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ga EPIC CHROMA的外盒型號字樣,跟之前Naga系列的狂放字體相比,這次似乎就顯得中規中矩一些,而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在CHROMA這幾個字的部分,則是用了彩色字樣呈現,應該就是為了凸顯這次可自訂燈色的功能特色吧!

在外盒的側邊有標示了這款滑鼠的幾個主要特色,包含了人體工學的外型設計、4G雷射感應器、19個自訂按鍵、最高1000Hz的輪詢速率以及Razer Synapse設定軟體的支援。

再來從外盒背後就可以看到,這次Naga EPIC CHROMA滑鼠不僅加入無線傳輸支援,也有隨附一個同時具備無線訊號接收器以及充電器的底座,當滑鼠沒電或是不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放在底座上充電。

接著打開包裝盒後,就會先看到這款滑鼠的紙本說明書。

另外,包裝內還有提供兩張Razer logo的貼紙。

配件的部分,主要有提供了一個底座和專屬的傳輸線材。

隨附的傳輸線兩端接頭都有加上鍍金處理,並且在線材的部分,採用了網線包覆的設計。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這款滑鼠雖然是採用Micro USB規格的接頭,但大概是為了配合鼠身以及底座接頭的關係,在Micro USB端子的部分,是採用特別樣式的卡榫設計,所以一般Micro USB傳輸線是沒辦法接上滑鼠或是底座。

當底座透過傳輸線接上電腦之後,就可以當作無線接收器使用,並且可將滑鼠直接放在底座上充電。

在充電座底部有加入一圈橡膠墊,止滑效果相當不錯。

再來看到滑鼠的部分,從外型上來看,這款Razer Naga EPIC CHROMA其實跟之前推出的2014版Naga相差不多,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款滑鼠有直接內建鋰電池,可支援無線或是有線兩種操作模式。另外,還有一個比較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背光設計的部分,這款滑鼠取消了Razer logo背光,只剩下滾輪和側邊快捷按鍵有背光顯示的設計。至於表面塗裝設計的部分,這款滑鼠跟之前推出的太攀皇蛇有點相似,都是採用了類似磨砂質感的處理,相對也比較不會有以前皮革漆久用之後的黏膩問題。

滑鼠的左側位置上加入了Naga系列最具特色的12顆快捷按鍵,可讓使用者自訂需要的功能。而且跟之前的Naga相比,這次Naga EPIC CHROMA上面的12顆按鍵特別加入高低差的設計,讓玩家在實際盲按時,可以更容易判斷按鍵位置,比較不會誤觸到旁邊的按鍵。


這次Naga EPIC CHROMA的右側鼠身並沒有像過去Naga是採用可拆卸式側邊的外殼設計,而是直接延伸了無名指的放置區域,並在側邊加入一片橡膠墊來防滑。

實際掌握時,無名指有充裕的空間可以放置,握感還不錯。

除了側邊的12按鍵之外,在鼠身上方也有加入兩個快捷按鍵,預設功能是上一頁跟下一頁,也可以透過軟體自訂需要的功能。而滾輪的部分,除了一般前後滾動的操作之外,左右擺壓及直接下壓都能觸發自己所設定的快捷功能。

從鼠身前方可以看到這次的Naga EPIC CHROMA跟之前太攀皇蛇一樣都有加入兩片金屬網片的設計,感覺有點像是想要呈現出太空船引擎的感覺。而跟2014年版Naga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原本中間的線材位置改成micro USB的傳輸接頭。當實際使用時,除了可以無線模式操作滑鼠之外,也可以將傳輸線接上滑鼠,變成有線模式使用,並且同時幫滑鼠充電。但比較可惜的地方,就是接頭的部分有特殊的卡槽的設計,所以是沒辦法使用一般USB傳輸線連結,若是日後線材遺失或是損壞時,就必須得尋求原廠協助。

這次的Naga EPIC CHROMA滑鼠也是採用Razer近來所主推的4G雷射感應器,最高解析度可達到8200DPI以及1000Hz的輪詢速率。另外,這款滑鼠是內建鋰電池的設計,當電池充飽之後,連續使用時間約可達到20個小時。而當滑鼠沒電的時候,玩家除了可以直接接上傳輸線充電之外,鼠身上也有充電接電的設計,可以直接放上底座充電。而鼠身底部也有設置了滑鼠的電源開關,當沒有使用滑鼠或是以有線模式操作時,也可以關閉電源使用。

當滑鼠放置在底座上充電的模樣。

其實滑鼠與充電底座是採用磁吸式的連結,實際放置的時候還算穩固。

最後實際量測一下滑鼠重量時,不含線材的話,大約是130公克左右。

看完滑鼠外觀之後,接著來看看操作設定的部分。這款Naga EPIC CHROMA一樣是使用Razer提供的Synapse 2.0軟體來設定。在這個軟體中有分成滑鼠、巨集、附加元件以及資料統計四個大分頁。而大部分滑鼠按鍵的設定,主要是在自定義的分頁就來進行設定,而且可以一次儲存9組不同的設定模式,讓玩家可以對不同需求來切換。

