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在PTT好奇「行動支付在台灣為什麼不普及?」他認為行動支付十分便利,「手機拿出來感應或是刷個條碼就結好帳了,很多支付也都不定時會祭出一些優惠」,儘管近來越來越多人使用,但普及度仍沒有想像中高。
這讓原PO不禁好奇,「是因為沒有統一或是獨大的一家支付系統嗎?」目前除了3大國際Pay「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外,也有不少人使用街口支付、Line Pay等,他也將原因歸咎於此,「有點太多繁雜!還有商家可能也沒有適用每種支付方式,還是說台灣人對紙幣銅板有特別的情懷?」
網友看了就說,「真的通路太少」、「因為刷條碼跟感應沒有比付錢快」、「臺灣的行動支付不知為何一堆搞的比付現麻煩」、「很多排隊名店老闆根本不甩什麼支付信用卡」、「每次櫃台會排隊,幾乎都是前面用行動支付害的,在那刷條碼刷半天」、「跟交易習慣有關, 不少人覺得手機按半天,不如掏錢包快」
綜合網友意見,最大2關鍵就是多數人認為能使用的通路太少、掏現金或信用卡速度更快。就有人回文指出,「以結帳排隊的經驗看,付款方式的速度大概就是:信用卡>現金>行動支付,信用卡直接逼幾下就完事了」,更感嘆「現金撇除那種從包包挖零錢的婆媽外,其實也慢沒多少,而行動支付就各種找APP,找的比婆媽找零錢還慢,還有手機亮度不夠什麼的,毛一堆」。
同意
30公分 wrote:
有網友在PTT好奇「(恕刪)
你知道為什麼大陸用行動支付的人比用現金多??
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信用卡申請不易,
第二是偽鈔太多,
行動支付不是「信用支付」,是馬上從戶頭裡扣錢,照道理這樣沒有比付現來好用(因為店家收現金不用被扣手續費,也不會被壓貨款),但是因為大陸的假鈔太多太泛瀾了,導致店家不敢收現金,寧願收行動支付。
馬雲就要相把支付寶弄成「信用支付」,而大陸政府怕人民的信用擴張太大,會像台灣之的「卡債風暴」一樣,才開始整頓的。
台灣跟歐美為什麼行動支付不流行。是因為「我們早就已經在用行動支付」,信用卡就是行動支付的一種,只是「載具」不同,不是手機就被歸類「非行動支付」,我只問一下,是刷手機結帳的失敗率高,還是刷信用卡結帳的失敗率高??
整天被一些無腦的記者洗腦....



~感恩、感恩、再感恩~
關閉廣告
顯示廣告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