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辦或民營?
>> 公營,我想這沒啥好說的,道路建設是政府的,當然公營
2.用何種系統?微波或紅外線或其他?
>> RFID(微波)+車牌辨識
或至少雙系統,其中一定要包含影像辨識設備
為了確保ETC的穩定以及便民度
同時考量到推行里程計費與台灣高速公路匝道腹地的大小
可能沒有多餘空間架設人工收費道的地方
能以"車牌辨識"取代人工收費
3.如果有車上機或卡需要付費嗎?還是完全免費?
>> 完全免費當然是最好,但其可行性?
好比悠遊卡也需要押金
但是,最好是不要超過200元以上的處理/安裝/租用費
4.需要儲值或開帳戶扣款?
>> 儲值,不足額以欠費補繳來處理
同時,補繳的機制可以處理得更有彈性才對
像是結合電信業拆帳、超商等等
或是直接與牌照稅一起,都可以接受
5.如果沒有辦理車上機或卡,應該罰款嗎?
>> 以"車牌辨識"取得車籍資料,依照補繳流程處理
ETC最重要的目的是便民,罰甚麼款?
6.如果沒有辦理儲值或有積欠不繳該如何催繳?
>> 積欠不繳的問題,可以依照繳費機制的設計來解決
例如,電信費用的拆帳就是一個例子,可以每月結算
而惡意欠費的情況,譬如沒有登記或是儲值而通過ETC
則以車籍資料追蹤,欠費併入當年牌照稅之類的
如果仍然積欠不繳,先行政文書通知,最後才是違規罰鍰
7.其他.
>> 我認為,
ETC要考慮的已經不是那些登記或裝設車上機的用路人
採用里程計費(上下匝道計算)以後,也不會有減速過站的問題
而是未來推行後,採用車牌辨識的用路人(等同人工收費)
其通行費用的通知與繳交的流程
做到公平且便民才是重點
當然,這不表示ETC只要仰賴車牌辨識系統就好
畢竟影像辨識還是有其極限
以雙系統提升ETC系統的正確性與效率
降低傳統人工的需求,以及最大化服務民眾的能力
才是真正雙贏的ETC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