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忙結婚沒多餘銀彈可敗家...囧rz
舊有的 M1機子也陪伴我每天通勤、上山下海甚至環島過..還有上合歡山求婚
(此機剛出,我也寫過開箱文過 可參考『開箱』Supercam 『開箱』獵豹 M1 機車 行車紀錄器
一年多來...可說非常的稱職!
但承蒙最近"不小心"進水... (嘴角上揚)
無奈只好跟太座申請更新購買....(雀步)
於是上網開始瀏覽最近是否有新款機可買?
看來看去要防水、體積小、可方便攜帶安裝、高解析..真的選擇不多..
結果看到 有 M2新機出現,很好奇也上網看了一下相關介紹... 但相關資訊似乎不多?
大多是官方介紹與簡易使用心得 ( 還有抱怨文? )
但由於 舊機型 M1 個人使用過一年多,身邊朋友反應也都不錯用..
沒關係,個人很有實驗精神...
世上本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就來看這東東是否真的有值得太座扣我2個月零用金減半的價值?
=================== 進入主題 =====================
1. 網路公司下定,很有效率的,隔天這東西就在我桌上了....

2.打開後... 手抖.... (零用金...零用金...)
似乎就這兩東西? 包裝盒跟 贈送的記憶卡]

3.個人有先看盒子說明的習慣,因為包裝盒通常呈現的都是賣點在哪.. 是認識他的最快途徑
嗯.... 這不是國產嗎? 怎麼.... 都是"陰溝裡去"... 是為了方便外銷省成本嗎? 要親民! 親民啊~~~!
好家在盒內說明書,寫的還蠻仔細的... 好吧原諒你...
4.重點就不外乎
a. 畫質提升至 1080P(30FPS)、720P(60FPS)
b. 鏡頭 135度廣角
c. 主機防水等級 IPX8 (水深10米、可潛水..但不代表可以當手榴彈丟)
d. 雷射燈指示定位
e. 影像電子抗震系統
f. 不間斷錄影
g. 強調體積輕巧 (8.5cm、60g)
h. 電動按摩功能 (操作震動提示)
M2 鋼鐵板 與 M1(基本款) 最大差別:
a. 外殼材質由塑膠改為鋁鎂合金
b. 畫質解析提升
c. 雷射指示
d. 防水性強化
e. 震動
f. 夭壽貴



5.打開包裝盒瞜~~
嗯.... 這什麼鬼啊? 好像模型....這樣包裝還第一次看....

6.真的好像大砲模型啊... 還附展示座哩? 會不會太不惜成本啦?

7.轉過來看,疑? 有貼紙.. 原來這座是有作用的! 應該是拿來貼汽車前檔玻璃用
這麼大片,黏上去要掉下來似乎也有點難度,更何況這東西還這麼輕...
比起一般使用吸盤式固定的,體積較小且安全,似乎也不錯,缺點日後想調整位置... 要用點力

8.此座利用快扣方式固定,撥動 PUSH 下壓及可拉出

9.雖然是同塑膠,但明顯質感用料上真的有所不同! 感覺很扎實!
此座類似相機萬向雲台一樣,可有限度範圍內自由旋轉,調整上非常方便,重點體積也小!

10.主機
可以看到機殼上有兩條溝,這是給予硬式快拆旋轉公座固定用的,可以避免前後滑動
左側面
採用全鋁鎂合金機身 + 霧黑漆身 質感上真的.....b

右側面

上方

正面

後面...忘了(只有一個吊繩孔)
11.打開後蓋來看一下裡面有什?
與原先 M1 差別在於
a.錄音孔更改位置(改至機子上方)
b.增加手動解析切換按鈕
c.增加記憶卡安裝正確圖示
d.電源充電指示燈

12.插上電源後,後方紅色指示燈會亮

13. 尾蓋部分,防水設計強化,以往利用兩活動式橡膠圈來用,缺點是容易跑位造成密封不佳

14.上部細部
堅持獵豹傳統精簡風.... 就這麼一顆鈕.跟一顆狀態全包的燈
左方小孔則是防水錄音孔,效果差強人意,不過比起舊款幾乎聽不太到還要好上許多

15.介紹配件部分啦~~
回到主包裝盒,打開另一邊還有小盒子

16. 上面寫什?
話很多... 不過這些問題的確是很多使用者常忽略與疏忽的地方..很用力的把他看完了

17. 打開攤開來看

18. 保證書?
嗯.... 我老了...眼睛不好... 只看得到這些......

