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FID 就算頻段與手機使用的頻段相同,也很難干擾到手機通訊,原因在於RF阻抗的不同....一般行動裝置阻抗階設定在50歐姆左右,而RFID tag的阻抗是隨著晶片的阻抗而變,因此以行動裝置的RF訊號打到tag上大多是無反應的,就算有也因阻抗不匹配,能量低的很。
2. Tag可以無源發射能量? 這是不對的....RFID的主機會連接一個天線做為收發器的窗口,我們稱為讀取器天線(Reader antenna)。當RFID天線發射RF訊號被tag接受到之後,會將該RF訊號轉換成DC能量驅動Tag的內部晶片,而晶片會依照EEPROM所儲存的資料,以調變的方式將資料編碼後藉由Tag回傳至讀取器主機。詳細原理請google或查IEEE的相關論文。
3. 按照SAR值的定義,只能適用於射頻阻抗50歐姆阻抗下的能量之SAR計算,如果要以RFID的能量來看SAR,則須要用修正後的公式(考慮到阻抗不匹配的情況)才能夠得到真實的RFID功率SAR值。
4. 在沒有一直停在公速公路收費站的情況下,Tag幾乎是沒反應的,就算有,如上所述也很低...更何況一般人行使高速公路收費站時是快速通過的,再看RFID讀取器的操作設定可以以毫秒~微秒的速度來進行,其動作次數&反應時間也是很短的。(手機打電話,光響鈴時間就幾秒了...差了不知幾倍了)
eotomkimo wrote:
陳椒華表示, e-Tag所發出的輻射量(超過500微瓦/平方公尺)超過微波爐所產生的輻射,已經安裝的駕駛應該立刻卸除。
哇靠, 多放幾張e-Tag就可以當微波爐了, 這麼好用, 以後用e-Tag煮東西省電費 XD
該篇報導記者跟立委用字遣詞確實不夠嚴謹,但如果你稍微google一下或者你對該領域有涉獵,可以歸納出他指的是跟微波爐洩漏出來的輻射相比而不是指微波爐內部 (微波爐內部如果只有這等功率大概沒辦法煮東西了)
不過環團確實也應該提供更詳細的資訊,包括測試的時候行經的路段,這樣有申裝 etag 以及手上剛好有測量器材的熱心人士就可以幫忙驗證是否剛好行經路段上就是剛好有讓 etag 能誤動作的高能量輻射源,或者 etag 真的基於某種理由對於周遭的基地台輻射源來者不拒,才能一路上都能測到額外的輻射量 (理想情況下應該只有通過 ETC 車道時車內輻射量才會有瞬間提升,車輛通過後應該又回復背景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