但你相信抽驗的過程中黑白分明嗎?在「政府護航車商」的前題下,有沒有裙帶關係呢?你也知道ARTC的某些董事身份就是特別敏感的,我是不相信啦!當然我尊重你不同的觀點~

可惜的是,你再怎麼明指暗諷,還是沒有正面切中的問題的核心:
「車商不管是國產進口還是水貨商,好歹也拿出了第一台來證明給政府看是有符合法規了之後再來跟政府談沿用手續,
而你卻連第一台都沒有,就要求政府機構給你沿用 ARTC 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憑什麼呢?」
懷疑別人(如果你有證據的話啦)的車能否維持相同水準和證明自己的車可以通過法規可是兩件事,不要混為一談了。

還有,我完全沒有懷疑車商們送驗的第一台車符不符合現行法規喔,所以我也只有請問你怎麼對你要引進的第一台車掛保證,
你第一台車能夠通過法規,卻不能像其他車商用沿用的方法進口,那就是不公平待遇沒錯,
只是別人怎麼通過法規的、法規通過之後有沒有辦法做到每台都能夠符合標準,有沒有裙帶關係等等那都是後話了,
要懷疑這些不如先想辦法讓證明一下自己想要引進的車能夠符合我國法規比較重要吧?

xboy200 wrote:
那我再提一個建議好了,進口排氣量未滿550CC車款免驗車!一律書面審!550以上,也就是紅牌車,一律嚴審!因為排氣量愈高污染、耗能愈高!站在環保的立場,就是擺明不歡迎紅牌進來!
如此一來,紅牌車少了,有些耗油怪獸根本進不來!環保做到了!進口車商也不必再跟討人厭的ARTC周旋!個人引進也不必再看代理商的臉色!一舉三得!你覺得如何?

OK 呀,我沒意見呀。
只是你接下來可能要展現你的行動力,去說服相關人等同意你的提案囉。
DSNT wrote:
可惜的是,你再怎麼明指暗諷,還是沒有正面切中的問題的核心:
「車商不管是國產進口還是水貨商,好歹也拿出了第一台來證明給政府看是有符合法規了之後再來跟政府談沿用手續,
而你卻連第一台都沒有,就要求政府機構給你沿用 ARTC 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憑什麼呢?」
懷疑別人(如果你有證據的話啦)的車能否維持相同水準和證明自己的車可以通過法規可是兩件事,不要混為一談了。

還有,我完全沒有懷疑車商們送驗的第一台車符不符合現行法規喔,所以我也只有請問你怎麼對你要引進的第一台車掛保證,
你第一台車能夠通過法規,卻不能像其他車商用沿用的方法進口,那就是不公平待遇沒錯,
只是別人怎麼通過法規的、法規通過之後有沒有辦法做到每台都能夠符合標準,有沒有裙帶關係等等那都是後話了,
要懷疑這些不如先想辦法讓證明一下自己想要引進的車能夠符合我國法規比較重要吧?
...(恕刪)


我可沒有暗諷什麼,我已經明講了政府ARTC的驗車流程旨在護航車商!抽驗過程是否黑白分明?我是不相信的!我相信有良好的政商關係,那一切都沒關係了!

你一直抓著要我先驗過一台車再來講後續的事,不過就是堅持自行引進比照車商模式罷了!現制已經是如此了!而我前面已經講過我的「期待」了,就不必在這裡繞圈圈了!

通過我政府的法規是否就是好棒棒?我前面也說過了,這些嚴苛法規的制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護航車商!封閉台灣市場!一般人無法自由引進別國的車種,代理商自然可以漫天喊價!然後國產車價跟著水漲船高!如果你還執意在「通過現有法規」,你只是一再陷入政府、車商聯手設下的「世界最貴定價模式」的圈套而已!如果你也希望台灣車價水準可以跟世界接軌,就必須先從這個圈套裡跳出來才行!簡單的說,現有的遊戲規則就是為車商所設計的,不打破這現制,還要在裡邊兒找破口,那會很辛苦的!

政府保護車商,終究有一定的歷史因素,但現在時代變了,政府不能只是為車商服務而已!消費者權益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個人引進550CC以下免驗!從「自行引進」這裡鬆綁已經是對車商影響最小的做法了!哪天直接廢掉ARTC,國產車商恐怕真的會哀鴻遍野~
xboy200 wrote:
我可沒有暗諷什麼,我已經明講了政府ARTC的驗車流程旨在護航車商!抽驗過程是否黑白分明?我是不相信的!我相信有良好的政商關係,那一切都沒關係了!
你一直抓著要我先驗過一台車再來講後續的事,不過就是堅持自行引進比照車商模式罷了!現制已經是如此了!而我前面已經講過我的「期待」了,就不必在這裡繞圈圈了!
通過我政府的法規是否就是好棒棒?我前面也說過了,這些嚴苛法規的制定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護航車商!封閉台灣市場!一般人無法自由引進別國的車種,代理商自然可以漫天喊價!然後國產車價跟著水漲船高!如果你還執意在「通過現有法規」,你只是一再陷入政府、車商聯手設下的「世界最貴定價模式」的圈套而已!如果你也希望台灣車價水準可以跟世界接軌,就必須先從這個圈套裡跳出來才行!簡單的說,現有的遊戲規則就是為車商所設計的,不打破這現制,還要在裡邊兒找破口,那會很辛苦的!
政府保護車商,終究有一定的歷史因素,但現在時代變了,政府不能只是為車商服務而已!消費者權益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個人引進550CC以下免驗!從「自行引進」這裡鬆綁已經是對車商影響最小的做法了!哪天直接廢掉ARTC,國產車商恐怕真的會哀鴻遍野~

洋洋灑灑打了這些,卻還是迴避了最基本的問題:「你沒有辦法證明你自辦進口的這一台車符合台灣法規」
就算不是通過現有法規,至少也要有個法規做基準(還是哪個國家完全沒有檢驗法規的你提一下?),
可是你的期待是政府機構給你沿用 ARTC 已測過車種的數據然後進行書面審就好,
政府為什麼要讓一台沒有辦法證明符合台灣法規(不管是現有還是未來)的車進行書面審就好,有什麼好理由嗎?

直接針對這點來討論是最清楚明白的了,但是不直接針對這點討論,而繞圈圈去談到車商怎麼驗的,車商驗過之後是不是所有同批車都能符合法規的人,似乎不是我呀。
法規當然需要存在啊,只是依據的標準是否犧牲或造福大眾,難道不值得探討嗎!?

瘋光再騎 wrote:
法規當然需要存在啊,只是依據的標準是否犧牲或造福大眾,難道不值得探討嗎!?

值得,當然值得。

所以呢?要探討什麼能不能請你具體說明一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