19.梭哈啦~~~~!!!
配備上都還蠻齊全的

20.母座快扣
有分三種:
第一種 螺孔 (M1是設計在尾蓋上)
第二種 曲面 可用於安全帽上
第三種 平面 只要夠平都可以貼...例如女友胸部
正面

背面

21.雙環支架安裝
緊....真的好緊... 不知道是否因為第一次...?
希望此支架不要像舊款一樣,久了會有鬆動情形(雖然不會掉,但會轉動)
比起舊款設計,中間溝槽有加深,中間新增缺口,且雙邊入口邊緣斜邊處理,好安裝多了。

舊款安裝時容易誤觸開關,且中間沒有開口設計 (圖中間缺口是自己挖的),日曬久了有硬化鬆動情形(也算消耗品吧?)。
還有環內一格一格的設計,超容易把 M1 霧黑漆身給磨掉.... 久了外觀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囧

機子完全穿入後,旋轉從中間缺口轉出,調完角度後及安裝完成

底座跟以往一樣採用3M超黏雙面貼(已經幫裁好了,原始這部分還要自己來,廠商細心度問題 )
這雙面扣使用一年多至今,的確還蠻牢固的,當時還顧慮想說震一震會不會掉,看來是多想了....

22. USB 防水邊充邊錄套件
上面那條是舊款我將他修改短些
下面則是新款,長度高達兩米,適用於頭戴連接腰部、背包等都可

PS: 線組官方有出 短版(30公分),還有防水便利 U用線(更短)
此外也建議使用輸出穩定的電源供應,確保機子穩定性
接頭比較
新款口徑比舊款大,故無法互用.... 囧

舊款接頭防水,內部採黑色細橡膠圈,不是很好更換...

新款接頭是採用白色較粗的橡膠圈,密封性應該會更好

23.前鏡頭更換
M2 還有一大改版,就是可自行交換前鏡片
舊版 M1 只能倚靠保護貼方式保護鏡頭,但畢竟多了一個保護貼,畫質上絕對會犧牲掉一點
新版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刮花了? 自己來更換!
配件包內有含 兩片鏡片跟 防水橡膠圈,可以的話一起更換也不錯
PS:怎麼送的橡膠圈(白)跟原先安裝上去的(黑)不一樣? 怪?

更換前鏡片需要注意的有一點,就是防水橡膠圈安裝時要確定安於內圈溝槽,否則就好玩了....

24. 保護套
用途: 強化 本身防水密封性

USB邊充邊錄套件

不明孔洞? 排水用嗎? 如果是... 外觀也太....且位置似乎有偏移?(這也是故意的嗎?)
最後龜毛的我自行用腰帶打孔器修正外觀了...

25.安裝吊繩 ,主要功能可掛脖子 or 當安全繩 避免機子掉落

本身有快扣可以分離

26. 雷射定位指示
就算是白天也是可以看得到,方便很多!
對準位置建議以前方機車尾燈位置左右較佳 (圖... 我的太高了點)

27. 原廠附贈的記憶卡 ( Sandisk 8G C10)
8G 可錄製時間: (16G就 乘2 以此類推)
720P (60fps)- 110 min
1080p (30fps)- 100 min

28.安裝圖
側面 (固定架是自己做的)

正面

29.補充缺點
此序號貼紙不應該貼這裡,雙環支架與前鏡頭拆裝沒幾次,字都快不見了,且貼紙還會剝落

========================== 影像實戰篇 ===============================
※圖為原檔直接上傳 YOUTUBE,影像皆未調整,但品質可能仍與實際原有影像有差別,在某些電腦會出現畫面鈍鈍的情形也有。
1. M2 其實還有個功能讓人驚訝,那就是終於可以開放部分參數讓人調整
例如: EV值、震動、雷射、水平等...
這些在 M1 都是不可調的,也是 M1 的弱項之一,之後影像大多必須靠播放軟體來調整才行

來看看調整 EV 的差別一下,原廠預設是"10" 可調範圍是"1~21",時間傍晚
傍晚
1.原廠 EV = 10
2.EV = 1
3. EV = 21
EV =1 太暗了不用說,原廠的EV=10 個人也覺得稍微不足
此外可以發現EV 越高,畫面細節越少
所以取中間值,個人直接調到EV = 15 來平常使用,以下是路試影片
----------------- 路試篇 -------------------------------
1. 原廠設定( EV=10 . 720P.60FPS)
2.白天 路試 (EV=10 . 1080P. 30FPS)
3.白天 (EV =15 720P . 60FPS )
4.晚上 (EV =15 . 720P.60FPS )
謝謝各位賞圖,有問題也歡迎提出討論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