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 關於ETC計程收費的計算方式

其實還有一點,偵測設備放在主幹道上,系統要如何判斷車輛已經下閘道了?

如:原 PO 的圖,系統要如何知道車輛通過第三個偵測點後,下閘道、計算費率,
或是會繼續通過第四個偵測點?也許有人會說等出現通過第四個偵測點的訊
號就知道車輛仍在高速公路上。但是要「等」多久?
所以日結算應該是一個處理方式(但是日結算又會遇到跨日車輛仍在高速公路上
的問題)否則應該是無法計算單次的費率。



何不食二盒 wrote:
不要去想東想西


我想你真的想太多了,
現在的技術,
就算你變換車道,
一定也有辦法辨識車牌的,
早期的照相機連超速都能拍得到了,
更何況現在是數位的時代,
辨識率一定更高了

babycar2631 wrote:
其實還有一點,偵測設備放在主幹道上,系統要如何判斷車輛已經下閘道了?


依目前的收費制度來看,
收費的方式,並不是依每"次"上國道行駛的里程來計價收費
而是依每"日"上國道行駛的里程來計價收費

換言之,
每日從00:00:00開始,至23:59:59為止,
車子共經過多少個感應桿器?
從感應桿器反推算上下交流道為何?
然後,套用計價公式及優惠公式(免費里程/長程優惠),

最後得出應繳(扣)款項金額為何?

何不食二盒 wrote:
關於ETC的風風雨雨...(恕刪)


有個想法, 如果我是剛上交流道讓它感應一次, 之後我就把eTag拿下來 (只適用貼在前檔的車),

這樣算不算漏洞? 如果有被車牌辨識, 寄帳單來那就算了,

那如果帳單沒寄來勒? 算不算賺到?
mitter wrote:
依目前的收費制度來看...(恕刪)


如果以「日」結算,那又會有一種狀況,若是

到結算時間車輛已經通過感應架6與交流道C
(尚未到達感應架7)

是否結算至感應架6,而感應架7會變成該車次日的起點嗎?
(感應架6~7的距離不算嗎?)

唉~很多的小細節「遠通高公局」都沒有講清楚!


hateadsl wrote:
有個想法, 如果我是...(恕刪)


這方法很不錯啊,結果好好的一個etc好像還是要配套影像辨識才有辦法正常收費嘛....
這到底是哪門子裡etc啊,300多座感應架就要300多套攝影系統...等於是兩套系統同時運作!!
我倒覺得直接用影像辨識算了。
因為照這個想法,假設收費系統自動計算就不會再去比對影像資料,我只要每天讓它感應到1個門架就好,那就是每天都是20公里內免費跑爽爽嘛。
而如果假設一定會比對影像資料,那結論是乾脆直接影像辨識系統就好,搞啥感應式...
~~集思廣益~~ 看了都頭痛!無法思!

我一直無法理解政府跟主管單位的邏輯,
為什麼要搞這麼覆雜..

為何要委外民間經營收款業務 (遠通或其他...),就只是負責收款,
民營說效率好...都電子化收費了...難道民營公司可以收比較多??

把車主資料..行車資料給民營公司持有,是否妥當??

車主有儲值..那民營公司對儲值金的保障更高??

太多不合理的...很多人都可以說一些


我想怎麼不隨油爭收就好??? 油用多表示路跑的多,或你排廢比別人多....
用多付多很合理...

有人會說有其他團體會拉成齊頭平等....現在我們補貼太多...不合理的單位也很多
一起重檢視..再者給補貼方法有很多...!

而全國道路維護統一管理支付! 也許有機會讓台灣道路品質更好
我知道會這會斷了地方肥油,所以阻力非常大
或是財劃分配問題而已!


有人會說會不公平...事事那有100%公平的

現在站站折扣4元...不就是拿全民的錢去支付使用者嗎?

省油的輕小車跟大吉普車繳一樣多過路費 !! (車重,車快 對道路損耗較高)

我無力去查為何有這莫名其妙的決策...宣稱世界第一個進入全電子收費的國家

何時台灣這麼厲害得到世界第一,其他國家很笨嗎?

我們等著瞧,等看何時出大問題,等著成為世界的笑柄 ...

我在台灣不得不讓政府耍弄,我要留下質疑...至今我要說我不同意整個設計規劃








babycar2631 wrote:
如果以「日」結算,那又會有一種狀況,若是

到結算時間車輛已經通過感應架6與交流道C
(尚未到達感應架7)

是否結算至感應架6,而感應架7會變成該車次日的起點嗎?
(感應架6~7的距離不算嗎?)

唉~很多的小細節「遠通高公局」都沒有講清楚!..(恕刪)

規則很清楚吧..通過感應門架,就是算那一段的里程阿..
跟6~7距離有何關係...
假設 A交流道<--4KM-->B交流道<--10KM-->C交流道
通過AB間的那門架,就是計算4KM的里程
通過BC間的那門架,就是計算10KM的里程...
這是最普通的狀況,有這麼難嗎? 就看是在0時前還是後而已啊..
然後0時切,每日一計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