設定按鍵時,直接點選需要更改功能的按鍵就可以看到功能指派選單。

側邊的12個按鍵預設功能是一般的數字鍵,若是有需要其它功能的話,也可以直接點選更改。

在性能的頁面中,主要是可以讓使用者調整DPI、加速度以及輪詢速率等設定。

DPI靈敏度的配置也可以設定不同等級,實際使用時,再透過快捷按鍵來切換,而且比較特別的一點,就是X與Y軸的靈敏度也可以個別設定成不同的DPI值。

這次Naga EPIC CHROMA的特色之一,就是可以透過軟體自己設定滑鼠上的滾輪以及12顆快捷鍵的背光燈色。

背光顯示有靜態以及循環燈色兩種模式可以選擇。

當選擇靜態背光顯示時,也可以自己選定需要的燈色。

另外,在背光頁面內也有提供亮度調整的功能,可以依照無線或有線模式來調整不同的背光亮度。例如無線模式使用時,就可以將背光設定為關閉或是微亮的狀態,以減少耗電量並增加滑鼠的續航時間。

在電源分頁中,玩家除了可以查看滑鼠的電源用量之外,也可以設定滑鼠進入睡眠模式的時間以及低電量背光閃爍的提示。

至於巨集的部分,一樣也是在巨集的分頁來記錄儲存。

在軟體中所提供的資料統計分頁裡面,可以依照不同遊戲來分別紀錄滑鼠的使用情況。像是按鍵點擊次數、總移動距離、滾輪轉動數、巨集使用次數以及按鍵配置等數據都可以在這個頁面查看。

另外,在統計資料頁面中還有一個熱圖顯示的分頁,主要是以色溫的方式來顯示滑鼠在遊戲畫面上所點擊的次數。當該區域的色溫越高,那就表示滑鼠在這個區域點擊的次數較為頻繁。

除了點擊數的統計之外,也會同時記錄滑鼠的移動軌跡,並且還會標示滑鼠停止過的位置。而滑鼠軌跡的線條也可以自訂顯示顏色。

實際試用
看完滑鼠的外觀與設定之後,接著就來看一下在遊戲中實際操作的部分吧!在玩「榮譽勳章之鐵血悍將」或「戰地風雲4」這類射擊遊戲時,無論是無線或是有線操作時,滑鼠反應速度都還蠻即時,操作還算順手,不過建議DPI不要調太高,不然鼠標會有點太飄,反而不好瞄準。另外,側邊的按鍵,也可以用來直接切換武器,用起來還蠻方便。

實際用來玩「看門狗」或是「刺客教條4」這類遊戲時,因為這類遊戲大部分都是解任務為主,比較沒有像即時戰略或是射擊遊戲那麼頻繁操控滑鼠,再加上使用的快捷鍵也不多,用起來跟一般滑鼠就比較沒那麼大差異。


而在「LOL英雄聯盟」這類即時戰略遊戲中,可能是個人已經比較習慣用鍵盤快捷鍵來施放技能,放到滑鼠來用時,一開始反而並沒有那麼順手一點,但稍微習慣一下之後,像是緊急補血或是要補刀的時候,用滑鼠快捷鍵來按還是有快一點,而且在大會戰的時候,也比較容易連續施放技能。

既然會用到Naga這類的滑鼠,那麼自然是要實際玩一下MMORPG的遊戲囉!以「魔獸世界」為例,由於角色的技能種類較多,不像LOL大概就7個左右,所以要是用鍵盤按到後面幾個技能的話,多少還是會慢了一點,所以用Naga上的快捷鍵來連動技能的話,再搭配鍵盤使用,相對快了許多。而且特別是一些針對特定角色的技能,也可以在點到角色時,馬上按下快捷鍵施放,的確方便許多。而且這次滑鼠上的12顆快捷鍵的高低差設計,也比過去Naga的按鍵更好分辨,減少誤觸的情況。


整體而言,這次Razer推出的Naga EPIC CHROMA滑鼠,由於加入無名指放置區域的設計以及表面磨砂質感的處理,實際使用時,握感與手感都還不錯,而且能夠支援無線模式使用,也讓減少許多線材纏繞的問題。不過,這次鼠身上的Razer logo沒有加入背光設計,感覺有點可惜。
至於遊戲方面的話,這款滑鼠在「LOL英雄聯盟」或是「魔獸世界」這類快捷鍵較多的遊戲中,的確讓遊戲操作起來更方便一點,對於有常在玩這類遊戲的玩家來說,這款滑鼠算是不錯的搭配。不過,要是常玩的遊戲是「看門狗」或是「刺客教條4」這種遊戲類型的話,可能就沒有那麼明顯的感受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